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1)哪一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一个圆的周长最短?(2)哪一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一个圆的周长最长?(3)你发现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研究圆的周长就要研究它与直径的关系。而这便是本节课的“课眼”所在。那么,这种学生学习上的疑点,又何以成了教者的盲点呢?原因是教者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框框: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是“不言自明”的,而忽视了学生恰恰没有这种“先见之明”。可见,备课时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是不行的。二、“课眼”是知识的连接点,往往又是教材的省略点。有些课在揭…  相似文献   

2.
3.
诗歌创作讲究“诗眼”,散文创作讲究“文眼”,数学课堂教学也要讲究“课眼”。所谓“课眼”,即在课堂教学中,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使学生入境生困惑,困惑求探索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一、悬念“课眼———扣人心弦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只有具有问题性的情境,才会使学生对学习需要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为这种悬念问题将集中地演化成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和广泛的参与,于平淡处起波澜,于平坦处见突兀,…  相似文献   

4.
“说课”刍议云南省会泽二中张国坤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6年第12期上发表的课例点评《愿说课活动更加繁荣》一文,简明地介绍了说课活动的起源和发展,指出说课是安排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由执教者向听课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学科、大学语文可采取三板块教材体系、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大学语文的性质五个方面论述了当今大学语文课的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清人袁枚说过:“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诗歌创作讲究“诗眼”,数学课堂教学也与此同理,课,也有“课眼”。即在课堂教学中,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使学生由情境而生困惑,因困惑而求探索,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设活“课眼”,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情绪高涨、心境愉悦、智力振奋的活跃状态,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心理共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优化的新课导入,能较快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优化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整体把握、系统安排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8.
夏子 《天津教育》2001,(10):44-45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其精美的艺术构思中都不忘“眼”的埋设。同样,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活动,许多教艺娴熟的语文教师在上课中也总不忘巧妙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设下“课眼”。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而“课眼”是一课之窗户,它是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教学目的或对实现教学目的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统摄于一体的结构点。循着“课眼”,我们可以窥见教师全篇课文组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及其教学风格等相关情况。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为课堂教学活…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眼”侧重体现在“生长点”上,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课眼”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进行思维.物理教学中的“课眼”可以是一个概念,可以是一条规律,也可能是一种方法.教师提炼出“课眼”进行教学是给学生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并能最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在课眼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交给他们的任务,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王建  龚雪 《教学月刊》2011,(6):17-18
课堂的沉闷是语文教师不能漠视的尴尬,“生命力”课堂的基点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些什么?这些问题都曾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学习了同行的一些文章,认识到课堂应该有“课眼”。有了课眼,课堂就易有核心、灵魂、生命,师生就易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可什么是“课眼”,似乎并不明朗,本文主要从前提、指向、宗旨及形态,谈谈课堂教学的课眼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我国教育界一直比较重视教学法的研究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巧”。文献课一出现,就有人着手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1984年、陈志宏建议开展“文献课”教学法的讨论,之后,这方面的讨论反响很大,文献课教师们煞费苦心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和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定准方向,抓住“课眼”,才有可能集中时间解决主要问题,也才有可能冲破程式化的旧框框,为学生创造自学多练的条件,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戏有戏眼,课有课眼。戏眼是一出戏里最精采的场面,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杨朔在《泰山极顶》中写道:“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象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课眼”意在“揭全文之旨”(《艺概》),它是课文的窗户,正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抓住“课眼”就能带起对全课的理  相似文献   

13.
“教材教法课”常被称为“教条法课”而不被师范院校学生所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打开任何一本“教材教法”的书,都给人“教条”的感觉。以中学语文这一学科为例,有关的“教材教法”讲的都是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原则、过程、方法等等,如果不认识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学起来实在乏味得很。第二,不少师范院校的学生不相信自己上了四年大学还当不了个中学教师,因而把“教材教法课”看作是多余的课。第三,如果教师不注意随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中学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人来说,眼睛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心灵的窗户、感情的帷幕,通过眼睛可以窥视内心的一切隐秘;就一篇文章而论,文眼亦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一动万随的角色,掌握着作品的开合变化,能透露主题思想的内涵。教师上课、讲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的所在,而这,正是讲授的关键,考虑设“眼”,就显得至关重要。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授课岂无“课眼”耶!这“课眼”,正如眼睛是心  相似文献   

15.
“课眼”是指每一篇课文中画龙点睛之处。 杨朔在《泰山极顶》中写道:“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象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是的,戏有戏眼,课也有课眼,课眼就是一课的窗户,打开这个窗户,就能窥见全课。抓住课眼,也就能扣住学生心弦把课讲深讲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就拿初一的《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一文来说,学生读了全文以后,认为文章明白好懂,有点钻不进去的样子。当老师问道:赫耳墨斯在问了宙斯的像价后,再去问赫拉的像价时,  相似文献   

16.
"课眼"指最能表达教者旨意、最能体现文章内涵、最能彰显课堂个性的词句.一堂优秀的、有灵气的语文课,应该有"课眼"."课眼"的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学生能顺畅地切入文本,能循着"课眼"深入文本,教学环节不蔓不枝,文本研读集中而深刻.设置"课眼"可通过"化题眼""扣文眼""理文脉"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戏有戏眼 ,文有文眼。“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 ,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 ,因而一堂课也应当有它闪亮的眼睛 ,不妨称之为“课眼”。抓住课眼 ,有利于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第一 ,课眼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切入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开头 ,必然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堂课的开头都要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思维 ,活泼愉快地学习新知。一节课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课眼”富于统摄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以“课眼”引领为重要品读方式的阅读教学,具有信息集约、高度整合、自E6生成的特点。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深读文本,以慧眼发掘“课眼”,先求“合理”后求“精彩”。当然,“课眼”设置并不限于阅读教学,作文课可以能力训练点为“课眼”,高三复习课也可以掌握某项解题技巧为“课眼”。  相似文献   

19.
?孙振建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何以如此?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我国古代文论中素有“诗眼”、“文眼”之说。所谓“诗眼”、“文眼”乃是一个比喻,即指诗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构思、情感、主旨的词句。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过:“余谓眼乃神光所聚。”透过诗眼、文眼,我们可以了解诗文的要旨与真谛。杜甫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卒章显志,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为诗眼,成为整首诗的灵魂,迸发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感和变革黑暗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绝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教师的点拨引导将显得更加宝贵,更加重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法等。根据我的经验和体会,设置“课眼”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方法。所谓“课眼”,就是指一堂课藉以展开的关键性内容。如果把一堂课比成一张网,“课眼”就是纲,纲举则目张。既然如此,那么这个“眼”如何设置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用文章的题目作“课眼”《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的教学就可围绕题目,紧扣下列问题来进行。1.蒋干中的是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