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莉 《新闻前哨》2012,(4):67-68
电视主持人以其个性化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以其鲜明的个人身份代表节目行使着话语权。话语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号和形式进行的。传播学者和心理学者把这种符号和人际交流的形式分为:语言与非语言,即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电视是门视听艺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受的。有研究表明:在信息交流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  相似文献   

2.
田红 《新闻实践》2011,(6):68-69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探究事件发展规律、揭示事物产生的真相、追寻人物心路历程的过程。采访的内涵包含了靠直接摄取的景物范畴的"静"和靠语言交流行动范畴的"动"两方面。"静"有赖于视觉观察,而"动"则需要和采访对象进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3.
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主持人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感受。主持人语言驾驭能力不仅仅指语言基本功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语言综合能力的表达。《中国梦想秀》是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帮平民圆梦的大型真人秀节目,追梦人通过才艺表现,说出自己的梦想,然后由现场三百名"梦想观察员"投票,达到一定票数,节目组帮助追梦人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4.
杨红燕 《大观周刊》2012,(7):189-18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数学合作能力也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唐晓智 《视听界》2010,(6):107-107
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等。节目主持人合理使用副语言,有助于增进与观众的交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进而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会重视副语言在表达中的作用,还会仔细考究,为副语言的表达加入个性色彩。但副语言的使用应恰当,避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综合运用多种语言符号的媒介,具有复合性、兼容性的特点。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必须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各类元素,将多元符号按照一定的意图合理地组合成立体交叉的"视听语言系统",才会深化和拓展传播容量。电视新闻语言是以视听语言为传播模式和传播规律的,视听语言是依托人类的视觉与听觉.以声音与画面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张妍 《东南传播》2010,(5):143-145
广播语言是广播媒体内容表达的符号,是广播媒体传播者要善传会用的主要工具。广播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出广播语言尤其是描述性广播语言时,处理好"情"与"景"的表达对于提升传播效果尤为重要。本文在播音前辈总结的"情景再现"表达理论基础上,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神州纪行》节目的语言表达为例,探索广播语言"情"与"景"表达更为多元的手段和方法,以期提高广播语言魅力、获取良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网民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甚至流行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坛上旷古绝伦的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精妙的诗句赢得"诗仙"的美誉。古体乐府是李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乐府以其丰富的语言资源和奇特的语言风格跨越古今,征服当世,从而成就了这位千古"诗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乐府语言最为突出的特色,随手拈来皆经典,既朴实又豪华,通俗中蕴含典雅。从李乐府的用典、叙事和表达中,亦可窥见其语言的自然、飘逸和雄奇之风,展现其成为最伟大诗人和"诗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关于合办"交流之窗"栏目的启事本刊从1993年第2期起开辟了一个新栏目-"交流之窗"。1、开辟"交流之窗"的宗旨是:及时交流全国广播电视改革和发展的新信息、新思路、新做法、新成就、新经验和所遇到的新问题及新对策,以扩大广播电视界各...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要把经济新闻写"活",就要在采写中努力做到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在语言上下"软"功夫,寻找与读者的接近点,增强实用性和服务性。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受众对一些复杂难懂而又与自己无关的经济问题自然不感兴趣,但如果报道能从某个与报道主题相关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入手,就有可能使受众在一种情景化、形象化的状态中跟随报道进入相应的主题,实现信息从理智到情感的过渡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陆明明 《大观周刊》2010,(48):20-21
维特根新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通过各自为知识划定的经验的界限和语言的界限及其后果,来探讨两人思想的相似联系和伦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顾鲲 《新闻前哨》2010,(7):55-57
"场信息"的强弱是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所谓"场信息",是指把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观众畅所欲言的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看成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场",通过"场"中人物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某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和思想。"场信息"的交流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诗的语言是一种更为有秩序的明晰的属于男性的语言,而词则是比较混乱和破碎的一种属于女性的语言。词体这一文类具有"双性"之美。  相似文献   

15.
人与外界交换信息,除语言交流外,非语言交流占了很大比重。非语言交流是人们在语言思维基础上,深刻感受事物、认识世界、理解矛盾的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研究一下这一交流形式很有必要。所谓非语言交流,是指语言交流之外人们利用感官和思维,广泛感知世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方式,它在人类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中,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魅力相声     
邹庆华 《新闻世界》2010,(8):314-315
大家都知道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以说为主。中国的语言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样一句话,语气语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如果再加上我们的五官表情意思就更多、更丰富了。何为"相声"?"相"乃相貌,"声"乃声音,所以说相声恰恰是最能体现中国语言魅力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流历来有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两种表现方式,二者都是对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校图书馆领域,非语言交流对于构建馆员与读者的良好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杨  孙玮 《声屏世界》2014,(8):33-33
<正>语言交流——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信息得以传播反馈。主持人语言的交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受众的交流。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受众是主持人心里的目标。曾有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这样说: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是喜欢盯着话筒看,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就是我有听众,是我的交流对象。在这样有目标的强烈的交流感的支配下,主持人的语言就自觉地有了对象色彩,听众也能从其语言中真切感受到强烈的交流感,从而引起共鸣。二是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如果说广播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还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非语言交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语言交流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而进行的交流,对于正确把握和处理高校馆员与读者双方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的非语言交流有助于促进和改善双方关系,达到相互理解与信任,使高校图书馆维持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20.
模糊限制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来的一个语言学概念,指的是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模糊限制语往往表现出程度、范围、数量等的模糊,或表现出态度的含糊和不肯定。有趣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使用这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不仅不会违背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表达要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语言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甚至使语言表述显得更加谨慎或者更为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