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期文学作品看抗日战争题材变化的趋向严萍60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战争和战争中的“人”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化,作品的抗战主调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奏。从30年代中期至抗战胜利前后的抗战文学作...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协奏曲》三个乐章中的旋律都具有自己突出的个性。这与巴赫大多数作品中那种浑厚复杂的特点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是由于主、复调音乐的不同创作手法造成的,复调创作技法将各声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巴赫的多数作品厚重有余,灵巧不足,而主调音乐将大部分注意力置于旋律之中,所以灵活自如。巴赫在创作《意大利协奏曲》时尝试插入复调形式,不是为了与主调形式形成对比,而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复调因素编织在主调音乐的背景中,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主调性,统一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无伴奏小提琴音乐是小提琴音乐体裁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小提琴专业教学中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无伴奏小提琴音乐的种类: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华彩乐段”、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二十世纪作曲家的无伴奏作品等各种类创作概况进行阐述,对无伴奏小提琴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主调、和声相结合、赋格在弦乐中的运用、复调、双音交替融合、隐伏声部的处理以及主题变奏手法等方面的论述,提出无伴奏小提琴音乐的演奏价值、教学作用以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邦的夜曲     
金咏梅 《林区教学》2012,(8):100-101
肖邦的钢琴作品种类繁多是目前音乐会弹奏最多的,他和菲尔德的关系是一种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变奏充斥着他的作品,有织体变奏、节奏紧缩的变奏、和声变奏、装饰音的变奏。  相似文献   

5.
主调音乐形式的创作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主流,我国主调钢琴音乐创作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前期的主调音乐创作手法,并加入了本土化的音乐创作特色。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味,多数作品以主调音乐创作为主流,通过对优秀民歌、古曲、戏曲、器乐曲等素材改编,使旋律更似民族民间乐器音响,旋律与和声都具有极强...  相似文献   

6.
《第六交响曲》是西贝柳斯的晚期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除了在备受关注的旋律与和声等方面之外,织体结构的精心设计是该作品较为突出的创新点之一。该交响曲在织体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织体变奏的发展特点,本文将从该角度出发,对织体变奏技法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变奏的变化统一特点(变奏中具有"变化因素"与"不变因素"),将织体变奏技法分为"织体作为不变因素的织体变奏"与"织体作为变化因素的织体变奏"两类,并将其与旋律相联系分别进行论证,试图从中总结出主题之间织体结构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赋格的艺术》是巴赫晚期的三部伟大作品之一,该作品以一个格言似的"伟大主题"为基础,并在保持"伟大主题"的主要调性和结构框架之下,将其进行变奏,又将变奏后的主题作为作品集中其它赋格曲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作成了由二十首乐曲组成的曲集。  相似文献   

8.
勃拉姆斯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是其六部变奏曲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从这部变奏曲的旋律结构、和声框架、变奏技法、节奏组合四个方面进行特点分析,可以得出该变奏曲是一部典型的性格变奏曲,其中的每一个变奏都因有着不同的创作手法而曲风各异,但25个变奏和一个赋格却基本和主题保持了相同的结构与调性,展示了作曲家高超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也给浪漫主义时期一个被边缘化的音乐体裁——变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变奏是音乐发展的主要陈述方法之一,从乐节、乐汇、乐句等曲式内部结构到乐段、单二部曲式甚至更复杂的大型音乐结构都可以通过变奏手法发展乐思。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变奏曲式所形成的风格差异及不同的变奏方法,变奏曲式的类型又分为严格变奏和自由变奏。严格变奏包括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性变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邵竹 《培训与研究》2002,19(4):76-78
绘画艺术中的系列作品是艺术家围绕特定的题材而创作的在形式上相关的一批作品,它接近于音乐中的变奏,使内心世界的充分表达成为可能。艺术作品中的系列性来自于主体精神的高扬。当然,艺术作品中的系列性也受到社会艺术机制与商业运作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1.
变奏是音乐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从两大方面阐述了变奏在音乐中的应用,一方面是在传统音乐中变奏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在现代音乐中变奏的应用,如在电脑音乐中才能实现的变奏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肖邦《f小调叙事曲(Op.52)》是其作品中曲式最为复杂和特殊的乐曲之一,文中通过对乐曲中不同程度体现的奏鸣、循环、变奏、套曲原则的分析,得出此曲是以奏鸣原则为主导,并兼具循环、变奏、套曲原则的多曲式结构原则相结合的边缘曲式这一结论,展现了作曲家为适应叙事曲体裁而在曲式方面所作的创造性构思。  相似文献   

13.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4.
阿尔班《诺尔玛主题变奏曲》属于声乐改编作品,该器乐作品的演奏属于重点研究内容。该作品旋律优美,主题和变奏比较鲜明,在作品中应用了歌剧元素,使音乐更加富有欣赏价值,并且通过聆听该音乐作品能够感受到小号演奏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5.
巴赫在音乐史上被誉为"音乐之父",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代表了巴赫晚期的艺术成就,极具美感。这一代表作展现了音乐整体结构的平衡,从咏叹调的和声到变奏旋律的绚烂,无一不体现出作品卓越的创作特色,从中可以感知巴赫对于音乐完美的驾驭能力。本文分析了《哥德堡变奏曲》的内部结构之平衡美,并从全曲和变奏部分分析其创作特点,为人们分析和感受巴赫作品提供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亨德尔在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其作品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少用转调,强调节奏重音以渲染气氛,旋律更富有歌唱性,附有宽广庄严的特点,兼具一定的悲剧性因素。以亨德尔的歌剧《里那尔多》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亨德尔声乐作品中的悲剧性因素,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赋格的艺术》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中以一个格言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对其进行变奏,利用这些变奏后的新主题,并在一个调性范围内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在调性和主题形态及运用上完全有别于《赋格的艺术》,调性上采用了十二个大调和小调,每首赋格的主题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两部作品中赋格曲主题和调性的比较,为我们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反映周宣王时代战争的《诗经》战争诗 ,按战争发生的地域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与西北戎狄的战争 ,如《采薇》、《出车》和《六月》;一是与东南荆蛮和徐淮的战争 ,如《采芑》、《江汉》和《常武》。这两部分作品由于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基调、感情和思想 :前者充满了悲愁哀伤和忧患意识 ,后者充满了必胜信念和远大抱负。这种反差和区别与战争的实际状况完全一致 ,体现了作品的高度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具有主题材料高度统一的特点,而展开性变奏技法能够对这种统一性关系作出更合理的解释。通过展开性变奏生成的新主题与旧主题存在鲜明对比关系的同时又可抽象出其源出关系。展开性变奏技法作为一种旋律发展手法几乎在所有的调性音乐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遗憾的是这种技法并没有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将以西贝柳斯的作品为例,通过展开性变奏的视角对其主题的生成脉络进行分析,并将其所体现的展开性变奏技法进行分类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现当代重要作家"的帕特·巴克(Pat Barker)是英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以写战争创伤著称的女作家。在其后期创作的六部小说里,她描写了受到残酷的战争所影响的士兵、军医和战地记者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症",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心理躯体化反应"和"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本文通过创伤理论、精神分析学以及巴克的创作背景来分析其后期作品中的战争创伤。通过残酷和惨烈的战争给英国人民带来无法言说的创伤和梦魇,巴克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创伤世界,记录了英国人在一战期间以及战后跨越一个世纪的心灵创伤。她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创伤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创伤记忆,将永远存在,并且无法被历史所抹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