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erman Gollob Douleday 文学 ISBN:0385498179 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你有机会发现一本书是那么的有趣和鼓舞人心,以致于你希望它永远都不要结束。Herman Gollob的《我和莎士比亚》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如果说战争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留给将军们,那么莎士比亚的重要性就使他不能被教授给年轻的读者们。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在欣赏威廉·莎士比亚的伟大剧作时既不  相似文献   

2.
3.
《澳门世纪行》这本大型文学作品集,共汇集119位作家的137篇作品,以不同的文学形式,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角度,不同的题材内容,不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思想主旨来描写澳门风物,讲述澳门故事,抒发澳门情怀,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排遣不去的澳门情结,具有较强的文献性、纪  相似文献   

4.
袁微 《出版广角》2017,(21):54-56
莎士比亚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全世界,成为一个全球共同的文化符号与象征.莎士比亚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对世界经典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2018莎士比亚日历》以图文并茂的多模态体验、匠心独运的版式设计和诗意盎然的译文为世界经典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树立了榜样.高雅的莎翁文化与艺术不再曲高和寡,而是融入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从清咸丰六年(1856)传到中国的。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是伴随着一种典型的文化传播——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来的。当时,上海墨海书院刻印了英国传教士慕维廉译的《大英国志》,提到“舌克斯毕”,即今天通称的莎士比亚。从那时起,“埃汶河畔可爱的天鹅”在异域文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占尽了第一把交椅。在中国被研究最多的外国作家是他,第一个出版了全集的外国作家是他,甚至第一个出版了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他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大师”头衔?“大师”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比同时代的人活得长,就称呼他为大师,也不能因为他和更有名的人打过架,混了个脸熟,就给他“大师”称号。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一定在于他们干了常人望尘莫及的事.比如,我们说季羡林是大师,因为只有他掌握"吐火罗文"这种几乎灭绝了的语言;我们说爱因斯坦是大师,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大师的理论能懂的也许只有几个人,但这几个人就可以认定爱因斯坦是"大师";大师的作品不可能成为普及读物,能读懂<存在与虚无>的,注定寥寥无几.但他们能想出来,能写出来,他们的智力和毅力非常人所及.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小说家论集台北:人间出版社,2008近年来,我的出版于1980—1990年代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诸书陆续重印,《论小说十家》却是个例外。也曾有供职于中国大陆出版业的朋友来谈,我以"没有必要"推辞了。说没有必要,是因该书为写于不同时间的论文的结集,所收诸篇"质量"不大均衡。当然我也知道,因此书涉及多位作家,征引率一向较高。今夏(2007)吕正惠先生建议重编后在台湾出版,我也以"没有必要"推辞,他却最终说服了我。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7,(21):79-79
《暴风雨》或许并不像莎翁其他名作一样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但是,作为大师的最后一部作品,《暴风雨》却因被评论界认为是“诗的遗嘱”而备受关注。写于1611年的《暴风雨》,融正剧和喜剧、幻想与现实于一体,剧本各部分结合非常完美,被誉为英国文学的最佳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与雷锋同行     
  相似文献   

11.
说起余秋雨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就是大气。在你阅读他的书稿的时候,那种大气有时候回荡你的全身。你好像觉得时空变得那么随意,事件可以变得那么来去自如,作者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变得那么辽远,思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你忽然可以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11)
如何承担——替《知音》写编后文/武汉·胡国祥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如何承担?当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受到威胁,当我们的生存出现危机,我们该如何面对?《知音》杂志告诉我们,要顽强、要勇敢、要抗争。《知音》给我们讲了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在甘肃省宁县,考取了师范学...  相似文献   

13.
一五六四年某日,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户富裕市民家里,有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从降临人间到二十多岁,这个名叫威廉·莎士比亚的人一直平庸无奇,上帝没有赐给他过人的天赋,生活也没有给予他优厚的待遇。然而,由于他自幼对戏剧有着浓  相似文献   

14.
替这篇札记想过N种飘逸的开头,最后还是决定用个最官方的:作为此前一直从事外国文学译介工作的出版者,我做小白的随笔集《表演与偷窥》算越界,算是一次向原创文学的"偷窥"——无他,只因为这位"演员"是小白.  相似文献   

15.
《翘传》全称《金云翘传》,存清初青心才人著本及越南诗人阮攸改写的“六八体”长诗本。两个《翘传》,在中国文坛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南的《翘传》是世界名著;中国的《翘传》是默默无闻的“末流作品”——这便形成了发人深思的“翘传现象”。说来话长…… 5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从外国文学的讲坛上,知道了越南有一部世界名著《金云翘传》。 80年代的中国文坛,曾一度出现比较文学热。于是,有人以中国的名著《红楼梦》比越南的名著《金云翘传》;有人以亚洲的名著《金云翘传》比欧洲的名著《茶花女》。比较文学家请董文成讲中国古代文学课,他讲了中越两个《翘传》的对比。于是,师生们震惊了:没想到比来比去的世界名著竟  相似文献   

16.
展示一座城市的文化,自然有多种方式,而为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楹联艺术,无疑是其中较为便捷的方式之一.在欧美诸多城市乡村,你会看到独特的建筑古老的教堂极具个性的雕塑,甚至还有各种格言谚语名人警句.诸如爱丁堡这座被称作文学之都的古城,除了以上列举的各种方式之外,这座城市为大作家司各特建造了一座铁塔,而对于欧美世界的诸多文学大师的名言,他们居然把他们写在这座城市一隅的地板上供人埋头阅读体悟.而中国的楹联,无论是关于名胜古迹,还是五行八作,甚或是道观佛寺、哀挽道贺,不管是华屋高堂巍峨宫殿,还是蓬门小屋陋街小巷,一对楹联,两行文字,似乎就凸显出一种别样的韵味来了.你随便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无论是罗廊巷,还是评事街,不管是明瓦廊,还是张府园,多少小巷幽深,楼舍连绵,即使在已经是居民小区现代建筑的单元门口,也都会有楹联一对,张之两厢.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氛围浓郁土壤肥沃,邹雷编著的《南京历代楹联》就特别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7.
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人生三昧》系列已出了两辑六本,第三辑三本也将出版。该系列自1990年7月第一辑出版以来,反响颇为强烈。作者和编者先后收到近百封来信,《书讯报》、《书刊导报》、《福建日报》等发表了著名作家郭风、俞元桂教授等的几篇评论文章,《文汇报》、《读者文摘》、《青年博览》、《萌芽》等十余家报刊先后选载了该系列的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最早认识老祁是在四年前,当时我刚从香港调来深圳工作。就在这一年,我的老同学、《深圳商报》的殷积策因病去世了,我写了篇《怀念老殷》的小文被人转到《商报通讯》刊出,我去取样刊的时候认识了老祁,他当时正是《商报通讯》的主编。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这位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以"善变"而著称,他一生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曾三次宣布脱离政治,但三次都未能完全做到;他一生学术视野极其开阔,且政治观念、学术思想、性格趣味等皆复杂多变.其师康有为曾多次指责他"流质易变",他本人也自谓: "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善变"几乎成了梁启超个性的构成力量和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脚步——许力以回忆录》一书记述了许力以作为一个老出版人对我国出版事业所做的贡献。这部自传对新中国的出版史是一个真切、深入、生动的展现。老一代出版人对出版的贡献,对我们继往开来,担当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担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