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费孝通解读《文化论》《江村经济·序言》以及《文化动态论》所感,探索马林诺夫斯基思想对费孝通文化观的影响以及两者文化论的思想交融。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时期,对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有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除了他的东西文化观之外,还在于他那独具风格的文化历史哲学思想。动力论、主体论、认识论、人物论和历史观充分展现了梁漱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毕生求索,以及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深沉之思。加强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可以拓宽梁漱溟思想研究的视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杨明斋是中共建党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五四新文化时期,他积极投身于中西文化论争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研究中国问题,深刻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科学阐明了他的中西文化观,并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思想。杨明斋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化走向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文化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对梁启超浩繁著述中零散地表达出来的文化观念,进行初步整合性研究。梁氏文化观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化发生论,讨论其文化定义及世界文化多元发生的思想;第二部分为文化结构论,分析梁启超“器物-制度-心理”的文化结构思想及其对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国民性的研究;第三部分为文化进化论,讨论其文化进化及文化悖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根脉,包括家学渊源和自身研究传统文化典籍;先进西方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现代理念;中西文化兼融是其文化观形成的归宿;宗教文化是其文化观生成的重要层面。孙中山的文化观直接体现着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发扬长城文化精神、彰显伦理道德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视阈和思想,都是在多元文化观基础上宏观论述和总结。从当代意义上来追溯和审视孙中山文化观的形成、发展和融会创新,其意义都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8.
胡适并非一开始便是“全盘西化”论者,他的文化思想亦有个发展演绎的过程,早期胡适在文化问题上是持“中西汇合论”观点的。胡适主要是通过输入学理和整理国故两个途径来沟通中西文化,从而实现中西汇合、再造文明的目的,在此意义上,整理国故与输入学理都具有更新文化传统、建构新文化的深刻意蕴。但是胡适中西文化观的某些内在缺陷,使得胡适的“中西汇合论”思想发生歧异,进而显示了滑入全盘西化的指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从各个领域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其中关于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学者们围绕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来源、理论体系、特征、毛泽东的早期文化观,新文化观及晚年文化思想等问题进行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批判继承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毛泽东思想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毛泽东的文化批判继承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一体论,文化相对论,文化冲突论,在全球文化争鸣中颇具代表性,但是其各有偏执。新辩证观文化多元论则从更全面、更现代的角度更好地诠释了多元文化中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这种文化观对于当下和将来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建构当代先进文化,具有深厚的理论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定了先进文化创建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邓小平理论为创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提供了直接的生长土壤;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先进文化探索道路上的理论创新;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的集体文化观是对先进文化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发展的障碍究竟何在 ?为什么毛泽东在其青年时期所批评的中国教育的弊端依旧存在 ?为何现代教育思想无法为教育工作者所完全接受 ?按照超机体论文化观以及相对论文化观 ,教育是文化的产物 ,世上只有培养不同文化人的教育。依据这种理论 ,不同的文化模式下面必然有不同的教育。于是 ,我们对中国教育发展弊端的分析与探讨的视角不得不转向为文化。本文拟从文化模式的演进与教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教育发展的障碍加以分析。  一、文化模式的演进与教育发展   (一 )自然主义的文化模式与自在的教育原始生活世界的内在文化特征主要有 :…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本文探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文化观和列宁的文化观,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自己科学文化方针的指导思想。作者通过对马列经典文献的梳理,意欲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建设大学文化推进文化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中这一对文化本质深刻的认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是马修.阿诺德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阿诺德文化观的集中阐述,对西方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把握阿诺德文化观的关键是理解和平衡阿诺德文化观的双重性,即理论上的理想色彩和社会实践性、文化的精英意识和文化大众化、文化的普遍性和文化局限性。只有理解了这三个层面的双重性才能更好地关注阿诺德文化观所体现出的思想价值及其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广义文化观。从梁漱溟文化中性论和梁启超的民族劣根性、美国传教士的有色眼镜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批判诸方面评价了狭义文化观。从中国文化生态基本面貌、三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多元文化的价值迷失、弘扬主导文化 ,培育文化合力诸方面探索了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文化自信更加是一个国家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所证实的正确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思想指导。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考,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构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以期提出建构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讨论了胡适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争论中对于中西文化观的看法,指出了他和梁漱溟、陈序经文化观的显著差别,认为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论只是一种手段,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  相似文献   

20.
经过“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几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伴随《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标准》)的出台及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转向了文化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转向是理论认识的结果,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