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电的回闪速度具有高多变性的特征,使用遥感测量电或磁场确定一次雷击的闪电电流大小是较困难的,本文中介绍了基于一个假定的回闪模型,运用平均值和标准差统计的方法来估算雷电峰值。分析了传输线(TL)模型与电流远场的关系,并依此来推出回闪电流平均值、电或磁场的平均值、速度的平均值的方程式。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来估算雷电峰值。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雷电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1999-2013年雷电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全省雷电密度、电流强度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明显,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分布则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值为13.91次/(km2?a);电流强度则以珠三角沿海一带稍微高些,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k A;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特征,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通过研究发现,雷电风险与地形地貌、雷暴日、雷电密度、雷电流强度、雷电灾害、城市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因素,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形成相关评价指标,建立雷电风险计算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雷电风险区域等级划分,得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湛江北部为高风险区,广州、东莞南部、佛山东部为次高风险区,深圳、惠州、中山、清远南部为中风险区,粤东、粤北为低风险区,其它地区为低风险和次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3.
对雷电反击和雷击反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直击雷泄流通道雷电反击的调查和鉴定方法。结果表明鉴定雷电反击造成的危害,应调查和确定下面几个方面的因子:(1)确定电子设备受损的时间、地点、灾情;(2)确定电网工作运行电压状态;(3)确定受损设备与泄流通道的关系;(4)确定雷电对地闪击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强度;(5)确定雷电泄流通道与受损设备连接导线的间隙、该高度处的瞬时过电压、设备连接线路感应的过电压;(6)确定反击的临界距离。并对雷电反击受损基本情况、受损设备线路过电压、雷电泄流通道及雷电流强度、雷电反击危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鉴定,保证了雷电反击调查和鉴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技术性。  相似文献   

4.
付豪 《中国科技纵横》2014,(13):190-191
杆塔接地装置的不同形式和冲击接地电阻值会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本文采用ATP-EMTP软件仿真模拟雷电流冲击试验,对不同接地装置和不同雷电流注入点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口字形接地极和水平放射型接地极能提高杆塔架空线路的耐雷水平,雷电流从接地装置的中点或四角同时注入时,接地装置能被充分利用,架空线路的耐雷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5.
丁旻  吴古会  刘波 《科技风》2012,(9):39+41
本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7~2011年在贵州地区监测到的2631725次闪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贵州雷电流强度、雷电流最大陡度及平均陡度运用到贵州雷电流的热效应、机械效应、静电感应及雷电反击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境内无论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6.
雷电防护的研究必须归根于雷电本身,即雷电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同时又要注重将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雷电防护工程的依据,以适用于工程的数学形式表达.本文参考国内外关于雷电放电及其回击通道模型文献,介绍了负地闪的雷电回击模型概念,主要论述了其中各常用的工程模型.工程模型是在对自然雷电观测基础上,忽略其中的次要特性,注重用数学语言来近似表达雷电一方面的特征.这就简化了模型的复杂程度,便于利用到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及其防护器件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雷电物理与人工引发雷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雷电物理及人工引发雷电研究 ”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项目发展了雷电的空中引发新技术,并在我国南、北方进行了人工引 雷实验及综合观测,揭示了南北方人工引发雷电的特征及差异;建立了雷暴下空间电荷演化 的数值模式,提出了雷电成功引发的空中电场判据;研究了雷电流及辐射电磁场的关系,提 出 了改进的地闪传输线模式;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人工引发雷电的发光特征,首次观测和证 实了闪电通道发展中双向先导传输现象,光、电同步观测揭示了先导接地时的物理过程;与 日本学者合作进行了高原雷电的综合观测,发现了云下部闪电放电起始于云内负电荷区;首 次发现人工引发雷电有抑制冰雹、增加降水的作用,用积云动力和电数值模式解释了 利用电催化原理进行强风暴人工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3)
本文基于传输线理论,利用傅里叶变换推导出了电缆上雷电电压、电流的频域表达式,再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中电缆上雷电流的变化规律,由结果得出:雷击电缆连接端时,雷电电压波形同雷电流波形相似,在电缆的每个位置上都有一个相应的雷电流、电压波形,且都是先上升到最大值后,再下降到最小值;在电缆上不同位置,雷电流幅值、电压幅值和衰减速度均不同;不同终端负载阻抗的电缆,随着终端负载阻抗的增大,雷电流衰减加快。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2013年8月23日西宁市南凉虎台遗址公园"西平王"雕像受损事件,利用探空、闪电和雷达资料对事发当天天气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发当天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事发点遭雷击时雷电活动较频繁。从雷电活动、铁磁体剩余磁场和雷电流释放路径三个方面监测资料对雷灾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最大雷电流强度为-63.7kA,出现在19:30分,距离雷灾事发点约2.5km;剩余磁场最大值6.2mT,位于雕像底座西北角,与现场调查询问记录资料一致,得出该雕像为直击雷所致。并就此雕像遭雷击提出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象雷电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土地利用现状等资料从雷电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方面研究雷电风险区划。在ArcGIS平台上将所有数据落实到1 km×1 km的格栅上进行处理,以1 km×1 km的单元进行计算量化,通过逻辑回归模型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到该地精细化的雷电风险区划图统计出雷电区划情况,完成基于GIS平台托克托县地区新营子镇村镇雷电风险区划分析研究。为该地区发展智慧气象,提升防雷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供科学参考,对开展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以及防雷减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省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分析,抽取中航工业集团某雷达生产厂房5Km范围内的闪电资料,分析该区域内雷电流强度、月变化规律、日变化规律及32次典型闪电过程,依据闪电定位资料分析结果进一步得出雷电对雷达生产活动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雷电流峰值记录仪对西宁周边地区的雷电流峰值及发生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际共测得雷电电流峰值7次,其中湟中县甘河工业园区实测取得记录6次,大通老爷山实测取得记录1次。在实测数据中,除2016年7月28日数据无法在监测网数据中得到印证外,其余数据均与监测网数据相吻合。通过实际测得雷电流出现时间与青海省闪电监测网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实测雷电流的出现时间、幅值、定位点等与监测网参数存在较大差别。6次数据中,平均时间误码差为11.7s,其中超前最大时差为221s,滞后最大时差为155s,造成时间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两种监测方式的授时机制不同;雷电流幅值误差很大,监测雷电流幅值是实测雷电流幅值的2.1~22.6倍,测量误差在51.4%~95.6%之间,平均误差达76.5%,造成雷电流幅值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峰值记录仪和闪电监测网的相对误差都比较大;定位距离误差在2.5~46.5km之间,平均误差为13.7km,造成距离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闪电监测网在定位精度上存在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21)
阐述了配电变压器的接地方式及正变换过电压,用暂态分析软件ATP-EMTP对不同雷电流幅值对两种接地方式的正变换过电压进行了仿真验证,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保护中重要的开关设备,常用和电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配合使用,作与SPD的后备过流保护,它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线路的雷电过电压而动作,因此研究断路器的雷电冲击性能显得更为重要。现有MCB以工频特性设计的,没有考虑雷电冲击性能,若直接用于SPD的后备过流保护,难以满足与电涌保护器  相似文献   

