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明转化。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城市化 何谓城市化,关于城市化这个词,因不同的研究领域,或同一研究领域的不同人员有种种不同的解释。不同学科,侧重城市化的不同侧面。经济学家强调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社会学家以社群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的密度、深度、广度作为研究城市的对象,因而认为:城市化是指人际关系的改变,具体说,城市化过程就是社群网的广度不断扩大,密度日益降低,人际关系逐渐趋向专门化与单一化的过程。 人类文化学注重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过渡,认为“城市化并非简单地指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或城镇,而应该是指社会中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的来往和相互联系的日益增多的这种进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中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可见、学术界至今对城市化解释尚不统一。地理学非常重视人类活动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和地域扩散过程,无疑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近代以来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脱离传统而进入现代社会的必然进程。城市化发展程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关于城市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变化过程。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由于各个学科对城市化有不同的理解,分别对城市化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人类学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转为城市生活方式;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指农业活动向非农生产活动的转换过…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社会发展趋势。它是由工业化发展引起的,伴随着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思想等各个领域变迁演化的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分化过程。具体表现为:“是由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变迁过程,是由乡村经济 (农业经济为主 )向城市经济 (初期为工业经济、中后期为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 )的转化过程,是由乡村传统空间社区向城市现代空间社区的变迁过程,是宗族传统文化向市民现代文化的演化过程,是政治领域由村社权威系统 (亲选型、裙带主义 )向普选制度、党派制度和…  相似文献   

5.
电视进村、国家退出与农村伦理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进村与国家从村庄退出几乎同步进行,在这双重变迁的过程中,中国乡村的伦理观念和伦理秩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在国家退出、乡村组织全面弱化以及村庄共同体规范趋于瓦解的背景下,电视生产着哪些与村庄传统价值和伦理观念相对抗或悖反的现代性伦理观念,又将怎样重构乡村伦理秩序?本文将以江西、河南、湖北等地农村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当前乡村伦理特别是两性伦理的变迁作一番描述。一在河南、湖北和江西调查了解到,电视入村近30年,农民看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无反思性的行为,电视成为乡村生活的一部分。电视入村不像国家权力进村那样鲜明而强硬,能够激起一系列立竿见影的反应,电视所引发的变化是悄无声息或潜移默化的,以致农民认为电视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农民闲谈时总会如是报怨:“现在的电视搞乱两性关系,教坏小孩子。”因为“电视上一会儿跟这个人好,一会儿又与那个人好,结婚了又爱上别人,且总是结婚又离婚,搞婚外情,刚认识不久就同居,这些都是电视上告诉下面的人,教坏人心。”所以,农民认为“电视不是调解夫妻关系,而是教坏、拆散夫妻”。在河南调查时听农民说,没有电视时,每当问起小孩是怎么出来的,大人就告诉说小孩是从地里...  相似文献   

6.
农家女形象出现在西方近代文学中,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的破产、乡村的城市化、城市意识和城市生态伦理的熏染、女性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这些形象与社会为女性提供的现实和精神的生存空间,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评价语境相关联。其中有农家女命运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性和个体差异。这些形象以文学的方式记载和言说着女性解放的历程,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农家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理念的变迁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乡村伦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农村的城市化变迁要求加强居民的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公德、环境道德等方面的意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道德教育有助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迁的社会,相对应的城乡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乡村向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与依存加深,城乡贸易、人口流动普遍加强,这些表现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主要由于乡村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社会物质生活以及近代意识的增强等原因,使近代城乡关系由传统向近代化过渡。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过程,是一个世界的普遍现象,它主要表现在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或称非农业人口),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或城镇集中,并且伴随着城乡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化发展的结果。无论社会发展阶段和政治制度如何,城市化总是客观存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明显加快的,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研究和加快城市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剧烈变迁必然造成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调,导致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紊乱,加剧社会矛盾和频繁犯罪率的发生。乡村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犯罪成员村落化、犯罪技能培训化、智能化、犯罪手段残忍化等特征,揭示了贫富分化的巨大落差催生了农村青少年偏激心理,集体仇视城市已见端倪,农村伦理教化主体缺位造成的乡村伦理困惑,正在成为新的犯罪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新撮镇历史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通过实施特色立镇、工业强镇、品牌兴镇、创新整合、城乡统筹“五大战略”,构造“六大保障”,打造“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区域功能由集镇向城市组团转变、居民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两大转变”,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也使得农村传统文化日渐消失.这些变化致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体缺位,“乡村精英”流失使得民主建设无“领军人”,而且衰落的农村文化也冲击着传统的农村秩序.面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无氛围、无保障、缺乏动力支持的困境,农村应大力发展实业经济,留住精英人才,并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促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村善治.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尚未理顺好三大关系,即城乡关系、统筹关系和协调关系。在理顺城乡关系上,要彻底转变"先城市后乡村""先城内后城外"的思维定势,树立"城乡一盘棋"的发展理念,实现同位发展、同为发展;在强化统筹关系上,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实现统一发展、统筹发展;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要加快构筑主城区与副城镇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产业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成人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在于社会组织体系的驳接与契约,这不仅能骤发传统城乡成人教育体系的变革,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未来中国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创新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试图从我国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切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乡成人教育一体化模式价值的时代性、实用性、趋向性,进而为其在我国新农村建设领域内推广与普及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阶层分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已经开始出现阶层分化,在农村的阶层分化打破了中国农村的孤立与隔膜状态,消解着农村社会的传统属性,影响着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思路,对中国的某些制度与观念也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经历了政策调整、启动改革、深化改革、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农村教师政策有着新的调整与变革,实现了政策价值取向、教师教育理念、农村师资配置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人数急剧增加.实地调研表明,"进城就读"现象与城市大幅扩张、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关系,但关键的因素仍是中部地区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悬殊,农村中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因此,需要正视"进城就读"现象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尽快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大,乡土受到城市前所未有的挤压,流入城市的农民也日益增多。乡土小说的视野由乡村延伸至城市,城市意象在乡土小说中不断涌现。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中齐聚了前工业时代的贫困、工业时代的强化、后工业时代的荒诞,形成了驳杂、混乱、矛盾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9.
农民长久以来就是中国人口的主体部分,农村问题也一直被国家所重视,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开始了新的改革,农村改革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深化综合改革的新阶段。而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保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文章通过了解农民生活的真实现状,关注发展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来分析农村发展,为加快改革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村空心化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的一种不良现象。农村空心化是新近凸显的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的政治发展关键性因素。它的凸显破坏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所需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降低了政治效能感,影响了村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形成,制约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在空心化背景下,消除空心化的不良影响,构筑基层民主所需的经济基础,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前提;整合权利主体资源,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