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工作中,时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小小年纪,就厌学,你让他做作业,他就发脾气……确实,这类同学,虽然在班级中是极个别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或智力发展等诸多方面较同伴差,在班集体中显得那么突兀,表现为情绪失控、行为失常等。对这些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我们决不能简单地把他归纳为品德差,而要想到有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平等源自尊重  相似文献   

2.
他者化在鲁迅与库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他者化行为的施动者均以相貌体征、生活习性、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定他者之依据,均以心理、言语、行动作为将对方他者化之手段。在他者身份的流变形态上,鲁迅小说表现为传递,库切小说表现为逆转,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他者化体现的是对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文化的批判,库切批判的矛头更侧重于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施行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帝国:且鲁迅悲愤、决绝,库切犹疑、伤感,但以对弱者的关怀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否定为主要标志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是两位作家笔下的他者化表现共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3.
<正>在老师眼中的后进生是相对而言的。所谓后进生,主要表现在自控制力低差,管不住自己,不遵守纪律,行动随意性强,对人没有礼貌;无心向学,心不在焉,好动贪玩,成绩较差。后进生的表现不仅是体现在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他们的行为易于常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会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责骂,长期以来容易滋生抵触情绪。在我任教的学生中就有这样一个后进生谭××,他生性好动,坐不住,当行为受到老师的指责或批评教育时,显得很不服气,沉  相似文献   

4.
刘凯 《快乐阅读》2011,(1):88-89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南,他向北;你说好,他说坏;经常与教师顶嘴、唱对台戏,老师不让做的动作偏去做。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张发仁问题的讨论,很多同志已从各方面发表了不少意见,有些意见,如对有关学校教师在教育张发仁过程中所表现的错误的态度、观点和方法。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处理问题的无原则态度等方面,已渐渐接近一致起来。但对於张发仁的个性特点的看法还有分歧。我觉得弄清楚这一点,对教育张发仁的问题关系很重要。现在就我对张发仁的个性特点的认识发表一些意见。我们知道,儿童的个性,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渐发展与形成起来的。而其个性特点,则表现在他对人和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中。因此,我们要研究张发仁的个性特点,就必需分析研究他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在平时工作中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看到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通常会把学生找过来就他们的错误狠狠地批评和教育一番,然后学生一言不发、低头认错,表示要改正错误,一次所谓的教育就算结束了,而时隔不久这名学生可能又会犯上同样的错误。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理,更没有挖掘到他们犯错的思想根源,这样的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甚微。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的心理分析。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而不是那样的表现?心理分析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内心去洞察学生的心理。可见教育转变不只是转变学生的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转变他们行为举止背后的心理依据。以下是我教育过程中经历的一个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分化比较明显的时期,也是学生的重要转折期,这种转折不仅表现在学生的身体发育,即生理方面,也表现在学生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甚至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初中阶段也有一种明显的转折。在这个转折期,学生如果对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出现许多问题行为。另一方面,目前初中学生厌学严重,辍学率高,因此,初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呈现多样性,且涉及面广,本篇所讨论的仅限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与分类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与课堂教学目的相一致的积极的课堂行为,另一…  相似文献   

8.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赞许、关心、接受的需要,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亦然。从婴儿时起,他们就具有亲近他人、依恋他人、与他人交往的需要,他们渴望与他人的感情联系,渴望在他的团体中有一个位置,渴望得到成人及同伴的肯定与认可。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年龄、认知、自我意识等个体内在因素及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不能或不愿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而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表现为某种行为或情绪,需要我们透过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去解读他们的心理,并据此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以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分化比较明显的时期,也是学生的重要转折期,这种转折不仅表现在学生的身体发育,即生理方面,也表现在学生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甚至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初中阶段也有一种明显的转折。在这个转折期,学生如果对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出现许多问题行为。另一方面,目前初中学生厌学严重,辍学率高,因此,初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呈现多样性,且涉及面广,本篇所讨论的仅限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0.
余启泉 《教书育人》2002,(22):28-29
一、嫉妒心理的界定大家都夸你品貌端庄,但又说你的眼睛不如邻座的姑娘漂亮,于是你一看到那双眼睛,心里就不是滋味;一个同学本来外语成绩比你差,后来慢慢超过了你,你心里就感到不舒服;在单位文体活动中,领导表扬了别人而没有表扬你,你心里就感到很别扭,甚至隐隐作痛。诸如此类,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在汉语辞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嫉妒是指抱怨、憎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嫉妒心理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发出的仇恨心理。…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中,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偏见是指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定型化的认识。由于偏见,常常使班主任形成不正确的态度,进而产生行为偏差,导致班主任工作的失误。 班主任工作中易出现的社会认知偏见主要有下面三种: 一、晕轮效应 某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班主任就由此可能认为他各方面都好,而某学生成绩、纪律差,班主任则可能  相似文献   

