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新课程实施的实际,本人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新的教学方式与旧的教学模式的分歧,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发展性与创新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9)
新课程突出化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化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化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熊祖会 《考试》2009,(7):102-103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建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实施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适宜学生‘生成与发展’的课堂”。本文力从“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教学模式来谈宜于学生“生成发展”的数学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活动的探究正逐步趋热.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涂荣豹认为:"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这已是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基本共识,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就是‘重过程’的具体内涵."仲秀英教授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观点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观."目前,对数学活动的理念、本质、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充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9.
符号感是指主动地、有意识地感受和运用数学符号的态度和意识.符号感是数学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本文试图通过"引‘生活之水’,唤醒符号意识;行‘有效之法’,理解符号含义;用‘有机之材’,深化符号认识"等方面,探究如何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表现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学科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要求,也是作为教者的我们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时的一根指挥棒。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曾经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今天重提它,是因为在新课标理念中它是永不过时的焦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段话为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种学习理念已经开始体现在教材中,一打开人教版教科书,就会读到编者亲切的导语:“在这册书中,你将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去探索发现数学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的趋势……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因此,新课程开设专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同时强调数学文化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曾经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今天重提它,是因为在新课标理念中它是永不过时的焦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段话为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种学习理念已经开始体现在教材中,一打开人教版教科书,就会读到编者亲切的导语:“在这册书中,你将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是无可质疑的,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树立以下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打开新到的《读者》,我不禁被王开岭先生的《丢失的脚步》一文所吸引,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我不由联想到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它所有目标都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面对新课程,教师应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角色转变。一、小学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规范将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教学模式将从‘人──人’(教师──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应答性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16日《光明日报》第5版刊发了题为《新课程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专题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姜伯驹教授在接受这次采访时明确说道:“在我看来,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特别是,‘新课标’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数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错误的。”“新课标全面否定了我国中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大淡化了数学中的推理证明,代之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甚至连‘平面几何’这个词都不见了,只许说‘空间与图…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要实现这些理念并达到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就必须首先要认真思考“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学生应该摆在什么样的地位”这一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应该贯穿数学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主动地发展,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