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旋律”与多样化是我们在新闻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多样化?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又如何去做到“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呢?这是我们新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闻舆论要有自己的核心或基调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闻工作的从业者,特别是一个身处基层的通讯员,谁都想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采写出几篇"带响"的作品,业内通称为抓"活鱼".而能否抓"活鱼"不抓"死鱼",就得看自己有没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的敏感强,能在平凡中发现惊奇,而新闻敏感差,遇到新闻却"有眼不识金镶玉",使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3.
新闻图片的使用已经进入一个跨媒体传播的时代.一些电视台新闻节目把新闻图片点评作为一个固定的节目内容,以新闻图片引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6.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问号得到特别青睐.越来越多的纸媒新闻引问号入题,形成"问号新闻"."问号新闻"为新闻传播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新闻真实性、媒体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媒体只有对"问号新闻"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和度,并注重媒体自身品位的塑造和提升,才能使"问号新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各类会议报道充斥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排挤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新闻,有价值的新闻上不了影出不了声,受众反感,记者埋怨,受众往往听不完、看不完节目便调了频道,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短新闻"是一种新闻体裁,也是目前大力提倡并在各种新闻评奖中设有奖项的新闻体裁。一个记者如果想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获奖的水平,特别是在国家级评  相似文献   

10.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丽 《青年记者》2003,(9):26-26
“新闻由头”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新闻的引子,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闻工作要认真实践马克思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多出精品佳作,当好“耳目”与“喉舌”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就报纸等平面媒体而言,新闻"表情"也就是新闻编排形式的集合,它是新闻事实借助版面语言的"呈现"方式. "表情"组合强化阅读"自发、自主、自省" 新闻"表情"既包含着文字细节、线索梳理等情节要素,也以强弱、轻重的结构组合直观展现着编者的新闻价值取向."表情"在以版面编排手段包装新闻的同时,也潜在传达出编者的新闻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  相似文献   

16.
齐玉芹 《青年记者》2006,(10):79-79
开发新闻资源是增强媒体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徐州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有意识地开发新闻资源,并在实践中尝试着对新闻资源的“再生”、挖掘和进一步整合“经营”,收到了较好的回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新闻资源开设新闻“110”。我们借鉴公安设立“110”的做法,开设了徐州新闻“110”——85698303新闻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提供新闻线索。听众电话一打,我台记者及时赶到采访,新闻热线电话的开设,不仅能密切电台与听众的关系,而且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新闻线索,从而采写出独家新闻。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听众拨打新闻“110”提供的新闻线索,时效性、新闻性…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的概念渐趋成熟,做足做深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媒的普遍共识.作为身处基层的纸质媒体,在强化民生新闻的同时,容易出现表面化、琐碎化、同质化等倾向.《海门日报》注重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立足"小民生",着眼"大民生",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去努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下,新闻传播业必将追求经济效益,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新闻传播业的社会价值也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新闻传播业的安身立命、长远发展?市场经济究竟是新闻传播业的"推手"还是"祸首"?社会各方面该做出怎样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20.
徐强 《青年记者》2003,(4):27-28
“具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尢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