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钱逊"无以人灭天"、"赞天地之化育"和"征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态度。"无以人灭天"是中国道家的主张。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国名的来历江于编译一个国家名称的演变通常是历史学家们喜欢探讨的课题,因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变迁。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分为马什里克(Mashriq)地区国家("马什里克"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方")和马格里布(Maghri...  相似文献   

3.
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古代帛画阎秀芝当你走进绘画艺术的殿堂,去了解中国画的渊源和成就时,就会注意到古代帛画,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帛,是丝织物的总称。中国人很早就用帛作书写材料了,韩非子说:"先王寄理于竹帛",墨子说:"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古...  相似文献   

4.
仙人掌     
仙人掌据《南方周末》云,现有人套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针对时弊说:"饭不怕贵,公款就行;酒不怕醉,请客就灵";"货不怕假,回扣则灵;钱不在多,美元就行",等等。鄙人认为,接着应套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可忍...  相似文献   

5.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对上联据《对联艺术》介绍:唐朝诗人白居易,年少时,即表现才华。有人要考考他,出一下联,要白居易对出上联。下联是:曹子建七步成诗。白居易不说话。考他的人急了。追问是怎么回事。白居易说:"我心上早已对出了。"白居易回答:"白居易一时无对。"这正好是...  相似文献   

7.
头尾争大     
头尾争大有一条蛇的头和尾互相争吵。蛇头对蛇尾说:"我应为大。"蛇尾对蛇头说;"我才为大。"蛇头说:"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走时在最前头,所以我为大。你没有这些本事,不能为大。"蛇尾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要是我不愿意的话……。"说着,就...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人姓名趣谈阎金城阿拉伯人很重视子女的命名,他们认为,姓名不仅是人们分清彼此的记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家庭门第及成员素质,因此许多阿拉伯人名都具有很好的含义,例如常见的男人名有:艾哈迈德(受称赞的)、萨迪克(诚实的)、赛义德(幸运者)、穆巴...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0,(7):90-96
启动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 由中国文化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于6月18~25日在北京和上海两地隆重举办。"阿拉伯艺术节"是为落实《中阿合作论坛宣言》及《中阿合作论坛行动计划》纲领,加强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而创办的综合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2006年,为配合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在京召开,中国文化部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同于北京举办首届"阿拉伯艺术节";之后,"阿拉伯艺术节"作为中阿合作论坛一项机制化的活动,成为双方文化交流新的平台和亮点。  相似文献   

10.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王纯五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正一道")是东汉后期在巴蜀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道教创始人张陵及其孙张鲁等人的传道弘教,发展成为中国道教初创期的主干。《后汉书·刘焉传》说:"(张)鲁字公棋。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  相似文献   

11.
某数字产品的广告语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工作”,实在不能想象怎么会有人梦想随时随地都要工作,这种广告台词是怎么出现的又是说给谁听的?笔认为,数字工具是用以提升工作效率,让人可以早早下班,提升生活品质的,而不是数字化PK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为己”和“慎独”──道德修养的境界与方法钱逊"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里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中国古代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提倡"为己之学"。孔子说:"古之学者...  相似文献   

13.
观过知人     
观过知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此话大意是人们往往在处理事情时,对于所喜爱的人和事会产生过失。观察一个人的过失,也就可以了解他的品性。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对于与己相近的政治主张、相近的人生态度、相近的办事方式,人们总是觉得亲近...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胡显章我们正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前,怎样培养好跨世纪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着力探讨的课题。前一时期,有人十分推崇美国一位学者的观点: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光靠引进先进设备是不行的,必须培养"现代化的人"。这里说的现代化的人主要...  相似文献   

15.
荀子的和平思想[日]村濑裕也著刘平译荀子的肖像说到荀子,很多人都记得他是一位与孟子的"性善说"相对立的"性恶说"的首倡者,相比孔、孟自不用说,就是比起老、庄来,也不是那么为人所熟知的。但是,在多少带有世界性眼光的欧美人眼中,对荀子则好象完全是另一番印...  相似文献   

16.
中西饮食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饮食文化之比较万建中台湾张起钧教授著《烹调原理》一书,他在序言中说:"古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以这个标准来论,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美国式的文化)可说是男女文化,而中国则是一种饮食文化。"从宏观而言,这一判断是有道理的。因文化传统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回族的茶谚与茶俗(回族)丁一波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可可、茶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日本人称茶叶为"仙草灵丹",英国人称"康乐饮料之王",阿拉伯人称"群芳之最"。自古"茶药不分家",饮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可以明日益思,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讲出了一个平凡的道理:人的阅历越多则越容易明白世情;接触的人多了则阅历也会多起来。这说明实践经验的重要。刘禹锡讲的这十个字包含深刻的道理值得记取。(栗)“经事还谙事...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人民遍布于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尽管他们各自居住的地域,国度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待人接物的礼仪方式,却是全世界阿拉伯民族所共同的。阿拉伯人民很注重礼节,慷慨好客。当你有机会前往阿拉伯国家工作或是访问,在与阿拉伯国家各界朋友的接触中,你会深深感受到,阿拉伯人无论是在探亲访友的交谈中,或是宾客云集的公共场所,甚至在各种文娱、体育比赛活动中\,总是待人以礼,礼规甚多。除了握手、拥抱或亲吻等一般问候方式外,阿拉伯人对于远道而来的国宾,有…  相似文献   

20.
道家哲学与现代"生"、"死"观叶秀山《老子》书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