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从完善自身素养、实现自身职能和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三个方面提升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力。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关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于主体的争论也逐渐升温。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主体间性说等理论。本文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主体与客体哲学范畴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以及双主体说主体间性说等理论的分析,认为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者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亲和力的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降低.本文围绕这一现象阐述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亲和力的必要性及其缺失现状,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大学生主体呈现出愈益丰富的内涵和类型.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重视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评价机制建设,在大学生工作体系创新中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传统意义上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分为导向性主体(教育者)和受动性主体(受教育者)两类。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一步细分为导向性主体、主动性主体、受动性主体三类,不仅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而且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者、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主体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涵的挖掘,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动态活动过程中得以确认和生成的,而且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背后的政治集团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体存在形式不同,但它们属于整体范畴,需要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与一般认识过程不同,它包括政治主体如何可能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高度思辨的问题,也立足于教育者如何优化认识的效果,以期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三个层次:政治主体、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种递进转化的关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来讲,政治主体属于认识层面,教育主体属于解释层面,接受主体属于接受层面,三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有效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作为主客体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应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正如沈壮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一文中所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的接受主体意识。明确的接受主体意识是促成教育对象从应然的接受主体向实然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技术、工具和途径,是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中介和桥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两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培养内涵的厘定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类型作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最后还以此为指导来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析思政教育主体的三重形态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国家领导下 ,在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严格组织下进行的一项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 ,时空连续、广袤周延 ,其阶级性和社会性极强。它的运动主体应该是以国家为背景和依托、内容丰富、函项多元的主体体系。所以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研究 ,不能拘囿于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那样会窄化研究视域 ,而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体制还原到社会中去。唯有这样的还原和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 ,才是完整的和涵盖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 ;也只有这样的思政教育主体观 ,才能说明思政教育主体的属性特征和他们赖以生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飞速发展,而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将其"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校中,从而辅助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有效的主体互动,能够完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但是在引入新模式的同时也产生了部分问题,以至于未能有效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鉴于此,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特征表现,找出正确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方向,旨在整体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互以对方规定自身的存在及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主体性 ,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根本特点是具有客体性 ,但又具有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呈现出不同的相互关系模式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形成新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素质和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体系的生态性建构过程中,教师要整合其他教育课程与各类教育资源,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培养教师的生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教育主体的人生价值,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要加强私营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私营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私营企业工会因其自身的优越性,成为私营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家庭微观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这一活动中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却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有效性,是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课题,而其关键在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定意识和素质.  相似文献   

18.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具有现实性,即应是社会现实中提出的要求,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也要符合教育对象的接受水平。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讲求科学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科学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建设优良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教育主体,即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即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所以是主体,是因为他们还是有能动精神的独立主体,这一情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把他们作为主体来对待。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另一方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研究,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接受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是基于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具有交互性、平等性、价值涵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中,突破了以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单向作用关系,倾向于建立具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关系。交往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与其认知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既充满张力,又相辅相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性是促进交往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