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文学是读者意识最强的文学样式。儿童文学的读者研究是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一种双重结构,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构成。儿童读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他们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具有年龄阶段性。成人读者包含两种类型:主动的读者和被动的读者。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一方面使儿童文学变得更加难以创作,一方面又可以使这一创作获得活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是人类必然经历的存在形态,儿童文学也是文学场域独特而不可剥离的一脉。作为儿童文学研究核心的儿童具有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属性。惯常研究视界聚焦儿童的性格、心理、情感的成长变化,并在与成人比照中定义儿童形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存在更为具像化的表现和载体——儿童的身体。新作《身体的变迁: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形象》一书正是以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向度作为基点,展现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及其儿童形象的发展面貌。该书在儿童文学的母题之下,紧扣身体之维,  相似文献   

3.
秦文君是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在学界颇受研究者关注,她以儿童为本位进行儿童作品创作,这是她作品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异于其他文学家.古往今来,女性形象都是创作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秦文君的儿童文学创作满足了逐渐远离儿童世界并拥有童心的人们的内在渴望,弥补了因某种原因没有所谓的童年时光的人们的心灵空缺,对正在成长的儿童以心灵鸡汤的方式对其内心成长给以营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秦文君笔下的女性成长过程较为繁杂,女性的形象特点也较为丰富,从儿童世界的女性形象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从中一窥儿童文学创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与最初的启蒙中,一开始就是在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等启蒙话语的烛照下降生的,因此获得了与生俱来的现代性.“儿童发现”的现代性意义在于,它促成了现代儿童观的建构,使儿童与成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混同关系因启蒙而分离,实现最初的独立,儿童文学的文体和读者意识由朦胧而清晰,其救亡图强的价值获得理性确认,赢得了合法的身份认同.从文学主体看,现代性源于外来儿童文学的编译,源于本土歌谣体新诗和学堂乐歌的创作,源于文学样式的初步多样和语言的俗化上.自发期儿童文学虽已崭露现代性的曙光,但其现代性主要聚焦在吉登斯指称的“社会模式”的改良上,体现在救赎民族的儿童的国民性改造上,总体表征为救亡先行、启蒙弱化、以社会为本而非以理性、自由和儿童为本的现代性,儿童文学的自觉意识尚未形成,儿童形象廖若星辰.  相似文献   

5.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煌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6.
班马曾在论著中多次探讨“叔叔”型成人形象的魅力及审美功能,在其儿童小说里也刻画了一批“叔叔”形象群。儿童文学不是只写儿童的文学,成人形象塑造理应成为儿童小说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成人的感受、体悟如何能为儿童读者所接受与喜爱?班马以“高蹈的游戏”姿态实践了成人经验的“戏作”式传递,创作出探讨哲思性主题的成人主人公,进而突破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或儿童式角色的文学的旧有观念,为我们把握成人形象塑造的尺度提供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翻译则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儿童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用目标语言表现其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作品中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形象,满足了儿童读者异想天开爱幻想的特点,从而受到追捧。因此,从著名的哈利·波特到小魔女琪琪等魔法师形象都充斥在各国的儿童文学中。本文以中国作家伍美珍的《小魔女蓝小鱼》中的主人公蓝小鱼和日本作家角野荣子的《魔女宅急便》中主人公琪琪为例,从人物语言、性格塑造、读者群体三方面比较中日儿童文学中小魔女形象的差异及其影响。同样体现了成长的美丽与忧愁,但日本作家的作品更具启发性和可读性,读者群更广泛。  相似文献   

10.
儿童小说主要塑造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对成人的表现,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成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世界,每一个正常发展的儿童最终都得进入这个世界,因而儿童的发展本质上不可能摆脱成人的文化的影响;成人总是在儿童身上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必不可少地在儿童身上烙下成人的印迹。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儿童文学作家,也无可避免地让思想观念里的自己同化到其文字形象中去。“成人形象”也因了儿童文学而独立形成儿童文学的理论对象,成人文学是没有这一名称的。成人文学只有典型形象、类型形象,而成人形象是“儿童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一种,与儿童形象相对而言,成人形象随儿童形象而产生”。成人形象在儿童小说中,是一群很尴尬的形象,因为他们既无法家成人文学中的成人那样变化莫测,性格有丰富而深沉的内蕴,也无法像儿童小说中的儿童一样的天真浪漫、幼稚可爱,在这两者之间游离着的成熟与天真、严肃与活泼的矛盾统一体,成人文学的形象长廊将他们拒之门外,儿童文学的形象长廊也难有他们的立锥之地。究其根源,则是儿童小说中的“成人形象”,实在没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形象”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释意理论提出了三个评价忠实的标准——忠于作者意图、忠于译入语表达方式和忠于读者。而儿童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注重儿童这一读者的特殊要求时很难起到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教育意义,文章通过实例分析来证明释意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的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儿童文学面临着大众传媒对儿童和文学的双重消解。另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儿童审美趣味和心理特征,以及阅读媒介的种种改变,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和提升造就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是社会、成人和少年儿童的文学对话.它既要适应儿童的兴趣、能力和成长需求,将儿童设定为隐含读者;又要表现成人的理想、愿望,是一个成人自我满足的寓言.或表现与儿童相通的情感,或为实用的目的要在作品中说服老师和家长,或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渗进成人的情绪,或在写儿童的作品中表现对成人也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儿童文学都常把成人也设定为隐含读者.所以,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存有双隐含读者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文章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和要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引起广大翻译者的关注,从而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敏洁 《文教资料》2014,(29):89-91
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有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构起了一条独特的儿童形象长廊。本文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三位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为例,运用玛利亚&#183;尼古拉耶娃《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的理论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对乡土儿童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7,(7):64-68
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与最初的启蒙中,一开始就是在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等启蒙话语的烛照下降生的,因此获得了与生俱来的现代性。"儿童发现"的现代性意义在于,它促成了现代儿童观的建构,使儿童与成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混同关系因启蒙而分离,实现最初的独立,儿童文学的文体和读者意识由朦胧而清晰,其救亡图强的价值获得理性确认,赢得了合法的身份认同。从文学主体看,现代性源于外来儿童文学的编译,源于本土歌谣体新诗和学堂乐歌的创作,源于文学样式的初步多样和语言的俗化上。自发期儿童文学虽已崭露现代性的曙光,但其现代性主要聚焦在吉登斯指称的"社会模式"的改良上,体现在救赎民族的儿童的国民性改造上,总体表征为救亡先行、启蒙弱化、以社会为本而非以理性、自由和儿童为本的现代性,儿童文学的自觉意识尚未形成,儿童形象寥若星辰。  相似文献   

18.
凌凝 《课外阅读》2011,(7):266-266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的或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所以,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组成部分。麦克托克说过:“儿童的想象如被压迫,他将失了一切的兴味,变成枯燥的唯物的人。可见,想象力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有着非常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为什么要阅读儿童文学?首先,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从本质上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对儿童文学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立场,儿童文学作家们都有明确的认同并反映于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使用诸多前景化语言来增添趣味性、丰富角色形象和吸引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翻译应达到等值效果。本文基于数量前景化和质量前景化,从词汇重复、句式排比、风格偏离和语义偏离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康馨译本和任溶溶译本如何处理前景化语言,实现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