15.
雷电感应过电压是低压输配电线路主要灾害来源,通过镜像法建立了雷电通道触发模型,利用电场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计算线路感应过电压强度的经验公式。提出了电源线路、通讯线路对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最后利用ATP/EMPT对不同类型负载下,SPD的保护有效保护距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26)
在考虑地面电导率为有限值时,雷电感应电磁场水平分量的计算在电力生产及防雷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研究意义,其中Cooray-Rubinstein(C-R)公式是计算该水平电场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雷电感应电磁场水平电场概述、研究现状及常用计算模型,随后对雷电感应电磁场水平分量的计算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7~2018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获取资料,从闪电的季节变化、月变化、日变化、雷电流幅值特征、主要闪电方向等方面分析研究了日照万平口海滨浴场的闪电气候分布特征规律,划分了雷电易发区域防范等级,结合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日照万平口海滨浴场所在区域范围内2007~2018年地闪次数795次,其中负地闪777次,正地闪18次,地闪电流强度平均值为17.32kA,正地闪电流强度平均值明显大于负地闪电流强度平均值,每年3月和4月有少量闪电活动,5月逐渐增加,8月闪电活动最为强烈,11月到次年2月基本没有地闪发生。夏季为地闪活动的高发期,春季和秋季地闪活动较少,冬季基本没有雷暴天气。每天0~24时都有闪电活动,16时~3时为高峰时段,下半夜和上午发生闪电活动较少。雷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5~35kA,约占地闪总数的95.22%,其中雷电流强度在10~15kA的地闪占地闪总数的比例最大。区域闪电的主导方向为西北,次主导方向为西南。依据地闪密度标准将山东省雷电易发区域划分为三级,日照区域范围属于二级,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综合防雷措施。防雷装置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等综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ena输入分析器,对沈阳东站集装箱到达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并由此得出了沈阳东站集装箱到达流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研究并计算得出了集装箱到达流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9.
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的现象,它有着极强的破坏力,相对于通信行业来说,雷击这一现象对我们的设备的损害就更为突出,尤其是雷电流和雷电流脉冲对其通信导航监视设施影响较重,甚高频是作为空管业务的主要通信的设施,我们有必要做好对其的防雷工作,本文先介绍雷电的危害,再针对甚高频的雷电的防护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是电磁波防护,另一部分是防雷接地工程。  相似文献   

20.
雷电激发的强烈电磁场脉冲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变电站、输电线等电力设施危害性非常大。研究在整个开放空间激发的雷电电磁场的分布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做好雷电防护,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应用Matlab编写单层土壤模型电阻率的雷电辐射场的计算程序,从而对不同土壤电阻率的雷电辐射场进行分析,总结影响规律。指出在辐射场强度达到峰值的过程中,雷电辐射磁场峰值和磁场波形的上升时间都受到电阻率的影响,其中对磁场波形上升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单层土壤的电阻率的增大,雷电辐射场波形上升时间越大,并且土壤电阻率对雷电辐射磁场的影响随土壤电阻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