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学习、经济信用、人际交往以及就业等方面。家庭教育的偏差、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乏力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因素。构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以及网络等多重维度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承担教育职能主体的学校自身系统的不完善,及缺乏外部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协同,廉洁教育规划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长效性,效果差强人意。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是在完善学校自身教育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为一动态、开放系统,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一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黄妙贤 《教育导刊》2010,(11):47-48
家校协同教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主题。现代学校教育都在努力寻求改变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长期封闭隔离的现象,并创建各种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合作的途径和类型,促使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顾润生:请问学校“润泽云阳少年的家校社德性共同体构建行动”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鞠秋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黄刚 《教师》2013,(24):10-1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学校与家庭承担着对孩子的直接教育责任,家庭、学校教育是否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格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实践,既可以促进家庭、学校教育相互支持、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上良好地发展,有利于凝聚德育正能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什么人"的重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完成育人目标,必须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以爱心传递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庭爱心传递是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学校爱心传递是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社会爱心传递是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道德责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学校、社会、个体认识等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在运用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个体自我教育等渠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时,注重家庭教育的导向性,发挥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做到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工作队伍基础薄弱,心理咨询服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形成的合力不足等问题。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干预的发展经验,引进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协同概念,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社会协同,能够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更好解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干预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简短分析,并分析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有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预防大学生犯罪,不论普教与成教都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形成合力,实施学校、家庭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责任意识是公共精神的实质,当下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主要表现在独立人格、法律意识、知行统一等方面。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包括自我认识的不充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主自律意识,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解决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在大学期间是一个关键时期,一般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受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制约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弱化趋势,存在社会责任感意识淡薄、个人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形成“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即营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社会氛围、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家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认知性,形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系统性和“里应外合”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做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协同,决策、机制、管理和实施的协同,目标、任务、方法和渠道的协同,领导、队伍、制度的协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建设、师德建设、学生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注重大学生思想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等协同,才能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解决好“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的问题,认真分析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引入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关于"场域"、"惯习"的概念及原理,阐述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场域中的诸多作用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最后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横向协同教育和纵向协同教育,实现全社会育人的目标,从而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质。新时期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产生着正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精心教育、科学培养和陶冶训练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凝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教育界都认为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但在理论研究上,对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关系研究不系统和全面,缺乏可操作性;实际工作中,尚未建立起三者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文章指出,当前需要系统地研究三者之间和谐有效的互动与融合,探讨如何构建新的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两个层次六个互动的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质。新时期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产生着正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精心教育、科学培养和陶冶训练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凝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