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新闻业务职称的评定工作,即将重新恢复。申请新闻业务职称的专业干部,都需要写出自己的业务自传。有的同志询问业务自传应该怎么写。本刊特发表新华社缪海棱、人民日报田流、经济参考冯代松等三位同志关于如何写好新闻业务自传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国务院颁布《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到现在,已经一年了。目前,各出版社评定职称的工作大都处于正在开展或积极准备之中。人民出版社是少数几个先行试点单位之一,为了使大家在评定职称中有所借鉴,本刊特发表其评定职称的实施办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和戴文葆     
我和戴文葆兄的相识和相交,似乎有一种机缘。1983年6月,《出版工作》第6期刊登了他申请编审职称的业务自传,带有肯定和示范性质。当时我正在申请正高职称,他的业务自传中展现的博学多识和丰富的编辑工作实践深深吸引了我,不仅给予我写业务自传以重大帮助,同时对我的工作起了鞭策作用。此后很长时间我们无缘相见,  相似文献   

4.
11月8日至13日,文化部出版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评定编辑业务职称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29个省、市、自治区出版局和部分出版社以及文化部直属出版社的负责人近100人。会议以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导,交流了各地评定编辑业务职称的试点工作经验,并就如何在评定编辑业务职称工作中坚持条件、保证质量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议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有些出版单位根据国务院批转的《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积极地进行了评定编辑业务职称的试点工作,初步收到了成效。前不久,文化部出版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评定编辑业务职称工作座谈会。会议交流了各地评定编辑业务职称的试点工作经验,并就如何在评定编辑业务职称中坚持条件、保证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出版事业日益繁荣发展,编辑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各地出版社在编辑人员业务建设上也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少好经验、好办法值得加以推广。比如,建立编辑业务档案就是一个值得广为介绍的好经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从1986年开始,为编辑,业务人员建立了业务档案。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各项:出版社编辑、业务人员登记表;编辑书稿登记表:著译作品登记表;本版图书评论登记表;编辑、业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以及参加学术活动登记  相似文献   

7.
广播工作是一个有职称的职业,评职称就要写论文。有些广播工作者工作很出色,也有很多工作成果和体会,但是却视写论文为负担或者不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论文。不能发表论文,不仅影响了职称评定,也不能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本文从一名广播杂志编辑的角度,阐述如何才能写出令编辑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李东东 《传媒》2000,(6):25-27
编者按:在新闻职称评定中,许多同志反映,业务自传不好写.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有的写成流水账,有的罗列新闻作品等等.现将中国改革报总编辑李东东申报高级编辑的业务自传刊登于此,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谈编校合一     
出版工作发展很快,书刊越出越多,大家都感到高兴。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头痛的事,就是书刊上出现的错别字太多,“批准”错成“批淮”,“遣送”错成“遗送”,“荼毒”错成“茶毒”,这类差错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不仅如此,而且竟出现“展望出版社”错成“展览出版社”这样的事。这么错下去怎么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想到如何从出版社的编校体制的改革上做文章。解放前的出版业(当时的书店)大都实行编校合一的体制,当时的编辑部人员很少,也不得不如此。当然编校合一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编辑管校对可以减少校样上的许多错误;校对当编辑助手,学做编辑工作,业务上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开明书店是实行编校合一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之一。他们出版的书,校对精,错字少,声誉卓著。周振甫、王攸二位同志都是开明的老人,我们请他们写了两篇文章,介绍当时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解放后,出版事业大发展,出版社也多了,编辑部机构比以前大得不能比,编校分开代替了编校合一,毫无疑问这是一大进步。但是编校分开之后如何保留编校合一中的好经验、好传统却是一个末被十分重视的问题。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编辑和校对工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同志们踊跃写出总结经验的文章来参加讨论:①编校工作有些什么经验教训?②编校体制应当如何改革才有利于出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工作以后,人民出版社已于去年11月中旬开始评定编辑干部的业务职称,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基本评完。参加评定的编辑干部共有160多人。人民出版社建社较早,并先后和三联书店、世界知识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合并过,老同志和老编辑较多,目前现职编辑人员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达30年以上的有60多人,  相似文献   

