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点证书     
把各种奖状、证书由八开的一大张改为红本本似乎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也就在这差不离的时候,我由业余作者“下海”成了专业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不断收到大小不一的红本本,有证书、荣誉证书和聘书等等,到1998年退休时已有满满一大盒子,也无暇顾及,一直放在橱顶上。春节期间,忽然想到,这些红本本也是我人生档案的一部分,应该很好盘点一下。于是分门别类,居然得出这样一个数字:作品获奖证书45本,荣誉证书17本,聘书10本,共有72本之多,令我自己也吃了一惊。虽说,不是每本都有很高的“含金量”,但都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段经历,一种肯定,都有美好…  相似文献   

2.
挫折教育     
我的驾驶执照拿到手了。这个黑皮小本本握在手里的那一刻,不禁想到《喜剧之王》中周星驰痛哭失声拉着娟姐说的那句台词,我这一生受到太多的挫折??我没娟姐的手可以拉,就算有的话,也不会泪流满面。电影中的尹天仇可谓真正尝遍了成功路上的疾苦,我不过是为了一个小本本,至于吗?  相似文献   

3.
我写作已有8年,写稿近900篇,被各级报刊电台采用640多篇。这些都与我随身装着的小本本有关联。8年来,无论是下乡调查,出差旅游,还是走亲访友,吃饭散步,我都随身装个小本本,碰到有用的东西立即掏出小本记上。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通讯员朋友,你经常写稿吗?你的身边可有个小本本?一位老编辑对我介绍他提高写作水平的经验时,告诉我身边要常常带着小本本,以便随时记下自己不懂的事情,记下好的格言、谚语或警句。久而久之,就会积累知识,提高你的观察能力,提高文字和写作水平。老编辑告诉我:据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同志,他的身边就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地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读书、看报、开会、看演出、闲聊时的偶感、联想和一些事物的特征,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这样一旦有了主题,经过酝酿、提炼和加工,就能画出好的作品来。华老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小本本记什么…  相似文献   

5.
买乐谱     
我平时喜欢逛书店,买回一些在书店里翻两页后就再也不会看的装帧精美的图书。看着我家如墙的藏书,本本崭新,养在深闺无人识,朋友们每每惊艳:“你这个小资真是暴殄天物啊!”  相似文献   

6.
1979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也是一次对我国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报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次会议把早于会议已经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为思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南巡谈活和党的十四人精神的宣传贯彻,人们的思想有了很欠的转变,但仍有一些旧思想、旧观念阻碍着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思想观念亟待更新: 一是本本意识。本本意识在贫困地区的表现较为突出,一些人把本本当教条,遇事都要先找本本或者翻阅“红头文件”。本  相似文献   

8.
老妈在小本本上写写划划,我探头过去瞅了一眼,原来上面写着"起床后完成走步120圈,吃完饭开电视看各地新闻,9点多钟去菜市场溜达,中午回来做饭,下午整理笔墨画画……"--整个一份生活日志.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闻工作几年来,我感到提笔作文打好腹稿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稿件的质量。每一次下基层采访,自己身上揣的小本本总是记得满满的,但这些素材只能是炼钢时的一堆铁矿石,要想炼成真钢,还要粉碎、熔化、提炼。拿到做文章中讲,就需要定体裁、定题目、定路子,取舍素材,组织材料,这就是所谓的打腹稿。几年来,我写稿前都打腹稿,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我得出粗浅的体会有三条:一是可以锻炼敏捷的思维能力。打腹稿实际上就是构思,谋篇布局,调动自己所采访的素材,给其一个好位置,该用的用,不该用的忍痛也要舍弃,…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出版史的纪事中,曾经有多次召开全国性的出版会议的记载,其中有一次会议的情况比较特殊:原定只开两周左右的会议,结果却开了一百三十八天才结束;这次会议的报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以国务院的名义上报毛主席、党中央,最后经毛主席批示同意,颁发全国执行。这个会议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71年3月至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我作为当年参加这次会议的一名工作人员,现将我所了解的若干情况整理成文,以供研究当代中国出版史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领导曾经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会议上那些十分生动的谈话到了你们的报道里面,就变得空洞乏味,只剩下一些空话和套话?——应该说这是一个多少有些令我吃惊的问题。因为在不少的记眼里,领导们就是喜欢这样的照本宣科式的会议报道。所以记得我当时回答说:因为按照会议程式来写报道,对记来说是一种最安全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一流”的思考——第六届JCDL参加感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和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分会(IEEE-CS)联合举办的国际数字图书馆联合会议(JCDL)是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第六届JCDL国际会议于今年6月11日-15日在北卡莱罗纳州(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礼拜山(Chapel Hill)举行,举办方是北卡莱罗纳大学的信息学与图书馆学学院。由于我的长篇研究论文”地名词表的自丰富”被会议接收,我有幸参加了这一会议。本刊编辑一再盛情邀请我写一篇文章介绍,我只好勉为其难,将这次会议的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受益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会议的论文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这里重点所谈的感受和思考,属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3.
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1995年1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这个会开得好,朱开轩同志的讲话,于友先同志的讲话,韦钰同志的两次讲话,还有这次会议的文件都很好。我认为这次会开得很好,是一次很成功的工作会议。我总觉得我们高校...  相似文献   

