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年年有鲤 《钓鱼》2005,(21):33-34
第二届“龙王恨蓝旺杯“全国总决赛于10月3日在孝感龙王恨生态垂钓基地如火如荼地打响,台风“龙王”也来凑兴。风力的强劲.骤降的温度。没能使比赛降温,却更使人气飚升。国内著名的钓鱼大师、高手仍如期纷纷亮相.在比赛中各施绝技,上演了一场场令人叫绝的好戏。作为一名竞技钓爱好者,我有幸目睹比赛过程,且对几个经典场景不能释怀,在此一吐心声.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4.
张燕敏 《钓鱼》2007,(3X):64-65
与胜利失之交臂 博伊德·达凯特已经参加钓鲈大师系列赛多年,却一直没有取得惊人的成绩,但今年成为了达凯特的收获之年。现年46岁的博伊德·达凯特与两位知名的钓手斯凯特·里斯、凯文·范德姆同场竞技,在最后一天他钓到了重量为17磅13盎司的大鱼,超越了另外两位钓手,夺得了冠军。“获胜是每一个钓手的梦想。”达凯特兴奋地说:“我已经为了这个目标奋斗了多年。这对我们家乡的钓手而言是一种鼓舞,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这是一场伟大的比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规的竞技钓赛始于1985年的第一届全国钓鱼比赛,后经1989年海峡两岸钓鲫对抗赛的推波助澜,竞技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直至今天竞技钓赛的火爆场面。我本人从1990年学习台钓以来,也有过几次参加省级及以上钓鱼比赛的经历,从中获益匪浅。在耳闻目睹今天的竞技钓赛以后,又发现目前的竞技钓赛存有某些弊端,现就这些弊端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翟少明  王乐 《垂钓》2001,(12):68-69
我参加过许多钓鱼比赛,在比赛中钓技是必不可少的,但决定成绩的并不完全是钓技。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有:钓手对比赛场地的熟悉程度、水的深浅、风向、鱼的生活习惯等等。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5,(21):27-27
周秀荣,1960年2月出生,江苏徐州市人。全国首届女子钓鱼比赛冠军。她于1998年开始接触学习悬坠钓法。她刻苦练竿,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不间断。2002年,她去上海参加第六届全国“钓王杯·钓鲫高手赛”预选赛,结识了全国著名钓手邓刚、王永贵、丛杰等人,虚心向高手学习,得高手指点,使钓技有了长足的提高。凭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她时常同男钓手同池竞技,一比高低,其钓技时常让男钓手们汗颜。她还为某名牌钓钩做过形象广告,在全国几家钓鱼刊物上频频亮相,成为中国竞技钓鱼中的女中豪杰,在我国广大钓友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文龙 《钓鱼》2005,(3):20-20
尽管反对竞技钓、反对在池塘进行钓鱼比赛的呼声一直没有停过,但是休闲钓手一旦步八竞技钓的殿堂就不想退出的事实,却充分证明了竞技钓法顽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各类钓鱼比赛越来越多,也证明竞技钓法与钓赛的生命力之顽强。然而,在当前这火爆的钓赛热潮中,也有些不和谐的音符。于是人们反思:今后的钓鱼运动将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9.
范宁 《钓鱼》2007,(8X):16-17
随着竞技垂钓运动的日益普及,各地开展钓鱼比赛的活动也非常普遍,并由此也给了许多钓手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和相互结识的机会。可以这样说,一个经常参加比赛的钓手,只要稍有点名气或者比较善于与人沟通,不出一年半载,肯定会结交一大批各地的钓友。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互通各地的钓鱼信息,并且还可以发展成为相互信赖的钓鱼挚友。  相似文献   

