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麦可思公司公布的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统计数据,在考虑省际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运用经典回归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内地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省域社会经济因素。结果发现,省域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毕业生人数都对本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非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域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211”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211”高校、高校所在地、保留工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对就业起薪具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8.9%;第二,“211”高校、高校所在地、性别、家庭收入、收入期望和学习成绩对保留工资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22.9%;第三,“211”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保留工资间接地对就业起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依据教育本体功能的视角,研究生教育省域功能是指本省研究生教育招收了多少本省生源,培养了多少留在本省工作的研究生。实证结果表明研究生教育省域功能的有效发挥体现在能够招收接近一半的本省生源,能够有一半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在控制了工作地工资水平、婚姻等无关变量后,本省研究生教育能够对毕业生显示非常强大的吸附力为本土留住人才,且教育层次越高,省域功能越强。中央政府将硕士学位和具有地区特色的博士学位授权审核权力下放至省学位办能增强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比较优势和地区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三类高校"211、985工程"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以及民办、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战略进行调查研究,希冀从中发现本省人才培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新的西部高教强省人才培养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以及专业匹配对毕业生工资起薪的影响,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纠正。研究发现:有56.1%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有11.7%毫不相关;OLS方法得出专业匹配情况下的工资起薪比专业不匹配高3.4%,使用PSM方法得出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为5%,传统的OLS模型低估了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相较于“211工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匹配对非“211工程”本科高校毕业生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与专科和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比,专业匹配对本科学历毕业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工资高7%左右;经济学类毕业生专业匹配对工资起薪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的起薪高15%左右。基于此,高校的专业学科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专业匹配上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省域均衡性要优于美国,硕士毕业生的省域均衡性有所改善,但博士毕业生的省域差异显著且更为不均衡。我国省域高校毕业生总量与人口、地区生产总值高度相关,省域硕士毕业生次之,而省域博士毕业生数量与人口不相关、与产值弱相关。使用九宫图对我国省域硕士、博士毕业生与人口和产值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建议要服务战略需求,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科学比较分析,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南昌教育》2007,(4):32-32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日前发布(2006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06届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点工资为2262.31元,工作实习期结束后的平均定级工资约为3032.54元。  相似文献   

8.
资讯     
A广州三类大学生今年优先就业 来自广州市人事局的消息,2004年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将优先解决广州生源、“211工程”院校的非广州生源本科以上、广州地区高校本科以上这三类毕业生的就业。据悉,一直以来,接收广州地区高校毕业生占全市接收总数的50%左右。有关人士表示,优先接收这些高校毕业生将有助于降低人才引进成本。  相似文献   

9.
陈韬 《上海教育》2016,(7):46-49
近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2%,高于市属高校平均水平:在一线岗位工作的毕业生9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很满意’"比较满意"的达到87%以上;毕业生近三年的平均月收入分别为4689元、4483元和4755元,明显高于同期北上广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读大学是否划得来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211"院校本科毕业生与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起薪存在显著差异。在高等教育个人收益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个人净现值收益的平均值较为可观,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收益现值远大于城市生源毕业生。但从短期收益来看,贫困家庭仍需为负担一名大学生而忍受更加贫困的生活8至16年。进一步考察高等教育个人收益分布发现,仍存在一定比例的高校毕业生不能收回其高等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读大学是否划得来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211"院校本科毕业生与非"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起薪存在显著差异。在高等教育个人收益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个人净现值收益的平均值较为可观,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收益现值远大于城市生源毕业生。但从短期收益来看,贫困家庭仍需为负担一名大学生而忍受更加贫困的生活8至16年。进一步考察高等教育个人收益分布发现,仍存在一定比例的高校毕业生不能收回其高等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本科教育绩效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基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评价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绩效。结果表明:"211工程"高校本科办学综合效率明显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但仍有20%的提升空间;部分高校办学资源投入冗余量较大;专任教师资源不足是影响办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高校类型及其所在区域与效率值无显著相关。高校应当实施规模与内涵协同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注重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国家应当构建以第三方评价机制为核心的"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绩效评价体制,全面提高本科教育办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国家历来都有规定。以五类地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为例:中师、大专、本科的在80年前月工资分别是34.5元、43.5元、50元;在80—85年分别是41元、47元、53元;85年调整之后分别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三年C校与Y省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就业率、就业去向、未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近三年C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高于98%,整体就业状况良好;就业去向主要是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国家基层项目;根据2011—2013年C校与Y省高校本科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可知,与Y省相比,C校未就业毕业生类型单一,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其选择机会相对于Y省而言较少。提出C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初次就业率相对较低,毕业生规模较小,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满意度低、就业意向实现率不高,并对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表征,引入I—E—O模型,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全国827所本科院校就业质量差异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揭示院校特征和省域特征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质量受院校特征和省域特征两个主效应及跨院校-省域特征间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生师比、城镇登记失业率、毕业生人数对就业质量具有负向影响,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就业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院校特征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受省域特征的约束与调整。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调节学校规模和生师比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毕业生人数仅调节学校规模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仅调节生师比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应稳定高校办学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缓解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关注院校内部差异,发挥省域特征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毕业生起点薪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和就业服务机构也希望了解起点薪酬信息。通过对2012年企事业单位新进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从地区、行业、专业和所有制等角度,盘点和比较当前我国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点薪酬,分析发现学历与起点薪酬仍有正相关性,其中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起薪水平接近,本科毕业生仍比专科毕业生起薪高,但差距已不明显,研究生起薪优势显著。东部沿海地区、知识密集型行业、自然和社会科学、以及进入外资企业的毕业生起点薪酬较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分类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是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重要突破口,是我省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教育强省的重要举措。我省是高等教育大省,高等院校数量及学生规模一直稳居全国前列,但在就业方面,据麦可思数据显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及就业质量,相比“985、211”院校、高职院校,是三类高校中最低的,特别是1999年以来新设的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18.
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争鸣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从本土特色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研究生专业设置应与本省域的社会经济特色需求相匹配;从权利匹配的角度来看,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应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特征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产学研合作的视角来看,大学科技园是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应从不同的侧面促进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国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帮助毕业生就业.2013年11月18日,河南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联合省教育厅、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以促进本省高校毕业生生就业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多渠道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率.本文拟结合自我国高校毕业生主择业阶段的就业政策,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更具实践和创新意义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2004,(1):60-60
据新华网讯近日,广州市人事局对外发布:明年广州预计需求两万名以上非广州生源本科以上毕业生,对非广州生源本科毕业生,只要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和国家四级以上英语证书,广州仍将敞开接收。据广州市人事局局长江云介绍,2004年广州市属用人单位将需要1.4万名非广州生源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如果加上中央、省驻穗单位,全市对非广州生源本科毕业生总需求数将超过两万人,其中企业需求约占70%以上,此外,2004年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2万人,预计明年在广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4万人。据悉,由于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学历层次不高,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