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环境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有非常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并体现在当时的法律法规中。综合起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友好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重视农业生态保护,注重土地、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些思想及其相应的法律实践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并为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正确原则,对我们制定正确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具有很强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资源保护目标的落实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伟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以物种资源丰富和民族文化繁多而闻名于世。在历史进程中,西南地区诸民族的生态文化与生物资源保护之间形成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源于对自然世界的恐惧与崇敬,西南先民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信仰。在万物有灵论的推动下,带有浓厚神秘主义色彩的万物同源观造就了西南各族同胞对万物和谐共生的认知。现代化前端的西南各族先民或以拟制血亲或以宗族信仰或以礼法制度维护着人与自然万物间的生态平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题下,证成民族生态文化中对生物资源保护的时代价值并寻求其现代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周代的生态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即由西周时期的良好状态转变为东周时代的严重恶化。生态的恶化引起了当时思想家的反思,这些思想家提出了宝贵的生态保护思想,统治者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其统治。研究周代生态的变化以及保护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当时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行为,是在对自然环境缺乏了解下产生的,虽然如此,它也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并启迪了后世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优良的生态环境实际上非常脆弱,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时刻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安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作物违规种植、养殖和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须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实施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加大对破坏生态行为的惩处力度,严格推行生态保护责任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思想,无论是对天人关系,还是对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体现了当时学者对生态环境恶化的警觉和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之高。而本书的集体著述,又使我们认识到当时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逐步普及,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推广和宣传,也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藏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并具有我国其它地区无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功能。财政投资是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财税政策也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政策手段,要确保西藏的生态安全,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好西藏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采取建立生态保护基金、征收环境税收、加大环境建设投入等财税措施。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时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促进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应认真反思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克服其时代局限性,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海南作为"旅游大省"、"生态大省",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关键地位,而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在立法上享有"立法优先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当地情况发展的法律法规。但目前的调研却发现,海南省近几年的生态立法远远不能达到建立生态大省、保护海南生态的需求。扩大海南生态立法范围,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大学生是生态保护的生力军,但目前大学生对生态保护的必要性的理解和认识还不深刻,所以有必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对大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应重新构建高校的德育体系,制定生态文明教育规划,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1.
蒙古民族保护利用大自然的传统生态环境意识的形成是由游牧经济的特殊生产力构成所决定。游牧经济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在生态经济与生态意识的关系上,一方面游牧这一生态经济的存在决定了传统生态环境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传统生态环境意识又反作用于生态经济,以此推动游牧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的洽川湿地近年来在湿地旅游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湿地开发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矛盾与现实问题。洽川湿地开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水资源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强大助推力。湿地旅游业发展在影响当地的生产布局、强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当地政府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湿地生态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湿地开发管理不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等消极影响,对此应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适度开发策略,鼓励居民参与等措施,以实现洽川湿地生态保护和地方旅游业规划管理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缓和淮河流域恶劣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社会正义,意义重大;从法学的角度界定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制度和政策研究和构建的起点;我国生态补偿立法稳步推进,淮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急需在国家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细则,并从生态环境管理去行政集权化、公私企业加入以及社会参与这三个途径来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率和效力。  相似文献   

14.
苗族文化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知识,包括对生物物种的认知和区别、对生物间互动生存方式的理解与把握、对生物资源利用的表达、对不同生态系统的认知与区别等。这些生态知识在苗族的言语活动中不可避免地把本民族生态认知加以充分的展示,致使我们生物剖析苗语,发现其对生态认知有规范和细密的表达。本文仅以苗语地名、物种分类名、物种专用名以及广为流传的苗族谚语和歌谣祭词为研究对象,揭示苗语中所表达的生态知识和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5.
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泉州市"非遗"的较好传承有其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提出泉州市应继续探索和完善"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体系:建立文化生态指标监测体系,制定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引导文化生态消费,打造文化生态链;注重文化生态效益,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保护、传承、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承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要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推进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南宁,意义十分重大。建设生态南宁具有良好的基础,也面临着现实的障碍。当前要做到发展生态经济与改善生态人居并举,节约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并举,弘扬生态文化与提供能力保障并举。  相似文献   

17.
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与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政策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与法律文化的角度,对秦汉时期的生态与法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第一部分从对水利资源的保护、植物的保护和动物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对秦汉生态保护法令进行探研;第二部分论述秦汉的生态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培植法令;最后在宏观上对秦汉生态法律的文化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正为服务生态广西建设,弘扬广西精神,实现广西特色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本刊增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栏目。该栏目着重刊发喀斯特地区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教学在提高人口生态素质中的作用安徽师大附中罗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上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要保护好环境首先必须提高人口生态素质。通过生物学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态素质,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祖国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新世纪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笔者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群体投资机制、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环境优化机制、构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