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指出: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基础.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美国当代情感教学理论创始人罗杰斯认为"感知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弘扬、培植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同时也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联结教师和学生,学生与教材的纽带不仅是人类的历史经验,也同时包括人的情感。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人的情感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习不是训练学生的机械和枯燥的记忆,而是愉快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丁尧 《文教资料》2012,(7):70-71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以促进学生个性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关怀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教育之中.它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感教育重视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加强情感教育应该充分重视爱与同情心的教育、自我意识的教育以及自信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郭沫若说 :“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 ,应当是人的改造 ,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然而 ,长期以来 ,现实的课堂教学在目标上都忽略了情感培养这一重要内容 ,情感因素至多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促进认知发展的催化剂和手段。卢家楣教授等在《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中总结到 :“教学实践中重认知轻情感现象仍十分普遍 ,以情优教在具体操作上…  相似文献   

6.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道德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实践所获得的情感教育内容,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围绕历史问题进行历史探究与课堂讨论,在思辨中感悟、同化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的目标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本文就情感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谈点认识。一、情感教育的目标确定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格得到完整发展。从身心方面讲,人格是心格和体格的总称,心格又是认知和情感的高度统一。可见,情感培养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促使学生在知情领域都发生变化,把知识和思想观念融进情感,内化为价值观和信念,产生正确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情感…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直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以至于在现实教育中时有为追求认知目标而忽视或放弃情感教育的现象出现.其实,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有意识活动,由情感决定的学习意愿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直接诱因.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直接的情绪反应和体验,是人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情感教育则是结合理性认知和情感因素,在从教育艺术层面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同时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非人的教育,将知识与情感割裂开来,所培养的不是知情统一、完整的人,而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人。"[2]他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心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康布斯指出:"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育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将教育影响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深处,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职高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它符合我国职高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职高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及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聂冬霞 《考试周刊》2009,(38):132-132
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就是培养"完善的人"——情智合一的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对于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情绪与有效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培养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更关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人的终生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和认知相关的信息流通,其中情感作为一种动力性因素也渗透其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情绪也相应地主导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移情、激趣、设置认知冲突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方法提高教师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愉快的情感在各种学习动因中起着重要作用。认知快乐是把兴趣从学习手段转为在个性上有重要意义的学习动机。取得教育教学过程良好结果的最有效途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知快乐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外在诱因,情感教育也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和谐发展理论与论著选读》)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意"与"认知"相统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包括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所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长成熟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又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建立一种指向物理科学的、稳定的、深刻的、积极的内心体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实施情感教育.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何英 《广西教育》2013,(38):21-22
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以人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为目的。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在实践授课过程中,只有注重其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学生知、情、意等多方面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主张情感渗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除认知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情感因素,注重认知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情知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做情感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情绪理论和脑科学的发展,情感教育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有情感的,作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不同于认知能力培养,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实现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绘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阅读的主力军,其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画表达故事情节,使幼儿更直观地接触情感教育。1.把握绘本教学中的基本策略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各种有效的思想和  相似文献   

19.
黄琛 《华章》2011,(33)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树立人文精神的教育.它将一般的教学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结合,使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在美感激发下,思维更加活跃,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启迪学生心智,激发情感与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本文分析了旅游文化学中的审美要素,对如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学段教育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情感感知方面的教育也不可忽视。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认知教育地位相当,得当的情感教育既可以让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增进,又能够在学生丰富情感的养成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要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起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