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武故事》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一片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旧称班固所作,一般认为作者是两汉时期的民间文人。《隋志》、两《唐志》和《宋志》皆著录在史部故事类,至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归于子部小说类异闻之属,其小说身份才真正建立起来。《汉武故事》以汉武帝为故事主线,叙述了其一生由求仙到悔悟的人生经历,兼及汉武帝时的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不论是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还是亦真亦幻的故事叙述,都展现了其作为小说的独具特色的文学魅力,其故事成为后世文学的素材来源,并影响了唐传奇和明清神怪小说奇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 :1 .秦统一以前的文学叫文学。文学艺术起源于 ,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对的认识和征服的愿望 ,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和《》等。2 .战国散文按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也称史传散文 ;一类是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学术观点的以论述为主的散文 ,也称诸子散文。3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代表作品有《》、《》等。4.《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谷梁赤的《》和《左传》 ,《左传》按《》编年顺序 ,比《春秋》多十三年 ,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篇幅是《春秋》的倍 ,《左传》是《》的…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不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引申开发而来,而且还大量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作者在引进这些小说时,插入了许多明代正德、嘉靖两朝的真实历史人物,以此表明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立文体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小说的起源和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小说发生学模式,即:故障-史书-小说。从叙事意义上说小说起源于故事,而从小说的孕育母体上看也可以说小说起源于史书。从早期小说的类型、题材来分析,作为小说叙事源头的故事大体可以概括为五大类,即神话传说、地理博物传说、宗教迷信故事、历史遗闻,人物逸事。从故事到小说,中间存在着史书这一过渡五。这是和史书的分化密切相关的。故事向小说独立文体的过渡,存在于史书的分流过程中,当史书分离出一种合乎小说文体的独立文本时,那便意味着小说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化传统、人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对中国后世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闽都别记》是一部专记福州及其所属邑县自唐末五代以迄清初的历史掌故与神话传说的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时常把其他文体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故事加以改编后收入书中 ,其中尤以改编《聊斋志异》的为多 ,计有十处。它们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原封不动 ,只是把文言译成白话 ;基本照搬 ,个别人物、情节有所变动 ;情节基本相同 ,但变形更多 ;大梗概相似 ,具体描写出入较多  相似文献   

7.
看《当代》     
本期《当代》只推出了两部小说,铁凝的《笨花》(长篇)和何玉茹的《天外之音》(短篇)。 铁凝以前的作品如《玫瑰门》、《大浴女》等,关注的是城市与女性,注重个人情感幽微处的开掘。而在这部作品中,她写了从清末到抗战华北平原上一个村庄的故事,着重写的是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乡村与农民。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戏剧化的故事和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而是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将那段时期的中国历史融入了平凡的人与事之中,化传奇为平淡,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笨花这个村庄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越南汉文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皇越春秋》是越南汉文小说中最经典的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这部历史演义小说中,浸润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越南本土文化.这篇文章不在分析它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内涵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或将之与《三国演义》比较,而是重在分析文本中的神话传说,通过分析,了解其中的神话传说,进而认识这些神话传说与越南神话传说的联系,以及这些神话传说与中国神话传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罗贯中著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罗贯中这部作品问世之前,虽然有过一些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小说,但从那些小说的内容看来,有的夹杂着大量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有的只限于写古代人物的遗闻逸事;从形式看来,大多数篇幅短小,未能充分展示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众多人物的行动和某些人物的典型性格,描绘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侧面,显示时代的特征。《演义》的出现改变了上述状况,它标志着我国历史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  相似文献   

10.
第一类小说的结构特点是以主人公为中心组织情节。 如《阿 Q正传》、《孔乙己》等,而《孔乙己》可说是代表作。这类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我国古典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以主人公为中心的连贯的、完整的故事,往往一开始就介绍人物及其活动环境,接着一步步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直至完成他的历史命运:情节不是跳跃的,人物的命运是有结局的。《孔乙己》就以孔乙己这个人物为中心,选择他几个典型的生活片断,勾联其他人物与之构成关系,形成冲突,展开情节,最后写出他的结局。   作为下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神话的讲述、创作过程,已经初具了小说生产的基本条件,神话的“故事文本”也蕴含着小说所必备的人物、故事事件、主题几个基本要素。这些小说的基因深藏于神话之中,使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并使小说在生成、形态构成上必然受到神话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神话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造就出小说人文关怀的现实品格;二、神话思维开拓出小说创作宏阔的艺术视野和无边的思维空间;三、神话传说编织故事、叙述故事的能力和技巧,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故事叙述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中国小说产生于诗歌散文之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初具规模,唐以后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笔者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之一《论语·微子》中《荷丈人》的研读,认为《荷丈人》与小说发展有一定渊源关系。1.小说人物与《荷丈人》之人物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人物、情节和环境。据比较分析,《荷丈人》也具有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定而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说艹条艹条艹条艹条艹》、明《荷丈人》具有小说的某些特征。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荷丈人》中共出现五位人物…  相似文献   

13.
《故事新编》利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创造了一个离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小说篇章里面有众多血腥阴暗的情节与场面描写,这种灰暗描写是鲁迅罪感意识和阴郁面的体现。而这种罪感意识和阴郁面一是源于鲁迅的童年和家庭阴影,二是源于他身上时代的重负感。  相似文献   

14.
《搜神记》是六朝最著名的志怪小说,堪称中国志怪小说之经典。《搜神记》记载了一些先秦人物的事迹,如王子乔、曾参等人,有些人物的确切身份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远古神话传说与先秦寓言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分别对它们进行理性的辨析就会发现。它们各自具备了现代意义上小说的诸多属性。但是并不完备。神话传说可以看作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一种特殊的微篇小说,先秦寓言则具备了微篇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列女传》是刘向编纂的一部旨在讽谏后宫、"以戒天子"官方文献。《列女传》采取了大量先秦、西汉文献,同时有刘向本人的加工和改造。《列女传》中有不少故事与《诗经》本事相关联,对这些故事进行考察,既能考见当时的鲁诗文献,也能考察《诗》本事编纂中的小说元素。《列女传》中的《诗》本事是《诗经》本事故事向诗本事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eia Márquez)的长篇小说,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最高成就。小说以马贡多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将真实可考的历史事件与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成功地再现了100多年来拉丁美洲在西方第二次殖民和本地区军事独裁统治下挣扎的历史。小说描写的历史长,场面大,人物多,表现手法奇特,意蕴十足,因而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获。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9,(3):45-49
相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其中的剧情对话、人物行为,对游说艺术的运用比比皆是。而产生在小说之前的《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经典思想的精要,《虬髯客传》与《鬼谷子》均有政治目的表现,将《虬髯客传》的叙事情节与《鬼谷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篇唐传奇小说的叙事情节有多处对《鬼谷子》的游说艺术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0.
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享有国际声誉,其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小说形式与技巧的创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小说中打破文体界限,将故事叙述、议论、随笔等文体样式熔于一炉;把小说人物意识与作者意识进行杂糅,形成多个声部,构成轮唱;挣脱了时间的限制,把不同历史时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加以并置,形成小说的空间化效果,以此开辟了欧洲小说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