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主体,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成主体,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执行和实践主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不仅对中国经济的社会关系的"现代史"和"形成史"的总体特征作出阐释,而且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范畴具有的"现代史"和"形成史"相结合的性质作出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呈现为四个发展阶段,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其主题和指向.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包含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两个维度的含义,与之对应,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语境下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也表现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两个维度。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研究,从党的发展历程中深入探寻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通过对文化自觉实践主体的确认,对主体性维度和主体间性维度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辨析,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文化主体两个主体性维度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交错融合,持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纵向的传承发展与横向的文化融合创新,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主体间性维度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在自身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交融、互鉴、创新中,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身。除此之外,文章还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等问题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的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一次从党的思想建设的战略高度,较为深入系统地解决了共产党人如何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课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进入了主体自觉的历史进程,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杰出的划时代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传播、领悟、运用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践行者;中国共产党汲取历史智慧、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创造者。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担负起践行者、推动者、创新和创造者的使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没有“主体”和“实践”这两个关键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不可能发生。以这两个关键要素为综合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方面,从主体维度看,作为一种复合式而非扁平式结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有领导主体和支援主体之别,其中的领导主体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从实践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不仅是一种思想史,也是一种实践史,合理论性、实践性和政治性于一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倡导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并积极践行之,这预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三个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括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双向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主体,中国共产党在主体中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在过去的90多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同样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三大主体演进体现了明显的发展和上升的特征,主体力量不断壮大、主体自觉性不断提升、主体间互动机制逐步建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特征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学说传入中国并推动其中国化的主体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的前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积极传播者。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愈益结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而顺应时代潮流的陈独秀则是这个伟大政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成立之后,陈独秀又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承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实践过程中锻造出三个鲜明特质,即深刻的历史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清醒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自觉,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政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新局;坚持理论自觉,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党的历史上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即是这三大自觉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与战争时代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确立化救国主题、选择马克思主义到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化自觉意识逐步提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民族化的高度自觉: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理论形态;二是将马克思主义化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融合,形成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从思想文化运动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型主体,具有从一般到个别推进的民族化动力。从社会实践活动看,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型主体,具有从历史到当代推进的时代化动力。从思想文化与社会实践互动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型主体,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推进的大众化动力。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地域,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多元.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性质主要是文化传播,此后转为政治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真正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开启."反转"现象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的重要证据."反转"现象表明,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属性和生命线,是主导.文化性居于从属和派生的地位,二者健康的非平衡发展是合理的常态,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是理想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认同只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归根到底决定于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由外来的一般学说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灵魂,它经历了曲折的、辩证否定的历史演进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由少数先觉分子到革命阶级整体的大发展;建国后到“文革”时期,经历了由理性地信仰向非理性地信仰的转折;改革开放后至今,则呈现出波谷与波峰复杂交错的上升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总体上呈现出信仰客体与时俱进的创新与信仰主体理性自觉的增强二者互动相生的良性生态。自觉地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信仰客体以便实现其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对象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信仰化演进历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持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纵观建国60周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主要有两个:即我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发展。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客观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结合”的主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满足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成为了现实的可能。这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基本经验。只有提高中国共产党与各族人民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建构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它需要民族化的总体自觉意识作为推动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宣传和科学运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相继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由于民族化自觉意识不强,时代主题转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种种困境。新时期先进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明主体的民族化自觉意识和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属性,从动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推动力量;从静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建构原则,在要素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包括了三个方面:中华民族总体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工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客体;当前,遵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要素,需要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解放每一个人并使其自由全面发展的革命学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这一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