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转型期的优秀知识青年无一不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苦苦地寻找着民族的出路。然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决定了他们叛逆的悲剧命运。“零余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群,最具代表性的是郁达夫“自叙传”小说里的主人公们。因此,人们往往把郁达夫与“零余者”相提并论,然而郁达夫并不就是“零余者”。他笔下的“零余者”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批判的现实主义是作为‘多余的人’的个人创作而产生的。这些人不能为生活而斗争,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这是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一文中所写到的,我觉得这种提法也适应于曹雪芹。当然,这里所涉及到的“多余人”一词,并非完全套用俄罗斯文学中的“零余者”的解释,只想为我们的作者和他笔下的形象——那种不满现实却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灵魂寻找一个代名词而且。关于《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研究论著真可谓汗牛充栋,这里不想对曹氏生平多加赘述,只想就曹氏思想及其笔下的主要形象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认为,曹家被抄的惨状…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小说中着力塑造了一系列“袋中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形象,他们或沉沦,或自戕,悲剧是其人生的主题。“零余者”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复杂矛盾的性格因素及其作为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所特有的觉醒等原因造成的,“零余者”形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 ,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 ,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 ,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我”的形象进行了分析,首次把“我”的形象纳入了“零余者”之列.在那个人被物化的社会里,“我”的精神守望,毕竟是一线灵性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主要受屠格涅夫的影响,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二者间存在着深刻的精神共鸣,他们笔下的“零余者”与“多余人”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郁达夫小说中总有一个清瘦孤独,而又含着淡淡忧郁的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被统称为"零余者"。本文试图从那个时代中他们"社会的苦闷"、"性的苦闷"、"生的苦闷"三个层面来分析零余者形象背后作者郁达夫的影子,以此来分析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自叙"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中的形象,是对社会的批判、传统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自身的批判、男性的批判。男性的自我意识、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显示了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男性的觉醒是女性解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玉良 《初中生》2018,(18):46-47
郭妈妈,我叫陈程,今年14岁.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不想别人批评我、教训我,所以有时候事情没做好,我就为自己找个理由.可爸妈和老师总是小题大做,说我“不敢承担责任”“总为自己找借口”“学会了欺骗”等等.最近连同学都说我是“皮球王”——小组集体学习和纪律、卫生出了问题,总是推卸责任.我承认有时确实在为自己找借口,但很多时候我也确实是有理由的.郭妈妈,我真的如他们所说,是一个“没有担当的软骨头”吗?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然而为数不少的职场人阴差阳错选择了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职业。他们中有的成功跨越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鸿沟.在新的领域中自由驰骋;也有不少人工作数年,却仍然在专业与职业之间痛苦徘徊,找不到突破口。针对这种状况,《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精品学习网联合开展了“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调查”。  相似文献   

12.
我的祖父母结婚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他们从相识时起,就一直在玩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他们的游戏规则是将“雪梅莉”三个字写在一个对方找不到的出人意料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找座位     
“更”、“很”、“最”是兄弟三个,他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明显。现在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了,你能告诉他们吗?李昌是我们班足球踢得()好的。我()喜欢坐在门口的小石凳上数星星。《哈利·波特》的图书比电影()有趣。《找座位》参考答案:最、很、更找座位@徐杰  相似文献   

14.
并非戏言     
《师道》2004,(3):54-54
把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统统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质。———德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伦琴教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握“素质”“仇富”“嫌贫”是一对孪生兄弟。要通过努力,使“仇富”者找不到社会共鸣点,让“嫌贫”者找不到生存土壤。———万象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从社会“仇富”信号中察觉到危险的另一面———“嫌贫”不要读博士,因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的难度,相当于女博士在中国找老公的难度。也千万不要羡慕有三个博士头衔的人,因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会一个接一个地读博士。———一个没有博士头衔的学生这样说千万不要认为美国没有天才…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对于郁达小说创伤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一直有所争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小说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说明由于当进的社会压迫,“理”、“礼”束缚等造成青年知识分子的“零余者”身份,使得他们由极度的失落以至心理上曲扭变态。揭示了他们在白挣扎中觉醒,在觉醒中毁灭的深层次精神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寻找优点,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后进生”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优点往往被老师、同学和他们自己忽略罢了。因而这些“后进生”自卑心理很强,总觉得人人不如。为了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我利用主题队会和同学们一起帮“后进生”找优点。这一找还真帮他们找到了许多优点。同学们给“后进生”找优点使他们激动不已,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自己也有优点,而且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再也不觉得低人三分了。这样,他们的自卑感渐渐消除。二、制定目标,及时表扬,使他…  相似文献   

17.
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生归宿,没有生存空间,不被人理解的卡夫卡,在精神上是孤独和恐慌的,在现实生活中感觉不到安全感,找不到人生位置,觉得自己是寄居于这个社会和家庭中的流浪者,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为了排解无家可归者的这种孤独和恐慌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焦虑,无奈的他将之诉诸被称为“伪装的自传”的日记、书信和小说中。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教育工作,是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还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答案显而易见。21世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气好一点的普通人” 见过刘永行的人都觉得他太普通了,扔人堆里就找不到。他也开自己的玩笑:“不抽烟,不跳舞,一定是个二百五。”不过他似乎很得意这种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阐明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系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群像存在渊源与流变关系,而且将“零余者”从特指郁达夫文笔下的人物拓展为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群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