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对新课导人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2.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究导课方法,也要重视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类结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查红女 《考试周刊》2012,(84):35-35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如爆竹炸开一样响亮,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如巨钟撞响一样有韵味,使其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其实,语文教学如同写作,教师固然要重视导语的设计,但课堂尾声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4.
精彩的课文导入对教学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它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结尾”也不可小觑,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我认为,一堂课的结尾设计好,会使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结尾方式,也是教学时不可忽视的。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相似文献   

5.
一个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求知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重点 ,意义更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深深懂得 ,讲课如同写文章一样 ,结构布局非常重要。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 :“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 ;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 ,文章开头要响亮 ,使人为之一震 ;结尾要有韵味 ,使人觉得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这里虽然讲的是写作 ,但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也是颇有启发的。一堂生动的课 ,也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 ,它不仅要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许爽 《内蒙古教育》2008,(10):37-3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语言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中的导入 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文章开头要引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写作如此,教学也更如此,我们强调导入,也要讲究结课,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在美的陶冶中结束。所以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导人,有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主体探究,  相似文献   

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  相似文献   

10.
读明人谢榛《四溟词话》,他说写文章“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我感到这话颇有道理。不仅写文章如此,也可资课堂教学借鉴。说课堂教学的开头“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是指一堂课的开头要像平地一声雷那样,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迅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然则,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根据不同学科,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以下十种手法也许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旬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童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能抹煞中间内容的70%的效果。难怪人们常将开头和结尾称为“黄金位置”。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写文章开头要出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头和结尾,是其教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增强设计意识,以使其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精彩迷人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14.
一瞧这标题,“女”字最突出抢眼,可做文章。 女教师要受欢迎,不难。一种聪明人(其中不仅有男性)指点迷津说,别整天事业呀奋斗呀国家呀的,常谈谈相夫教子,谈谈柴米油盐酱醋茶,像个小女人似的,多做小鸟使人状,目下挺时髦的。如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仪表举止,再来上点儿温柔,娇媚,不急不躁,别总拿自己当肩负重任的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领导一起,必定谦卑恭敬,温顺和婉;与同事相处,“和”字在先,“娇”字贯穿,直如“梨花一枝春带雨”,保证你受欢迎。 女教师要受欢迎,不难。另一种聪明人(其中不独有女性)指点迷津说…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精彩的课,如同一首动人的曲子,不但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尾声。那么,在科学课堂中,结尾如何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呢?笔者从科学课的结课方式来谈谈课堂结尾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旬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为,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人,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课终艺术。  相似文献   

18.
高冬 《现代语文》2013,(4):75-7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始的导入和课中的新授,而忽略课尾的作用,笔者经过长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课堂结尾方式,如:归纳总结式、前后呼应式、触类旁通式、拓展延伸式、比较阅读式、课尾留疑式、作文练笔式。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完美有效的结尾深化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引起情感的共鸣和碰撞。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在第一期“课堂质量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客观、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一、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要树立整体意识。课堂教学评价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中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有对局部的分析判断,也要有整体的综合评价。对局部分析判断要有整体的综合评价,脱离整体的分析是孤立、片面的,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需要以局部的分析为前提和依据。二、注意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机要激发“胜任内驱力”。当人在工作中得到赞誉与认可,就会激发起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评课时要“优点全说,缺点抓准”。优点全说,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的满足了人的赞誉的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加作好工作的自信心。而遇到优点少缺点多的课,可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错误的根源,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要鼓励“自我实现”。当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发他人关注自己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以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使其树立层次...  相似文献   

20.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归纳总结式结课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