14.
热烈祝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第四届理事会议开得非常好,是一次团结的会议。在会议闭幕的时候,我想就学会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如雷的掌声中,我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系主任微笑着把一枚亮闪闪的军功章佩戴在我的胸前。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在心中默默地呼喊着:母亲,听到这掌声吗?它为我的成功,更为您的恩情。军功章里有您的一半。1996年我刚考入军校时,自以为进了保险箱,整日无所事事。母亲觉察到这一点,便接二连三来信勉励我趁年少多学点本领,井告诫我“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我有所触动,便试着在课余饭后写写稿子,可是当一本本的稿纸用完后,面对的只是一叠不断增高的退稿。我自认不是那块料,心灰意冷,准备歇手不干时,却收到了…  相似文献   

16.
张胜利 《新闻前哨》2001,(11):17-18
这几年,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重大转型时期,也是新闻竞争空前激烈时期。作为和社会各个层面直接交往的新闻记者,无时不为国家和社会取得的每步进展而欣喜,无时不为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而优心。经过多年的专业洗礼,我逐步体会到,当一名优秀记者必须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丰富、完整而深刻的思想理论体系,而不是一本学习教育资料,或者本本式的教条,它应该是具体而生动的。我的理解是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科学地打量和传播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才能真正称之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第一…  相似文献   

17.
做了十几年档案工作的我,好象看到什么不成条理的东西都想给它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就连家中的票票本本什么的都不放过.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职业病呢?  相似文献   

18.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1,(Z1):46-47
我采写的消息《四名暂住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最近获得了广东新闻奖三等奖和深圳新闻奖二等奖及深圳市人大好新闻三等奖。不少朋友问我:你是跑共青团、妇联线的记者,何以能抓到这条新闻呢? 其实,这条新闻恰恰来源于团组织的一次会议,来源于会上领导讲话时脱稿而出的一句插话。 去年4月29日,应深圳市宝安区团委邀请,我去该区采访宝安区青年工作会议。会议8时30分开始,同行中的不少文字记者拿到会议材料后,在9时前就已陆续离去。我呢,想趁此机会了解一下该区团组织“五四”期间有哪些活动,也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其它新闻。故…  相似文献   

19.
范敬宜同志是《经济日报》总编辑,有名的“点子总编”。他那么多鲜活的点子是从哪里来的?去年底在广东韶关市召开的一次研讨会议间隙,我和廖周炎同志采访了这位“点子总编”。他全神质注地听完我们的来意,略加思索后便说:“许多同志都曾问过我这个问题,问我的点子是哪里来的,我说道理很简单,是从生活中来的,从实践中来的,是和同志们一起侃出来、聊出来的。”接着,范老总给我们阐述了许多鲜活点子的酝酿、形成和产生的过程:一、经常议论经济形势。范敬宜说,“我不主张每季每月每周都搞一次报道计划,那很能糊弄人,根据什么红头文件,或者是哪个领导的意图,做个图解式的计划,然后去找几个典型。这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文件、从本本出发。”他主张每月第一周搞一次务虚会,记者和编辑都可参加,不一定谈什么具体题目,而是客观  相似文献   

20.
当前值得重视的一种倾向,即在制订选题规划时过于强调经济效益,将有无经济效益作为某选题是否列入规划的重要标准,甚至作为一条硬杠子来对待。这种倾向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的出版社在考虑选题时实际上要求“本本保本,本本赚钱”,严重影响到编辑的组稿注意力,甚至间接影响到作者的创作方向,从而使出版社失去一大批优秀的选题,选题路子越走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