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顿第三定律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的基础根源,展现了物体相互之间作用关系。本文详细讲述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基础内容,并比较了平衡力与作用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联和区别。结合例题分析了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熟练掌握,能够有利于我们对物体建立完善准确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牛顿定律进行力学求解。  相似文献   

2.
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何在许多物理教师都知道,中学生在学了牛顿第三定律之后总是爱开一个同样的玩笑:小个子A状告大个子B打他,但是大个子B却拒不认错,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反=-F,我打他等于他打我。”不知牛顿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发表什么高论,反正老师无法再用力学原理作什么解释,只能批评B学生调皮捣蛋,乱用牛顿定律欺负小同学。由此可见,牛顿第三定律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对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情况作出十分圆满的解释。大家知道鱼是靠摆尾获得反作用力来推动身体前行的,观察那些高速运动的鱼类,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朱林 《科学中国》2000,(2):57-60
牛顿是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他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工作,得到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地面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起来。然而,经典力学本身无法说明引力和惯性的来源,现代科学亦未能阐明引力和惯性来源以及时间之箭。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是由于经典力学是以粒子模型作为起点的,而现代科学又忽略了给经典力学建立理论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虎桂花 《科教文汇》2012,(9):122-122,129
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牛顿的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这些规律在整个物理学中占主干地位。这些物理规律教学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能量的本质要因出发,对三大定律统一进行了论证,其中惯性定律没有考虑物体的能量特性,第二和第三定律均没有考虑力的时间积累特性。如果从本质上来探讨牛顿三大定律,三者将统一为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6.
你来评     
牛顿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以此推之,每句谚语都有一句与其同样机智、但意思相反的谚语和它相对。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贵刊 2 0 0 0年第 7期刊登的《鱼尾巴挑战牛顿第三定律》一文的作者由于对牛顿第三定律没搞懂 ,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结论。《鱼尾》认为 ,当作用点滑动时 ,反作用力小于作用力。《鱼尾》举例说 :汽车在轮子打滑时所获得的推力比不打滑时减小 ,是因为打滑时阻力(即反作用力 )减小。用该例说明在同样的作用力下所得到的反作用力大小不一样。这是明显错误的 ,实际上在这两种情况下轮子经地面的作用力是不一样大的 ,虽然汽车发动机同样在转 ,但在打滑时轮子发生空转 ,阻力减小 ,“有劲使不上”,所以此时发动机输出的力量减小 (因轮子转速增…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学中:从19世纪至今最有影响的定律是,相对论,牛顿的三大定律,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其中能量守恒定律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不可能被打破,直接制约着对新能源的发展,那么能量守恒定律真的就打不破妈?不一定,牛顿的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时,其中一物体受阻碍物的阻碍传递到物体的作用力是作用力的2倍,就被打破了牛顿的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一物体受阻碍物阻碍,受阻碍物的物体垂直移位做功是物体做的功的2倍,也不打破了自然科学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金科玉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一物体受阻碍物阻碍,垂直移位做功的过程,就是增能机增能的过程,把增能机用串并联的方法组成的永动机就是大型永动机组。  相似文献   

9.
郭凯  Zizi 《科学与生活》2009,(10):88-89
靠着旧版的"机器人三定律",阿西莫夫炮制出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尴尬关系。而"机器人新三定律"则充满了化理想为现实的野心,当然,也不乏使虚构的尴尬变成现实的潜质。  相似文献   

10.
李荫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264-265
磁场力是自然界的基本作用之一,是电与磁相互约束、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的理解磁场力的概念,必须清楚洛伦兹力和安培力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作用过程。笔者从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对磁场力做功的过程的分析;磁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分析;以及安培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在电流元的相互作用时的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并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天文现象的认识曾经历过漫长的道路,从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从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对时空的认识几经更新.然而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如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值究竟是多大?它是一个常数,还是会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牛顿反平方定律严格成立吗?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等效吗?光子的静止质量严格为零吗?这一个个问号深深地吸引了一群受好奇心驱动、乐于探索的年轻人-他们就是以长江学者罗俊教授为带头人的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与理论研究群体.近加年来,他们埋头于喻家山下山洞内的引力实验室,远离尘嚣、潜心钻研,取得了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广义相对论中的奇点困难,介绍了彭若斯与霍金给出的著名的奇性定理的证明。奇性定理认为时间一定有开始和终结。文章指出,类光测地线可以看作固有加速度为无穷大的类时线。奇性定理是在绝对零度或温度发散的情况下证明的,热力学第三定律可能是克服奇点困难的关键。文章还指出,热平衡的传递性等价于钟速同步的传递性。热力学第三定律将保证时间的无限性,而热力学第零定律将保证可以在大范围内统一地定义时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文献计量学三定律相似性的解析,探究了情报系统的自组织结构现象、产生机制以及它们共同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尚海琴 《科教文汇》2020,(4):137-138
在当代教学活动中,核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核心素质对学生的长久发展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规划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自发学习、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本文主要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物理核心素养分析、将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三方面,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希望能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1]。  相似文献   

15.
论布拉德福定律 齐普夫定律 洛特卡定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红 《情报杂志》1995,14(6):68-69
在文献计量学中,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和洛特卡定律是三个最基本的定律,被人们喻之为文献计量学的“三巨头”,多年来一直受到图书情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值得指出的是,这三个定律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了加深对三定律的理论研究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本文拟就三定律之间的关系做些分析,以期推动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工作。 宏观地看,三定律之间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13,(23):F0004-F0004
瓦尔特·H·能斯特(德国,1864—1941年),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在化学热力学研究上的贡献,于192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7.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认识”或“知识”。实际在西方一些国家,Ciencia一词也用来表示近代科学。不管怎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人们把科学看作是自然哲学。牛顿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他把一些惊人见解如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收入书中,这本巨著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无庸置疑,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科学显示出人类强有力的智力活动,这主要归因于科学的方法论、可验证性、可重复性,同时科学不分地域、信仰及文化特性的哲学使其具有普适性。科学成为了解自然和获取自然物质回馈的有利工具。但…  相似文献   

18.
正未来商业是什么样子?我们决定探讨下一个十年中,三个主要商业驱动力——能源、资金和自动化——会如何变化。游戏改变者: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科技作家迈克·S·马龙的第三定律:"所有技术突破所需的时间是我们预期时间的两倍,准备时间的一半。"这一定律在自动化领域依旧生效。199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打造了一辆实验性质的Pontiac Trans Sport自动驾驶汽车,从匹兹堡到洛杉矶,98.2%的路程靠  相似文献   

19.
对于嫦娥三号着陆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位置的确定,本文从物理学角度出发,运用牛顿定律及开普勒第三定律,在着陆准备轨道确定的情况下,引入微分方程模型,来求解嫦娥三号在近月点及远月点时相应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承上启下,在知识的结构上将几乎所有的高中物理学知识串联起来。因此,在很多的物理老师眼里,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精髓所在。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中物理一线教育的经验,对高中物理的一些知识点围绕着牛顿第二定律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高中生建立起高中物理学的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