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幼儿园中大班133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测量法和观察法,探索中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大班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在总体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正相关,且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同伴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总体上不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二者关系的表现类型大致有双低型、低高型、高低型、双高型四种.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
汤悦 《黑河教育》2013,(7):83-83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在自由游戏、集体生活、共同学习及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主动发展起来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交往能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逐步了解和熟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他们分析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通过组织活动,创造交往机会1.结合主题活动,班级墙面上布置"快乐花园"专栏,园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项包含原作者、译者以及读者的多主体活动.他们之间的交往形成了翻译主体间性.这一交往涉及到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总的说来,对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打破了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更重要的是,为翻译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但是这一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
<正>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素养生成的主要依托。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约哈里窗户理论同样适用于阅读教学,即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以文本为依托的一次交往,一次为扩大公共区域而进行的一次交往。1.缩小隐蔽区域,把教师知道的变为学生知道的就约哈里窗户理论而言,所谓的"知道"包含能力与素养的各个层面,不单单指认知。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对学生而言,他们即将要阅读的部分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未知区域,作为教学的引领者教师而言,文本之于他们就是已知区域。让学生从未  相似文献   

5.
陈建兵 《考试周刊》2010,(55):251-251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握手是一种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是一种友好的礼仪。如果是政党领袖和国家元首,那么他们之间的握手则更显得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两次重要的历史性的握手,这两次重要的历史性的握手在新中国的外交和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之间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第二次是在新世纪海峡两岸的友好交往中。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师生交流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动机是指学生为获得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交往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调查显示,有七成的中小学生害怕与教师进行交流,他们很少、从来没有或不敢主动找教师说话.这表明现在很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师生之间存在着交流的障碍.这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兴趣,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黄琦 《学子》2014,(11)
正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一些中学生对正常的异性交往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他们将异性交往狭隘化为恋爱与性。而身体和心理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交往有一种渴望,在外力与渴望之间有的中学生选择了妥协,有的选择了反抗,使有些本有着纯洁的友谊的双方走向"恋爱"或偷食禁果,导致了有的学生出现了对异性交往的恐惧,怕交往;对异性存有偏见,厌恶异性,拒绝交往;或认为异性之间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这可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的士人多数不太认真研习儒家经典,却以文采风流,能诗词书画为习尚,以结社携妓交游为盛事.而艺妓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也在迎合士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他们的关系属于一种文化与情感的交往,影响是相互的.通过双方交往的社会基础、存在方式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探析明末清初士人与艺妓之间那互为倚重、互为点缀、互为爱恋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9.
高雷 《华章》2009,(23)
"交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构建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总体性所提出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所涉及的"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交往"以及"交往的形式"是与生产关系密切挂钩的.他们是想通过对社会分工历史作用的考察,揭示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极为巧合,与马列有着共同社会历史渊源、德国"极具魅力"的社会学家、形式社会学创始人齐美尔在阐述"社会是如何可能"时,也有过大篇幅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论述.基于此,笔者就马列的"交往"范畴与齐美尔的"社交"形式作出了相关尝试性地描述分析及比较.  相似文献   

10.
自曹禺的<雷雨>问世以来,关于蘩漪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就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人们或盛赞蘩漪反封建的大胆,或批评周萍的性格懦弱,或对他们之间的乱伦行为给予道德上的责难.其实,作为异性之间的交往,他们从一开始就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基础,而更多的是生理欲求的满足与宣泄,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其感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性格与观念冲突所导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正成为人们适应环境,不断发展自己的基本素质。而当前小学生不愿与人交往或不善与人交往的现象很普遍。造成这种情况中原因很多,更有心理障碍的因素,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小学生交往时主要的心理障碍 1.不良定势的影响:有的小学生怕与人交往,多半是由于第一次与别人交往时受挫所致。如受到别人的冷遇和无礼的对待,或交往时被拒绝等等而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定势。他们认为交往必将受到伤害,怕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缺乏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朋友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有一定范围,有的孩子总是和固定的几个人玩,有些孩子几乎看不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如何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让更多的孩子都成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呢?为此我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自从进入了五年级,孩子们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敏感起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矛盾的情形:对异性抱有好奇与好感,想和他们交往,又怕别人说"喜欢谁""爱谁",于是又装作与异性势不两立、不屑一顾的样子,故意说异性的不足或故意捣乱,引起别人注意.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为了让孩子们正常交往,让他们感受到交往的快乐,沟通的美好,经过深思熟虑,我在我们班开展了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是当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特征,师幼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主体间性的交往.从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看,主体间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主体间的互识,二是主体间的共识.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幼交往具有主体平等性、双向互动性、结果互惠性等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褚凤英 《中国德育》2007,(12):53-56
从交往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二者在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活动客体为联结纽带,结成"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交往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际关系生成的内在根源,交往范畴是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人不可无群,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出生后必然会有了交往的需要和行动.男女之间的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缺少了哪一种颜色都会使生活显得单调、乏味、不协调.可以说,在这个男女参半的社会中,缺少了哪一半都不能称其为生活.但异性之间的交往有许多奥秘,处理不好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生男女交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  相似文献   

17.
[题目]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需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交际”,就其语义学意义来说,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思想及情感的沟通.课堂交际指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交流和思想沟通.课堂交际进行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英语的课堂交际所依托的媒体语言同时也是学生正在学习的教学目标,使英语课堂的交际面临更为复杂、困难的情况.如何把交际法更好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作以下几点设想.一、创设外语交际情景要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进行交往,培养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就必须给他们良好的交往环境.因为交往的范围越…  相似文献   

19.
“私德外推即为公德”吗?——兼论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梁启超的"私德外推即为公德"的观点,忽视了公德生成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规律性,是对私德与公德关系的一种简单化、表面化的理解.辩证考察私德公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否认和抹杀二者在交往对象、适用范围和道德准则等方面的本质区别.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无论公德还是私德都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尤其是特定交往关系的产物,各有自身的特点和变化轨迹.批判性地接受梁启超的观点对于当今中国的公德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学生大课间活动应是集体活动与自主活动的有机统一,二者缺一不可.理由如下. 一、源于中小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421"结构的大家庭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成为他们成长中的一大障碍.大课间活动,是培养中小学生集体意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