11.
一、校对在出版社的地位校对工作是出版社整个业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被称作是编辑的继续。可以设想:一部内容质量好,而且条理清楚的原稿,它的编辑加工是不多的。这时,出版社要把这本书出好,主要工作就落在校对身上。如果校对没有校好,错别字很多,这就不是一本好书。另外,在目前“定稿发排”还没有完全做到的情况下,一部编辑加工繁重而又急于发排的原稿,往往会遗留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当然要在以后看清样时由责任编辑加以弥补。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进行初、二、三校的时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日评”,是新开辟的一个专栏。本刊是中国企业报协会会刊,为了搭建协会与会员间的桥梁,沟通协会与会员之间的信息,本刊邀请中国企业报协会有关同志,对企业报目前存在的问题、倾向以及好的做法、经验、撰写评论文章,每月发表一篇,供企业报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报纸工作如何大跃进,如何从一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充分反映和指导各方面工作的大跃进,这是目前报纸工作的主要问题.山西日报在这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本刊这一期组织了"山西日报大跃进经验特辑",请山西日报的同志就几个主要方面的经验,写了六篇文章.这些经验的主要之点,是山西日报的领导方面,在知识分子占极大比重的报社这样一个具体环境中,成功地运用了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正确地处理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行政部门和编辑部门的关系,把全社人员发动起来,为办好报纸鼓足干劲,艰苦工作.这是值得各报借鉴的.按照本刊原订的计划,这个特辑要有一篇关于山西省委如何领导报纸工作、报社如何依靠党委领导的文章的,因为上期本刊刚刚发表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同志的文章:"党委要把机关报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这个问题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同山西日报负责同志商量的结果,就不再写了. 大进跃以来,各报都有很大的进步,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希望各报通过本刊来交流这此经验,互相促进,使我们所有的报纸跃进再跃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国新闻界评定新闻业务职称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各新闻单位根据国务院有关编辑、记者评定职称的文件,对专业干部进行业务考核和测试,分别情况,评定业务职称。国务院颁发的编辑,记者业务职称的《暂行规定》指出:确定和晋升编辑干部、新闻记者的业务职称,应以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成就为主要依据,并适当考虑学历和资历。这就明确地为我们规定了评定新闻专业干部业务职称的主要依据。大家知道,根据新闻专业的特点,确定评定新闻职称的客观依据,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客观依据,人们的认识就不可能一致,评定职称就无法进行下去,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成就就是这样的依据。学识水平,是指对某个领域或者某种学科所具有的学术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它标志着一个专业人员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批转的《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做好编辑干部业务职称的评定工作,结合我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甲、关于评定职称的条件及申请办法第一条:根据《规定》,编辑干部的业务职称定为: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四级。本社参加评定编辑干部业务职称的人员为:图书、期刊的现职编辑干部,包括美术设计人员(美编干部的条件参见有关文件)。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陈迟同志写的《培养和加强编辑力量是紧迫课题》一文后,引起了新闻界的重视,不少报社、电台的同志写来文章,积极参加讨论。本刊先后已发表了三期讨论专栏,现再将老新闻工作者王维同志参加讨论的文章发表如下。这篇文章回顾了这次讨论的大致情况,进一步指出了这个讨论的重要性,阐明了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并有所补充,对编辑工作积弊之所以产生,以及改进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意在希望引起新闻界的同志们对培养和加强编辑力量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本刊从明年起,决定打破专栏的局限,争取每期都发表一些有关培养和加强编辑力量问题的文章。文章形式不拘,既欢迎一稿一事、一事一议、短小精悍的文字,也欢迎谈经验和体会、探讨问题的专文。希望大家给以支持,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8.
关于出版社的机构、编辑人员职称、三级审稿制、六分之五的时间搞业务等问题,从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看来,从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矛盾看来,从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水平的要求看来,都有认真讨论和改革的必要。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出版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把党、政和编辑业务分开来,并且不要兼职。社长、编辑室主任专管行政,专人管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国版协举办全国新闻出版界的绘画书法大赛,我写了一个条幅参赛。我写了这样几个字:“乐为他人做嫁衣”。这是我半个世纪编辑生涯的心情写照。1952年7月,我从华东团校学习结业,被分配到华东青年出版社工作,走上了编辑道路。1953年1月,华东青年出版社停办,我有幸被调到北京,团中央下属的青年出版社。这时青年出版社正和开明书店合并,这年的4月对外宣布合并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出版社的干部年轻、好学、敢干,开明书店的干部懂业务、作风踏实。团中央为中青社配备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把青年、开明两部分人团结起来,努力奋斗。他…  相似文献   

20.
近来,各地出版社都在贯彻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精神,进行或酝酿编辑职称的评定工作,这对于提高编辑的地位,增强编辑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作好这一工作呢?除了思想上重视,工作上细致之外,我还想到“职称”与称职的问题。“职称”与称职,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两个字的次序,却使我们所要议论的问题一下子清晰、突出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职称”是名,“称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