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段巷道的矿压显现一般仅为采动全过程变形量的1/3左右。巷道的围岩变形量除了取决于开采深度、巷道围岩性质、工作面顶板结构等,还与沿空护巷方式及保护煤柱宽度密切相关。不采用煤柱保护巷道时,为沿空保留巷道。底板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由于上部煤层的采动影响,引起围岩应力反复重新分布,围岩变形速度随之变化。围岩变形将经历掘巷期间明显变形然后趋向稳定,各时期围岩变形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护巷煤柱的宽度、巷道与上部开采空间的距离及围岩的性质。掘巷影响趋向稳定;跨采引起围岩变形急剧增加,跨采后围岩变形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宽度煤柱相邻工作面上顺槽的围岩破坏变形特征分析,得到了煤柱宽度小于7米时,煤柱内破坏区贯通,而当煤柱为10-20m时,煤柱内出现未破坏区。1号工作面上顺槽和2号工作面采空区之间的煤柱宽度从3m变化到20m的过程中,1号工作面上顺槽的破坏场和位移场分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直接影响了巷道的稳定性,下面将从巷道的破坏变形特征以及煤柱的稳定性等方面具体分析煤柱宽度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最终本着巷道变形小,破坏范围少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采空区边缘煤岩应力状态分析,得到采空区边缘小于5.6m范围内为应力降低区。实际工作面上顺槽和采空区之间的煤柱宽度从3m变化到20m的过程中,煤岩体的应力场、破坏场以及位移场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巷道的稳定性,下面将从围岩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巷道的破坏变形特征以及煤柱的稳定性几个方面具体分析煤柱宽度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最终本着巷道周围应力集中范围小,巷道变形小,破坏范围少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3)
煤柱是保护巷道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煤柱宽度能保持工作面和巷道的稳定。本文以实际工程概况为依据,对M51煤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开挖11513工作面和11511工作面之间预留小煤柱护巷。在模拟的过程中对不同宽度煤柱上测点的应力和位移进行监测,为研究区段煤柱预留合理宽度提供实验参数。通过模拟对比分析得知,6m和8m之间的位移和应力变化量最大,8m之后变化不大,所以煤柱宽度为8m时最稳定,在更经济的条件下能够较好的控制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深井高应力区域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赋存特征,分析出顶板下沉、底鼓及两帮变形破坏等围岩变形规律和小煤柱加固及煤柱宽度的确定方法,研究应用了"锚梁网索+喷注浆"联合支护形式,掌握了该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通过井顶板离层(浅部、深部)、锚杆、锚索的受力、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的观测结果表明,顶板离层控制在60mm、底鼓量最大,约500mm,"锚梁网索+喷注浆"联合支护较好的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也为类似条件巷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煤矿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判别易出现失误的问题,建立了以围岩加权强度(σ)、巷道埋藏深度(H)、直接顶高与采高之比(N)、煤柱宽度(X)、煤层与巷高之比(K)、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L)为输入,以围岩稳定性级别为输出的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适用于进行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判别。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深井高地压沿空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并以潘三煤矿两条沿空巷道典型试验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深井沿空巷道需留设的合理煤柱宽度为7~8m,进而提出了深井沿空巷道顶板及两帮应遵循的支护原则。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表明,顶板以锚索桁架支护为主、锚杆支护为辅,两帮使用加长高强锚杆可以较好的解决深部矿井沿空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辉 《科技风》2014,(13):48-48
随着矿井开采逐渐趋于煤柱化,煤柱内运输大巷受骑跨采动影响,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巷道变形;顾其围岩稳定性支护的难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矿压监控手段来准确评价受采动影响运输大巷的围岩加固是否合理,并及时完善支护以保证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柳巷煤矿位于陕西榆林市,主采煤层平均厚度达11m,面临着特厚煤层开采带来的采矿矿压、巷道支护和煤柱资源损失等难题。目前,综放沿空掘巷技术常应用于特厚煤层开采和巷道布置当中,但是沿空掘巷沿采空区边缘煤体布置,需要确定合理的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宽度及相应的围岩控制技术,确保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条件下煤巷支护问题,本文分析了许疃矿三软煤层巷道留小煤柱沿空掘巷特征,建立顶板关键层结构模型,提出留小煤柱沿空掘巷的围岩控制技术;通过矿压观测检验支护效果。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下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山煤矿3B#煤层现场实践方案的观测可以得出:对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采取了综合运用巷道卸压和增加巷帮锚索支护以及对煤柱的锚索加强支护等方式,使围岩的大变形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断面收缩率为23.5%,保证了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某矿的采煤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沿空巷道合理煤柱合理的留设宽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沿空掘巷锚梁网支护对策,确定了强化巷帮支护强度,顶板支护以锚索支护为主、锚杆支护为辅。通过现场实施证明,沿空巷道煤柱留设的宽度及采取的支护对策是科学的、合理的,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变形量,为矿井的和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沿空掘巷时在巷道与采空区之间留小煤柱(通常为1-3米),由于巷道基本上沿采空区边缘掘进,故这种方式亦属无煤柱护巷的范畴。各矿留小煤柱的目的和效果并不完全相同。究竟留小煤柱起什么作用?其宽度应如何确定才较合理?下面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返修巷道围岩受力总结分析,采用合理的支护形式和施工工艺,成功控制围岩稳定,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8)
地下工程开挖后,破坏了原岩的力学平衡,一方面由于围岩应力重新调整,使岩体自身的力学属性承受不了应力集中,从而产生塑性区或拉力区;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将引起围岩松弛,加上地质构造的影响,降低了围岩的稳定程度。因此,在巷道围岩尚未发生大变形破坏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提高围岩强度,从而在巷道围岩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承载圈,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特厚煤层沿空巷道所处全煤岩性,围岩变形特征大,巷道支护困难,坚硬顶板条件下,顶板运动产生动载荷影响,易造成小煤柱大变形、顶板下沉过大及顶板冒落难以控制等。因此,如何在坚硬顶板条件下,确定特厚煤层沿空巷道锚杆支护方案、保证煤矿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沿空掘巷、留窄煤柱沿空掘巷以及沿空留巷三种不同的回采巷道布置形式,将影响巷道顶板稳定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对沿空留巷巷道支护技术的逐步改进,探索摸索出了一些定性的结论,提高了沿空留巷在矿井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北翼回风大巷与北翼轨回二横贯交叉口巷道压力大,围岩破碎,巷道贯通期间顶板极易冒落,通过长期观察与分析,制定了新型施工工艺,保证了巷道顺利贯通与交叉口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9.
深部开采巷道,由于深度比较大,因此巷道围岩具体高应力和大变形等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认为针对深部巷道围岩产生的变形不协调部位,进行锚、网、索支护之间的耦合以及支护体与围岩之间的耦合,使其达到变形协调的效果。其最终目的是限制围岩产生有害的变形损伤,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实现支护一体化、荷载均匀化,达到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对高应力巷道区域支护及效果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应力高、松动范围比较大、围岩变形相对较为严重的特点,应用深层巷道围岩来控制“内、外承载结构”耦合稳定原理,提出了深部软岩巷道卸压支护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同类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了更好借鉴。为进一步升级巷道及改善原有问题提供合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