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版权穷竭制度是为了协调版权人的权利与作品以及作品复制件所有人的物权的平衡,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时版权穷竭制度的空间效力应受到地域性原则的限制,同时对于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出租权和出借权以及网络作品,均不适用权利穷竭。在版权贸易中,可承认精神权利的部分穷竭。  相似文献   

2.
权利穷竭是重要的版权权利限制制度。价值预设、理论基础和正外部性是理解权利穷竭的三大要点。其中价值预设表明,权利穷竭创设的初衷在于对知识产品的售后限制进行结构性控制。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权利穷竭遭遇了严峻挑战,但是售后限制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愈演愈烈。从基础理论批判中推导出的"3-3-1"沙漏模型有助于对权利穷竭的适用条件进行调整,以便在个案中判断权利穷竭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3.
4.
权利穷竭原则限制对图书馆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权利穷竭原则的概念和立法现状,分析了权利穷竭原则限制对图书馆的影响,从图书馆角度提出了立法建议和在现实法律条件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4):67-73
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图书出版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共同促成了电子书行业的兴起。在数字出版已经进入web2.0时代的今天,我国的著作权法却仍然停留在1.0时代,电子书行业的发展面临着电子书出版权归属不明、电子书转售的合法性存疑以及新兴电子书租赁业务缺乏立法规制等版权难题。为了实现电子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立法必须及时跟进,明确电子书出版权的归属、发行权用尽原则在数字环境下的适用条件,并增加电子书为出租权的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6.
温晓红 《现代传播》2004,1(2):95-99
数字技术和因特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的崛起 ,使传统的版权保护体系 ,特别是精神权利保护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深刻冲击。本文从精神权利保护现状入手 ,探讨了网络环境对精神权利的挑战及在网络环境下应采取何种模式保护版权人的精神权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与版权精神权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服务中都可能因为疏忽或是技术上的原因侵害作者的身份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也可能因为用户对作品进行数字性加工的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但是过度保护精神权利又会阻碍作品的利用,使数字图书馆的公共传播功能不能实现。完善数字图书馆版权精神权利保护法规和强化法规的实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图书馆的穷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有的著作权法律体系看,权利穷竭仅适用于发行权,而不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公益性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在提供面向互联网的读者服务时,如不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将给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有必要考虑给予图书馆以例外的规定,图书馆工作者应努力推动这一例外纳入著作权法律规范中。正在征求意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对此作了相关的规范,为图书馆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资源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李潇 《出版科学》2004,(5):55-57
版权是一种相对的权利,而非绝对的权利.作为相对权利,网络版权产生相对公平.而这种相对公平,正是在社会和成本的动态平衡中得以实现的.同时,网络版权保护还要依据合理使用原则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13,(12):45+44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时常造成一些法律难题,打乱市场上习以为常的行业规则和平衡。上期谈到,经济全球化,导致版权法里的"首次销售原则"威胁到传统的教科书外国细分市场。美国专利法里,也有一个首次销售的原则,称为"权利穷竭原则"(patent exhaustion doctrine)。根据这个原则,一件专利产品,在首次合法的销售之后,专利所有人就失去对那一件具体产品的专利权;或  相似文献   

11.
文献的合理使用与著作权穷竭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树俭 《图书与情报》2006,(4):94-96,105
现代传播技术在图书馆大量使用引发的诸多问题,是对著作权法传统观念、传统规则的巨大冲击,其中最引人注目而又复杂难解的症结,即是关于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问题。协调或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既保护作者权益,又维系社会公平公正原则,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巫慧 《图书馆》2023,(3):60-66
现有司法裁判显示,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服务引发的侵权纠纷中提出权利穷竭原则抗辩尚无被法院认可的案例。究其原因,图书馆服务被法院定性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而非发行行为,数字资源载体的无形性和采购的“许可后使用”模式,以及网络传递涉及的非法复制和由此带来的复制件总量增加问题,是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难以适用权利穷竭原则的关键所在。文章建议在司法中运用法律解释方法,通过文义解释和历史解释阐明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发行行为性质,并基于著作权法宗旨对发行行为作出顺应数字技术发展的目的性扩张解释;同时待时机成熟时在立法上规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适用权利穷竭原则的情形及相应限制条件,以突破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适用此原则的困境,保障图书馆创新数字化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职能履行。  相似文献   

13.
王鑫  宋伟 《科技与出版》2023,(3):134-142
数字作品的非同质代币化交易开辟了数字出版新场景,体现了网络空间中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新动向,为促进数字出版新业态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如果以“作品与有形载体的不可分性”作为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之基础条件,则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化交易仍面临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受阻之法律困境。文章通过引介分析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特点,结合对非同质代币化交易著作权侵权纠纷首案的研究,发现将“作品与载体的不可分性”作为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之基础条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下能够确保作品的稀缺性与交易的安全性,交易行为也符合网络发行行为的法律特征。故而,在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下亦具有适用发行权穷竭规则之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版权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人身权利(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经济权利)。广义的版权还包括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在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之后,西方诞生了版权保护制度.然而,在中国古代却没有产生版权保护制度,这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特质有关.古代中国社会的义利观决定了版权保护制度在中国难以自生,中国古代皇权统治对思想言论的严密控制使得版权保护制度难有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版权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络出版发展的难题,网络版权纠纷不但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卷入的人群越来越多,波及的国家也越来越多。1999年王蒙、张抗抗等6名作家以网站提供作品浏览、下载,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世纪互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提出诉讼并胜诉,网络版权正式进入我国司法实践中。2000年10月,全国2000多家杂志社、期刊编辑部因维普公司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大量使用原告拥有著作权的论文而将其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7.
杨绪强 《编辑之友》2015,(12):80-83
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是基于中国网络版权现状,为保护数字作品的网络版权,解决网络版权侵权问题,促进网络版权市场健康发展而建立的明晰网络版权归属的一系列规范的总和.我国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特点表现为以版权问题为导向、以"积极建构"为动力、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繁荣版权市场为目标.议价机制、授权方式和版权意识是当前影响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重要因素.推动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构建的路径有完善网络版权授权平台,引导网络版权议价机制健康发展,规范网络版权授权内容和方式,培育版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内容产品的大量出现,数字版权的概念应运而生,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然而,出版界、学术界和法律界对数字版权的理解存在一些混淆的观念,造成了一些工作和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我们认为急需对数字版权的内涵和外延开展探讨,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电子书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电子书的出版发行必须注意保护版权,并维护好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一般要采用数字版权管理(DRM)作为技术保证。文章就电子书的技术需求、DRM技术的功能、DRM技术如何实现版权保护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