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教师接受课程变革”和“如何理解教师为什么抵制变革”植根于不同的变革研究范式。本文分析了教师抵制课程变革在变革的研究领域中逐渐从消极的障碍转移到积极的动力的过程,进而探讨当教师抵制课程变革的合法性确立后,教师抵制和课程变革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并提出如何在实践情境中对教师抵制进行干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需要进行系统规划与整体架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架构可以以下五种方式进行:三大维度与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模块分割与线索分类;思维导图与主题生成;学习方式分类;总体构架。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需要进行系统规划与整体架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架构可以以下五种方式进行:三大维度与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模块分割与线索分类;思维导图与主题生成;学习方式分类;总体构架。  相似文献   

4.
5.
<正>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实施,是小学数学课程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由途径。但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如何理解小学数学的课程化实施及如何提升课程实施能力也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问题1:如何理解小学数学的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但很多教师经常将课程实施等同于教学,认为课程实施无非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使得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丰富性、内涵、品质大打折扣,也严重束缚  相似文献   

6.
美国20世纪30至60年代是一个处于大转折的动荡时期,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理论背景,深受英国保育学校的影响,这时期的美国学前课程开始全面关注儿童情感的发展,强调儿童个体潜能的发挥和自我表现.20世纪40、50年代出现为将来学业做准备的“阅读指导课”,可被视为主情主义时代的一股逆流,它预示了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此次课程变革的发展趋势是从实用走向自由,具体表现在课程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走向“个人本位”;课程目标从“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走向“表现性目标”;课程设计从“问题中心”走向“儿童中心”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8.
<正>从概念出发的词语诠释本文所说的校本课程,应该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一语境里的,所谓狭义的"校本课程"。即学校依据本校学生的需求,通过科学的评估,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10.
“蓝本”课程以无庸置疑的确定性呈现各种知识,人们设想通过这些确定的内容与相应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按照固定的规格与方向发展。“文本”课程强调个人的体验,每个人都可以因其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创生不同的意义。从“蓝本”课程观到“文本”课程观,不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转换,而且具有着必然性,它必须通过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途径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课程统整"和"课程融合"两个维度,对学校十余年来的课改历程进行梳理。尤其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创建的"大课程基地",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流程再造",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壁垒和管理壁垒,把学习者置于中心,使得个性化学习、选择性学习、深度学习和创新学习成为可能,进而实现学校办学形态的质变。  相似文献   

12.
万州二中作为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现有教职工300余人。64个教学班近六千余名学生。作为渝东北乃至三峡库区的知名学校.在课改之初.我们很多的教师思维深处.还存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优质教育与均衡教育、高考与课改、因袭固有的教学行为与创新理念模式的二元对立思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存在调训混乱、学习动力缺失、网络培训易辍学、信息化教学效果差难持续、缺乏团队协作等问题。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简述了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如何基于"促学"理念重组培训课程、再造培训流程、重建培训生态,如何利用培训大数据及其数据分析技术支持教师网络自组织学习,如何建立促进教师线下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成长的网络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自实施以来.“校本课程”一词风靡实践,却也耳熟难详。校本课程”自提出至今,一直经历着再概念化的考量,不仅体现研究者批判的旨趣.而且显示出人们对“校本课程”再概念化直爽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跑道课程”和“草坪课程”是相对的两个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按“预定计划”进行,还是按学生的“市场需要”进行,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理念上要从“跑道课程”向“草坪课程”转变的观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课程的学科分离根源于实体式思维,实体思维中的课程有着孤立、预定、封闭和确定的特点,这种课程背离教育的真谛,扼杀教育的活力。过程思维中的课程则克服了实体思维中课程的弊端,具有一体性和关联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创造性和生活性的特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与过程思维的课程观不谋而合,我们只有将对课程的思考从实体思维状态转变到过程思维状态,才能推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组织作为课程政策实施的中观层面,不仅是对微观领域的统筹,也是与更大的外界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是课程政策由外部向内部、由宏观向微观、由完美理念向改造实践转换的关键层面,是课程政策实施走向升华和成熟的重要部分。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困境表现为外力推动、短时性和表浅化。走向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深度变革,需要进行文化培育、组织变革、管理体制创新以及关系调协。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文化是师生共同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依然存在于该共同体的关于“教与学”的比较稳固的心理模式与相应的行为方式。教学改革的关键不是技术与方法的变革,而是教学文化的转型。对于当前正在进行教学改革而言,亟需实现从“忠实型教学文化”到“创生型教学文化”的转换。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变革教学观念、教学制度和教学行为的方式来促成这一转换。  相似文献   

20.
学校组织作为课程政策实施的中观层面,不仅是对微观领域的统筹,也是与更大的外界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是课程政策由外部向内部、由宏观向微观、由完美理念向改造实践转换的关键层面,是课程政策实施走向升华和成熟的重要部分。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困境表现为外力推动、短时性和表浅化。走向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深度变革,需要进行文化培育、组织变革、管理体制创新以及关系调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