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从南到北农作物的分布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也不相同,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分布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以及秸秆的用途,并对贵州省内主要的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莱、马铃薯和烟草等秸秆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木质素、纤维素等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用于包装的缓冲材料也越来越强调环境保护性。另一方面,由于焚烧农作物秸秆材料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是每年环境部门检测的重点,这促使人们思考能否将农作物秸秆制成缓冲包装材料,既利用了秸秆材料避免了焚烧污染,又提高了缓冲材料的环保性。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秸秆材料制作缓冲包装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秸秆资源进行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选择适宜的草谷比参数,对黑龙江省1980~2014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黑龙江省各地区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上升,黑龙江省农作物的产量持续增长,且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既集中又分散,且产量较大,具有较好的资源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除做为燃料直接利用外,本文秸秆还田的角度阐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的意义,并详细地说明是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的主要方法,客观的分析了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出秸秆还田是当前我国农村节约能源,利用生物能源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在饲料、肥料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秸秆还田中应注意技术要求,对秸秆还田机械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作用、措施和机械化技术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不但可以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提供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若能够采取一定的工艺将这些糖类提取出来,不但能够增大玉米种植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解决秸秆焚烧等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秸秆的制糖工艺迫在眉睫,现本文就主要分析了采用碱法-酶法工艺来进行制糖的玉米秸秆处理方法,指出其应用可行性和高效性,希望能够为提高玉米秸秆利用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种生物学处理农作物秸秆方法——“微贮”秸秆饲料技术,我国已试验成功,并列入国家科技“星火”项目。“微贮”秸秆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剂,装入适宜的容器(如水泥池、地窖或塑料袋)中,密封贮存,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可使其秸秆变成质地柔软、消化利用率高、具有特殊酸香味,为草食家畜爱吃的优质饲料,并能够长期贮存,不易发霉变质。这项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江苏省秸秆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美  籍春蕾  邹碧莹  赵言文 《资源科学》2011,33(11):2197-2203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为能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缓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其进行预测研究是非常之必要的。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秸秆资源现状及其资源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并以1990年-2008年历史数据和2009年农作物秸秆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选取理论资源量、人均资源量和单位播种面积资源量为预测评价指标,基于BP神经网络(BP—ANN)对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评价指标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基本在5%的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在2%左右,预测结果与实际有较高的拟合度,且对数据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在未来5年内,江苏省秸秆理论资源量呈平穗发展趋势;而人均资源量和单位播种面积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前者较后者下降幅度大。预测结果与当地发展规划趋势相一致,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最后针对江苏省实际,提出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秸秆还田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而且将秸秆在还田培肥的作用做出研究。秸秆在还田以后不但能够将土壤中的养分提升,将土壤物理的性质做出恰当的改变,从而将生物活性有效的提升。秸秆在还田以后,相关的农作物都得到了较好的增产情况。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当对翻压数目、补氮所使用的数量等控制好,确保秸秆能够充分的粉碎。  相似文献   

11.
王捷康 《内江科技》1994,15(3):50-52
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极其丰富,是发展牛、羊等反刍家畜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为此,本文拟对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谈一点看法。 一、我市秸秆资源概况 据统计,全市年种植红苕约280万亩、花生37万亩及豌豆、葫豆65万亩左右,其所产的红苕藤、花生藤及豌、葫豆秸秆,基本上已被广大农户用作猪饲料。但是,大量的小麦秸秆、稻草及玉米秸秆还没被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已经成为农村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已经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和推广,推进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但是,秸秆资源的利用,既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也涉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就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7)
鉴于农作物秸秆本身的体积大、难运输等特点,所以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应坚持“就地消化、能量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耐高温菌群发酵技术的核心是嗜高温生物发酵菌群,主要由高温放线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酵母菌等以及多种对植物有益的菌群组成,可耐受80~100℃高温。在80~100℃条件下,该嗜高温生物发酵菌群可迅速分解发酵农作物秸秆。在处理农作物秸秆的过程中,加入固体养殖废弃物如粪便等可以更好地提高秸秆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用光合细菌,可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制成高效鱼类生物饲料。该饲料综合营养好,营养成分比玉米还要高,并且由于该饲料体积大,比重小,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长达1小时左右,利于鱼类的摄食和消化吸收,是鱼虾的理想饲料。另外,加工该饲料方法简单,可使丰富的秸秆资源得到利用。制作方法用粉碎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将秸秆粉放进发酵池内,加入秸秆粉重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增长,如此就产生了大量的秸秆。而随着秸秆作为燃料的作用下降,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秸秆,要提高秸秆的合理利用率,就要设法拓宽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使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受地形、气候、自然和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农作物秸秆在工业原料、纺织、造纸、建筑方面的利用率很低。本文通过对秸秆饲料化三种技术的比较,阐明如何正确使用秸秆饲料化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舍饲养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燃烧后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颗粒物,不仅对大气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也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文中以秸秆燃烧后颗粒物排放水平作为研究方向,探究秸秆燃烧情况对PM2.5排放因子的影响水平。首先,针对河南主要两种农作物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进行燃烧模拟实验,获取秸秆燃烧后颗粒物排放水平,从而得到颗粒物中PM2.5的排放因子含量及化学组成;然后,利用两种农作物,通过改变燃烧条件、秸秆水分含量等条件获取燃烧后的排放因子数据,并分析不同条件对PM2.5排放因子比例的影响;最后,利用排放因子法根据不同农作物燃烧时产生的排放因子估算该区域PM2.5排放总量水平,并与近5年秸秆燃烧PM2.5排放总量提供数据进行对比。实验证明,通过该实验可较好地反映秸秆燃烧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解洪业 《青海科技》2007,14(1):20-21
农作物秸秆微贮饮料含有较高的菌体蛋白质和生物消化酶类,具有较明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就农作物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工艺及注意要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技术处理,可以作为草食畜动物的优良饲料食用,既转化了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又制造了品质良好、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的资源性饲料,降低了养殖业饲养成本。在青贮饲料生产过程中,引进和应用各项实用技术,推广新技术和应用途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饲料转化率,是实现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