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负担问题从深层次看,缘于经济发展原因、农业的弱质产业原因、农村传统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制度原因等。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提供体制、抑制农村基层政府机构过滥带来的税外收费、逐步增加对农业弱质产业的补贴、克服各类“剪刀差”给农民带来的负担、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西南地区的农民负担主要表现为农业税负担.此外,还有某些摊派和义务工等非税负担。从典型材料来看.这一时期农民的负担比较重。这一状况与当时财政经济非常困难直接相关。以农业税为主的农民负担对充实财政,促进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农民对乡村公共需求的分摊,有力地支持了基层政权的建设与巩固。  相似文献   

3.
明中叶后,商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明政府除了加重对农民进行剥削外,还加紧对城市工商业者进行掠夺.明神宗在位期间,派出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分赴各地搜刮,这些人到处胡作非为,激起了各地商民反抗矿监、税监的斗争.《明万历时期各地人民反抗矿税监斗争图》比较集中地标出1599年至1608年间各地人民十次反抗矿税  相似文献   

4.
背景材料 2004年、2005年,国务院连续两年下发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不合理负担,彻底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少取、多予”的政策支持下,农民多年来收入徘徊不前的状况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齐国“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应是我国古代征收土地税的开始。西汉编户制度确定了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北魏始行租调制,隋朝和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780年)实行两税法.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清初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从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秦朝实行每夫百亩的授田制,按倾征收田税是真实的存在而非“假设”,西汉完全沿袭了秦朝的土地、赋税制度、依然按顷征田税,西汉农民实有土地数与纳税数额背离,就国家而言农民纳税有统一数量标准,而农民的实际交纳数则决定于地方官吏的执行状况,没有统一数量标准;其实际征收程序亦复杂多样,从剥削率的角度分析,井田制的“十一而藉”和十税一相等完全成立;原对凤凰山简牍解正确,而李则误读该简,导致统计错误。  相似文献   

7.
宋代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一方面使土地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以及“产去税存”状况的存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新闻背景:关注民生、改善生活,是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城市,收入增加了,就业岗位更多了,社会保障更完善了;在农村,全国取消农业税一年来,农民减少税费负担1200多亿元。18个省份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税收公法之债的本质属性是税收优先权制度的法理基础.但用公法之债优先于私法之债来解释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合理性存在问题。无论是税债公益说。税债法定说.还是税债无对价说都不足以说明税收优先权的正当性.也不能回答同是公权性的税收与行政罚款在是否优先于私权性的损害赔偿上何以存在不同.要正确回答上述这些问题不能不重构税收优先权的法理基础。文章提出应将税收理解为公法上普遍平等负担之非对价非责任性的金钱给付义务方为允当。在税收实现上应坚持分配正义.如否定其优先权则有违税收平等原则。行政罚款等则系公法上个别负担之责任性金钱给付义务。应着眼于行为之否定,而非罚款之收入。应以实现矫正正义的民事赔偿为优先方为允当。因此税收优先权之法理与食品安全法规定民亭赔偿优先并不矛盾.税收优先于私法上的权利也只能从这样的角度才能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0.
颜永成 《湖北教育》2005,(11):42-42
税赞改革,已经取得十分显的成绩.一直负担沉重的农民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活.口袋有钱了。日子有盼头了。但在他们欣喜的同时有了另一种担忧:孩子对学习越来越厌恶,对学校意见越来越大,对老师也开始逐渐淡漠,直至对教育从业惊呼——庄稼荒了荒一季.孩子荒了荒一生,作为教育一线的管理.对现实的思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 A.剩余产品 B.社会产品 C.必要产品 D.社会财富2.对国有企业利润征收的所得税属于  A.企业收入 B.债务收入 C.税收收入 D.其他收入3.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课税的有  A.农业税 B.关税 C.耕地占用税 D.证券交易税4.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将 利润  A.转移到高税国实现 B.转移到低税国…  相似文献   

12.
减轻学生负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喊了几年了。学生的负担减了吗?笔者调查了一下,现在农村一些学校的小学生每天仍在校学习12个小时.中学生每天要学习15个小时.有的联办高小同初中学生学习时间表一样。除了在校学习外,还有星期天、假期都仍在补课,提倡早到校,布置晚作业。小学生仍发13-15套课本和练习册,中学生多达20多套,真是汗牛塞屋。超负荷的学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或气喘吁吁地挣扎在教师的枷锁下.或忍辱负重委屈在家长的骂声中。或弃学而走流浪在街头。以上种种无不压抑、禁锢少年的活泼和烂漫的天性。  相似文献   

13.
解释了税收法定主义的含义,阐述了其起源,并强调了税收的特征,进而对税外收费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对清费立税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并说明了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由于农业税不再符合税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取消农业税成为税收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到可以以工补农的阶段的时候,取消农业税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不仅在于取消农业税本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取消附加在农业税之上的各种税外负担,推进农村政府机构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从财政和经济的角度看,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政策类问题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有关政策问题必然反映在中考题中. 例1(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统一考试3题)2007年我省为135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35万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相似文献   

16.
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民的压力来源,可为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通过自编问卷对云南、河南两省农民进行调查,利用χ^2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农民总体所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然后依次是子女教育,看病难、看病贵,就业问题,住房问题,乱摊派、个人负担太重,老无所养,温饱问题;2)云南省农民在“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选项上人数极显著高于河南省农民,在“乱摊派、个人负担太重”选项上显著高于河南省农民;3)不同类型农民在温饱问题,看病难、看病贵,老无所养,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和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六个压力来源因子上有极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代的“訾粟而税”最初应该只征收实物地租,到了秦朝后期,粮食税的缴纳方式开始多样化;粮食税的征收方法为政府先取某一地区单位粮食产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粮食税。粮食税的数额为定额,政府根据每年的庄稼生长情况划出税田,税田上的粮食生产全部作为粮食税,灾年时政府可能会通过减免部分粮食税的形式赈济农民。  相似文献   

18.
西汉诸侯"惟得衣食租税"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诸侯皆赋”,景、武以后“惟得衣食租税”。其所食是“全租”还是“半税”?学术界颇有争议。一般认为,除田租外,诸侯不能再征收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个人的“私奉养”。但是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诸侯的衣食租税应为“全租”,而非“半税”。田租、算赋为诸侯之公用,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诸侯的“私奉养”并未完全取消。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盐铁专卖政策,逐步取消了诸侯经营盐铁、铸币、酤酒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课本覆膜弊多利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图书、装帧的覆膜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然而,中小学课本覆膜则弊多利少。l、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课本封面覆膜后.书费成本提高40%,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不利于普及中个学教育。2、课本覆...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们面对那些正处于如歌花季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会羡慕他们青春的容颜,又有多少人会感慨岁月的变迁。然而,就是这些生命财富的拥有者,却往往忽税生命的价值.动辄厌世乃至轻生。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而今,不断见诸报端的校园青少年自杀案.除了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震撼外.也促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并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