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这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们应对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选择。特色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在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应强  姜远谋 《教育研究》2021,42(4):103-11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大学使命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转变,创业型大学应运而生.创业型大学是具有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和引领社会变革的精神气质的新型大学,既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物,又突破了现代大学制度框架,创新了现代大学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建设创新型大学是关键性举措.应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发挥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优势,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建设创新型大学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对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议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确立为国家战略,加大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文化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基础,中国"双一流"战略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体系。科学界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对其进行客观分类和特征固化,进而合理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并以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样本对照标杆大学进行实践验证,既可以为党和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动态评估"双一流"战略建设进展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理论话语逐步转化为世界性实践话语奠定前期基础,更可以为破解世界大学评价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早日建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50周年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确立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李鹏委员长出席了校庆纪念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一目标。一、为什么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世界范围看 ,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 ,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个大国 ,但并不是强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才逾1…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由重点建设到全面发展的转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流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重点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推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建设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吸收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让大学实现责权利统一;紧扣一流目标,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运行机制,增强大学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我认为,中日高等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阶段、办学水平、层次结构、制度四个方面。在发展阶段方面,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日本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办学水平上,中国正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现阶段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还不多;日本已是高等教育强国,有比较多的大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从举办者层次结构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由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组成。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之后的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正在向世界一流、全国一流大学进军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比如受到国家“211工程”和“985”连续重点投资的大学),更应该继续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主动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为尽早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之后的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正在向世界一流、全国一流大学进军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比如受到国家“211工程”和“985”连续重点投资的大学),更应该继续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主动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为尽早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然的内生特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共同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本土特色"。"中国特色"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世界一流"目标并行不悖,"中国特色"是中国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实践理路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大学的"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为巩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应适时开展国家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因其具有巨大的光环效应而备受高教界关注,由此也引起了高校对"双一流"席位的激烈竞争,而"双一流"建设的初衷反而被忽视。基于此,就必须对"双一流"建设的机制和基础做一个系统审视。毋庸置疑,"双一流"建设担负着民族复兴光荣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提升学术水平与影响力的一个契机。然而它面临消除传统利益固化机制的难题,也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冲突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从强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入手,否则"双一流"建设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水平大学是科技创新系统的主力军,是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轴心.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大学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高教强国是科教兴国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现.文章分析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及要求,阐述了高教强国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及意义和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创新研究;2.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3.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4.教育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研究;5.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6.高等教育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7.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8.面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辩证统一。"双一流"大学建设与文化自信具有耦合关系,大学的基本职能和"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任务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文化自信作为支撑,而文化自信又在"双一流"大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得到体现。需要在文化自信引领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重要来源,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指引,实现中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擘画和行动指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伟大教育工程。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等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有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大学知识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等的宏观思索,也有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教育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等的中观考察,还有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教育强国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微观研究,上述探讨有助于引发学界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新工科"是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一流卓越人才,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一流贡献,是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