12.
“问题学生”从简单的意义上讲,是指道德品质或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具体是指学习、行为、心理等偏离了同龄人的正常轨道。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是关系到素质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成败的重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般而言,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期出现的种种偏异行为会自行消失。但是,这并不是说矫正幼儿的偏异行为不重要,因为这些行为阻碍着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及时矫正幼儿的偏异行为,就好比是清除幼儿心理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有各种行为问题的幼儿通常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例如,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表现过分胆怯(退缩、沉默不言、动辄哭泣等),对批评过分敏感或冷漠,攻击性行为过多(威吓其他幼儿、经常争吵斗殴、行为粗暴、有破坏性等),在各种竞赛中屡遭挫折,对任何事缺乏兴趣和动机,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抑郁,病态说谎,人际关系差,清洁成癖,在家庭生活中过分依赖成人或过分霸道,在家庭与幼儿园中的行为截然相反等等。教师和家长比任何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注意和观察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些行  相似文献   

14.
杜允 《教学与管理》2012,(33):41-42
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方面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心理倾向。道德发展中的从众心理就是指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模式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1]。学生对教师以及对学校规范的接受是一种服从,是他  相似文献   

15.
<正>百度百科将问题学生界定为: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不良因素及自身有待改进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我对"问题学生"的界定简单而直接:特指用常规  相似文献   

16.
时下,“后进生”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后进生”的差不仅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还表现为道德品质差,觉悟水平低。形成“后进生”除先天的因素外,还有后天的诸如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教育的失误等,这些因素和失误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发育障碍,并使之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异常心理的不良发展,是造成“后进生”的根本所在。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我把“后进生”成因分为几种类型,特别是对“后进生”教育管理及转化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潘刚 《考试周刊》2013,(69):177-177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或表现不佳。或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劣性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智障学生的主要缺陷表现在智力低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动作不灵活等。以往我们都把注意放在改善他们的智力上,努力教会他们一些语数知识,而忽视了智障学生各种劳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家庭。他们可能被当作“重点保护对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就没有人要求他自己穿衣、洗脸、做饭、扫地,他们可能会因为行为、动作、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障碍,许多自己该干也能干的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  相似文献   

19.
人们往往只关注数学教学与兴趣、习惯、态度、情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实际上数学教学与意志锻炼的关系也很密切,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数学教学与学生意志锻炼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意志力既有静态的方面,又有动态的方面。一方面,它是引导人类行动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在这些行动中的行为。因此,当一个人能够在某一事件或一连串事件中表现出极大的决心与力量时,就会被认为拥有很强的意志力(静态的)。而他的意志力的特性,需要通过他的决心或行动的力量和持久性来体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志力就变为了动态的意志力,他的决心也成了引导自己心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医生”到“文人”,再到“政治家”的转变,在不同的转折点,为寻求新身份的合法性,一方面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另一方面也对自传叙述作相应的调整。在“弃医从文”的转变中,他在与田汉、宗白华二入的通信中表现最为强烈的是一种忏悔意识,而这种忏悔并不完全是宗教意义上寻求“宽恕”的行为,也是郭沫若获得新的身份认同的心理机制。论文所探讨问题的是郭沫若如何通过忏悔的心理机制和言语行为,获得新文学圈的认同,以及这种心理机制在他身份的第二次转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否定稍作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