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通过将孟姜女神话改写成小说《碧奴》的实践,在如何重述神话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苏童的本意是,尊重神话、重新建构而不是颠覆或解构神话。但他这种行为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他要建构神话,另一方面,不论从文本层面还是从语言层面来看,都难免走上解构神话的道路。因而从某种程度上看,《碧奴》呈现出苏童在建构与解构孟姜女神话之间徘徊的犹豫姿态。  相似文献   

2.
对<荒原>的文本阐释方式举目繁多,大致包括神话原型批评、符号学解构、叙事阐释和马克思主义辩证解读4种.该文主要借助7个文本解读,分析各自批评手法的得与失,为"荒原不荒"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契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文化母体,是满足儿童审美情感的文学样式,是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语文文本。在教学中,师生应该驶向彼岸——遨游神奇的想象世界,回到此岸——融入自我的语文生活,在往返之间——打开神话的“生命气口”,从而彰显神话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校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过程中,笔者与团队教师共同探究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打通儿童思维与书本语言之间的壁垒,使儿童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成为一个"向深处漫溯"的过程。下面以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一书的阅读为例,谈谈我们团队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实现儿童阅读品质的提升的。一、画一画"情节流程图",从儿童的视角解构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稻草人》这部童话集时,  相似文献   

5.
约翰·巴斯是美国后现代多产的小说家,因其在小说传统创作模式和创作理念上的探索与创新,成为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核心人物。他的文本世界中充满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寓言、拼贴以及后现代小说的诸多元素,同时借助戏仿的手法展示了一个虚构与现实交织、时间与空间错乱的奇异世界。巴斯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颠覆式解构,在阐释小说的虚构本质的同时,又将神话引入历史,揭示了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记录历史的本质,使其神话世界比现实更加真实。  相似文献   

6.
日本当代作家大江健三郎,因其作品“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出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透析大江文学独具魅力的诗化文本语言,解构贯穿其文本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构”——纵、横轴,以引发本国读者及相关研究者对外国文学创作文本及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此作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作品通过女作家吴为母系家族的四代女性不同婚姻和不同命运的展示,探索了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关系,揭示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弱点,为20世纪的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命运做了分析总结,并拆穿了男性神话,进而解构了爱情神话,解构了以父权文化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  相似文献   

8.
《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借助对名士的讥讽解构了名士日常的权威,实现一种狂欢式的解放;借助艳情的描绘解构了鼓荡人心的革命理想,为各个层次的广大受众提供了某种想象性的满足,就像《哈姆雷特》、《红楼梦》一样具有了追求自由的文本生命。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注重让道德教育回归并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世界,让教育变成儿童生活。与课程的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相对应,教材编写也必然以儿童的生活为依据。学生使用教材的过程,是一个“解构——建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工作就是对知识进行解构、对教材进行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材建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让文本与学生对话.让文本中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真正做到合理建构教材,让教材回归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小学神话类文本的教学价值,通过相关课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神话类文本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建议:从神话作品出发,解读故事背后的寓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致力于想象力培养;在文本品读中培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结合神话的语言特点,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神话文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它可以使得儿童的审美情感得到满足,可以为儿童自我精神的"相遇"提供语境,可以对儿童的文学天性进行养护,并在传承中引领儿童语文学习走向纵深。在神话文本的实践教学中,可通过"还原""冥想""溯源"等方法让儿童悟感到神话的奇妙。同时,神话教学又可加深我们对语文本体的认识,提升对语文教学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朗读不仅仅是文字的读音再现,而要依托文本内涵,心随所动,才能在朗读中感悟内涵,升华主题,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构,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本文提出起步于叩问处,在疑惑中思索朗读;承接于平淡处,在细节中揣摩朗读;融合于反复处,在深化中回味朗读,从而借助朗读将体悟引向文本的更深处。  相似文献   

13.
《恩惠》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作家将小说背景设置在美国建国前的1682—1690年代,以此观照美国的起源问题。作家对传统历史编撰中关于这段时间的宏大叙事提出质疑,借助文本阐释种族奴隶制并非是美国殖民地时期与生俱来的思想意识,奴隶制与种族歧视的结盟是一个被构建和被制度化、法律化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于历史借鉴的反讽语境中解构源于新英格兰清教徒的"美国例外主义"神话,为美国当下种族问题与政治气候提供了一种审视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司文珊 《学苑教育》2023,(2):82-83+86
运用解构与结构的思想,把小学英语主教材与绘本课程充分融合,基于教材单元主题、教材语言训练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解构文本,甄选绘本。通过借助绘本趣味导入,依托绘本巩固表达,绘本拓展文化渗透等策略,让链接有法,融合有度,实现大单元主题下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5.
阅读支架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桥梁,能让学生朝着学习目标一步步自主攀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核心问题支架、对比性阅读支架、延展性阅读支架和图表性支架等,使学生借助阅读支架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领悟文本的语言运用规律,解构文本的结构层次,从而获得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耗费了大量笔墨对神话传说中"吃"进行描述,建构了一个"吃的世界"。"吃"在文本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一方面,对"吃"的戏谑叙述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神话英雄,另一方面,"吃"反映了鲁迅复杂的生存观、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确认《神曲》为一个神话性文本、同时从神话原型与原型重铸、神话的单一形态与多层蕴意、非理性与理性等方面阐述了《神曲》的神话性特征和新的价值取向。但丁用神话解释世俗生活和人的尊严,实现了神话文本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18.
托尔金借助神话史诗的外型构建了一个“异教”下的基督世界——中土。《魔戒》文本中没有出现上帝、《圣经》和教堂,却仍然阐释出作者对救赎与原罪、善与恶等基督教教义的理解和反思。托尔金用神话原型对基督教教义进行的这种“次创造”去除了小说纯宗教教化的味道,这使它具有了普遍性,容易受到各种不同背景的读者的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德里达为先锋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开始在法国和美国兴起,并带动了文本主义文论的蔚然成风。然而,萨义德虽为后结构主义理论进入美国本土理论界的引介者之一,但他并未成为后结构主义理论神话的忠实信徒。相反,他以陷入文本的德里达、耽溺文本性的功能主义范式和沉迷文本修辞性的美国解构批评派为支点,开启了对文本主义文论的批评与反思,而文本观念恰恰关系着萨义德在其批评实践如《东方学》等中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20.
儿童对音乐的理解与成人对音乐的文本性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非文本信仰——超越文本对音乐的理解并使传统的儿童音乐教育回归到人性和儿童本性,从而使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缪斯”得以解放,实现这种信仰的方式就是游戏。因为游戏与音乐是同根同源的,并能实现音乐教育给儿童带来本性解释和全人格发展的最终目的,文章最后总结了非文本信仰基础上游戏范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