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虚假诉讼案件的频发对现有的诉讼法律制度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虚假诉讼的本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对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即社会诚信体系缺失,成本收益失衡,审判机制的内在缺陷及制裁措施乏力等方面的分析,运用比较法学和实证分析法学方法构建对虚假诉讼的防治体系,其中内涵国民诚信意识建立及司法,立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群体中年龄虚假现象屡见报端,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比赛规则,同时还打破了社会的诚信体系。本文针对运动员虚假年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求遏制虚假年龄现象的对策,从而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强化公平的比赛规则,形成良好的比赛环境。  相似文献   

3.
虚假诉讼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社会诚信,立案登记制带来案件增多的同时也让虚假诉讼问题更加突出,但立案登记制的确立不仅不应是虚假诉讼爆发的助推器,相反人们可以通过分析立案登记制后虚假诉讼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其所导致的危害,以理论为起点结合实证数据,从成本与收益的经济角度,程序安定与司法威信的社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虚假诉讼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从立法上确立了虚假诉讼制度,将有力促进虚假诉讼的查处和打击。诉讼是司法机关着力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占有他人财产或实现其他非法目的,即通常所说的虚假诉讼。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社会诚信缺失,虚假诉讼案件激增等情况,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结合其他国家规制虚假诉讼的经验,并从社会角度、实体法角度、程序法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虚假诉讼呈多发趋势。这种行为侵害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扰乱诉讼秩序,损害司法公正和权威。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虚假诉讼的认识并不一致,各地司法机关对虚假诉讼行为的处理也无法统一。首先对虚假诉讼的概念作了辨析,然后从经济学及法经济学的角度,对虚假诉讼现象进行实证和规范分析,并探讨虚假诉讼行为的经济学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在经济纠纷的诉讼中,控诉双方时常利用司法机关的法律审判来对第三者的权利进行侵害。虚假诉讼作为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宗旨所背离。本文从虚假诉讼形成的背景,及其成因入手,对虚假诉讼行为从本质上分析并对其频发的形成原因深入研究,同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从根本上对虚假诉讼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恶意诉讼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危害性,与我国当前推行的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诚信体系尚未完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有关。有效地遏制恶意诉讼,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诚信体系,加快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加大我国法律对恶意诉讼者的惩戒力度,增加恶意诉讼的法律成本与风险。  相似文献   

8.
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虚假诉讼罪为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之可罚性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该罪有效解决虚假诉讼纠纷,但在实践认定中产生较多分歧。深入解读该罪的概念、罪状、犯罪停止形态等内容能为准确适用该罪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立法、司法机关应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来完善罪名解释与司法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第113条对虚假诉讼进行了规定,第56条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应对虚假诉讼。然而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对虚假诉讼的规制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在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应用较少,通过其最后确认虚假诉讼的案件极少,虚假诉讼行为人民事责任缺失。通过适当扩大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范围,协调与相关程序的顺序,一并解决第三人提起的新主张,能更好地把规制虚假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相结合,发挥其规制虚假诉讼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虚假诉讼的概念及本质入手,探寻虚假诉讼的成因,查找现阶段我国法律制度在规制虚假诉讼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诉管辖是民事诉讼中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法理基础、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受案法院范围等方面与协议管辖存在本质区别,是一类独立的管辖制度。在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我国应坚持应诉管辖立法的“双轨制”,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关于应诉管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刘璐 《天中学刊》2014,(3):52-57
在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单一适用诉讼程序,采用诉讼法理,已经难以满足实现实体法的权利和使纠纷获得妥当解决的需求。诉讼案件的非讼化审理,即法院适用非讼程序或采用非讼法理审理诉讼案件,从目前审判实践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它已经成为得到合目的性、妥当性判决的必要途径。在中国本土语境下,实现诉讼案件的非讼审理,仍存在一些障碍和困惑,针对非讼程序的具体适用范围.非讼审理过程中法定听审权的保障以及非讼审理中法官裁量权的扩张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索。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项,给了我们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明示选择的方式是国际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有效方式;默示管辖协议实为法院据于最密切联系原则而实施的一种推定权,默认规则不宜适用于国际民事诉讼协议管辖中,以此不能推定协议管辖成立。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能否成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理论上的争论早已存在,其中关键在于诚实信用原则是否具备独立价值和意义,以及适合民事诉讼法的土壤能否生存。从三方面阐述并论证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被确立为基本原则的必然性,从而得出:在当代民事诉讼理论及实践的大背景下,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应从完善被害人权利实现方式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等方面着手,重构应然状态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有关“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讨论一直很激烈,到目前为止,法律真实作为诉讼中的证明任务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法律真实”进行了语义分析、历史分析及价值分析,以求对“法律真实”本身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律师代理制度立法缺失导致的法治环境混乱出发,引入对在我国建立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的思考。首先,深入剖析诉讼专业化和强制律师代理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然后,从强制律师代理对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意义,证明其制度必要性。继而,从各国的立法实践和我国的制度基础出发,探讨该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再者,从实证主义角度出发,设计如何在我国系统地构建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最后,建议从立法上建立民事强制律师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现行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运行状况及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审前准备程序重构应当遵循的原则及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9.
财产刑空判影响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本从加大查缴财产的力度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