10.
汤昕东 《垂钓》2008,8(3):11-13
很多竞技钓手都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钓鲫鱼,场场都能拿小分;轮到钓混养,运气好了能拿成绩,但更多时候是因混养赛失利,最终遗憾败北。因此,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竞技钓手,混养赛技战术是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任志新 《钓鱼》2005,(5):16-16
普通人钓鱼,只要鱼漂不吃水就是一支好漂。但如果要竞技则需专业,那就要专用工具。“海狮”这么多年来推出的“鳞影”漂,国内许多知名钓手都在用,反映不错。但我感到有缺陷。那么多年还是老产品,不够专业。明年我们将要推出的新产品可能是专业漂,干什么就用什么漂,写得清清楚楚。本月15日在《钓鱼》杂志社有钓友提问说.“我们钓鱼遇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流水走漂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管察 《钓鱼》2005,(5):26-26
1991年,在河南安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钓鱼比赛因台湾省钓手的参加,将实行了6年的“个人总重量”、“个人单尾重”两个项目合并为一个。由此,在四周水泥砌筑的高密度池塘里用短竿钓鲫鱼,按尾数计成绩,就成了竞技钓鱼的主流。没有大鱼,钓鱼变得细腻了。然而,在广东,白鲳凶猛、泰国鲮霸道,加上罗非鱼的蛮横,钓赛又一次变脸,粗犷而强悍的钓风是因为有了战斗竿。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6,(3):8-9
由本刊编辑部招集部分读者、网友座谈评选的“2005钓坛十大闪亮钓手”活动日前结束。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并考查入选钓手的最具影响力的闪亮时刻,该榜终于登场与广大读者、钓友见面。(此榜并无任何褒贬成分,排名先后敬请相关者海涵,只求为鱼友们在节日里增添乐趣。)第一名:邓刚上榜理由:在本刊评选的“中国钓手竞技排行榜2005年终版”中,以1220分的绝对高分荣列首位;率领“天元”战车蝉联全国钓鱼锦标赛和大奖赛团体桂冠;荣获2005全国钓鱼锦标赛(深圳站)总成绩冠军;参加所有全国性钓赛全部获得了前50名,每次比赛都有斩获;荣获《钓鱼》“读者…  相似文献   

14.
刘博 《垂钓》2005,5(2):15-15
徐清华,1963年生于河南周口。1979年随父母举家搬至郑州,同年到黄河水利委员会招待所工作,直到今天。在乡间度过的童年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水,与许多钓鱼人一样,儿时的他就开始整日徜徉在河边。徐清华接触竞技钓鱼运动的时间是1998年。师从于河南著名钓手马明生。1999年,徐清华正式参加钓鱼比赛,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山东临沂,当时没有得到名次。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4,(20):50-50
9月18日,美国鹰牌钓鱼竞技赛广东赛区的比赛顺利落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台湾籍钓手廖君雄以两场积3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冠军。第二至八名获奖钓手依次是吕洪、李宜学、黄金成、刘威聪、唐伟光、胡斌、张福波。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5,(3):21-21
问:爱好竞技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有些钓手前两轮风光十分,成绩一路领先.但往后就不行了。特别是两天6场或8场的比赛,进入第3或第4场后尽管钓法和技术上无暇可击,却总是少那么一口气。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或以您的比赛经历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专业漂筒     
随着钓鱼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竞技比赛不断增多,钓手越来越重视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了。比如赛前应让漂充分吸水,如果没有,在比赛时就要重复调漂,会影响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8.
张炎冰 《钓鱼》2007,(1X):6-9
用一幅淡雅的钓鱼风俗画来比喻2006年的钓鱼比赛,似乎少了些激情,和2005年商业性钓鱼大赛汹涌澎湃,以及参加农运会、全国锦标赛钓手的豪情相比,略欠风骚,这都是因为2006年的比赛不在于哄抬“扮酷”的精英,而是抓住了“草根”这个身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刘保顺 《钓鱼》2007,(2S):10-11
2006年10月22日,济南市钓鱼协会在秀丽的美丽湖垂钓基地举办了一次团体对抗赛,共34个队,136人参赛。经过一天4场(每场90分钟)的激烈竞争,以4场共11分的成绩获得个人冠军的竟然是一位第一次参加竞技大赛的休闲钓手——刘诚。比赛成绩一公布,所有参赛选手一片哗然,不少竞技高手不得其解。一个从不知名、从没到垂钓基地练过竿又是第一次参加竞技赛的休闲钓手怎么会技压群雄,一举夺冠呢?  相似文献   

20.
湘文 《钓鱼》2007,(2S):71-71
1月20日,有着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北迎来了第一届冬日激情“挡不住”杯钓鱼高手邀请赛。来自河南、安徽、江苏、北京、江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的共151名钓鱼高手参加了为期两天共计6场的激烈手竿钓混养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