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天路历程》和《西游记》的宗教性特征与现实的批判性的比较分析,表明宗教特征和批判精神如两条红线贯穿于两部小说之中,两者的结合是两部小说共同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2.
《天路历程》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属灵著作,至今重印不断,成为《圣经》以外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通过《天路历程》和《圣经》两部作品的翻译史可以考察两者在中国的平行翻译进程及平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本文侧重探析作品的成因及作家的宗教情怀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浓郁的基督教文化特色。《天路历程》作为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宗教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坚守信仰及灵魂拯救的思想,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4.
洪科 《华章》2012,(16)
约翰·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巧妙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结构,即乐园—原罪—受难—忏悔—得救这一情节模式.《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基督徒””前往天国的旅程就是一个典型的U型喜剧模式.本文采用文学批评家诺弗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及其三种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都具有深刻的哲理蕴涵。《西游记》写了"悟空"的艰难历程,《续西游记》写了"变化"的最高境界,《西游补》写了"情欲"的终将磨灭,《后西游记》写了"解脱"的快捷方式。不管它们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次来展开象征性的描写,它们的终结目标都指向一个去处——空无。  相似文献   

6.
《魔戒》与《西游记》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的文学巨著,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大量研究,如宗教、接受美学、翻译、交际以及主人翁分析等;也有论者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将两部作品一起分析。但至今未有作品从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视角来比较这两部作品,因此,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维度,比较分析《魔戒》和《西游记》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与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7.
《后西游记》是《西游记》的一部续书,是一部具有完整象征意义的寓言小说。通过小说前四章孙司空的后代孙履真寻仙求道过程的本查,可以解读这段故事的象征内涵,印证《后西游记》的主题就是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人创作与民间艺相结合的结晶,在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浅陋廖误,缺漏衍生之处,为作品之美中不足,吴承恩之后,对《西游记》的艺术修补仍在进行,而在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汪Zhan漪笺评本《西游证道书》艺术修补的成就最为突出,它虽是一部节本,但由于其高度的艺术独特性,居然实际上决定了清代《西游记》本发展的主潮流。  相似文献   

9.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经典,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作品,会发现它们之中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游戏精神。这两个作品都是成功的幻想小说,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真实的内心需求。都走进了儿童独特的生命的空间,切中表现了他们的欲望、愿望、渴望。相较而言,《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而且是为当下的儿童,因此,比并非有意为儿童而写的《西游记》游戏精神更集中,更亲切,更浓烈,更迎合儿童的情趣爱好,这也是它为全世界读者倾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西游记》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一个破天荒地歌颂了农民起义的英勇,一个则构建了超现实的神魔世界。两部作品看似离经叛道,却都不自觉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两书共有的看似难以解释的现象中找到其传统儒家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西游记传》在《西游记》演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陈新先生的点校本是一部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整理本,但失校、误校现象时有所见,本文择要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2.
《怀念狼》虚拟了一个有关商州狼的灭绝和人的衰颓的故事,这一虚构中着重展示的一段旅程及旅程中所涉及的人物莫不与《西游记》存在着诸多相似和内在关联,在互性解读中,我们可以对两部小说各自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解决悟。  相似文献   

13.
自古迄今,最最伟大的佛法宣传作品不是《金刚经》,不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而是《西游记》。一部《西游记》,事实上就是一部早期的象征主义杰作.小说通篇讲述的西天取经路的惊险曲折。就是象征着修证佛法取得正果必然要付出牺牲。象征主义鼻祖波德莱尔用“恶之花”象征着人性消极的一面,那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却是暗喻修行过程的艰辛与心魔斗争的激烈。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6,(4):71-74
但丁的《神曲》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作为东西方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不但都具有神话色彩的共性,还存在着同样的救赎母题,经历原罪、赎罪、获救这一救赎历程。《西游记》以佛教文化为根,《神曲》以基督教文化为本,二者虽存在很多差异,但在描写主人公的救赎历程方面却殊途同归。本文从《西游记》与《神曲》中所反映出的救赎原型母题揭示其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何正国 《文教资料》2007,(24):93-94
充满浪漫喜剧色彩《西游记》里的"乌鸡国"故事与悲剧《哈姆雷特》有很多相似。本文从这两部作品的内容,以及涉及到的贞操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来理解这两部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阳 《语文新圃》2009,(10):23-24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太白金星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照此换算,书中描写唐僧地上取经走过的十四年,仅仅相当于天上十四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短短半多月的时间里,与地上版《西游记》平行上演着的,还有一部猥琐的天上版《西游记》呢。  相似文献   

17.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百回本《西游记》主旨的探索,须从《西游记》成书历程所处的哲学背景、时代特征、社会氛围出发,结合对小说文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明代阳明心学对《西游记》的成书有多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西游记》取经人物形象的塑造、奇幻的构思与其他精怪形象的生成,都可看出《夷坚志》的痕迹,甚至细节处也有沿袭现象。《夷坚志》对《西游记》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非常密切,各个方面都有着极深的渊源。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中国书籍大量传入韩国,韩国的古代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学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的《西游记》以其神奇瑰丽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古代韩国备受重视和欢迎,很多韩国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它的影响。笔者以《九云梦》和《洪吉童传》为例,通过对比它们与《西游记》的相似之处,从中窥探《西游记》对韩国古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