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周扬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很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周扬都与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关系。周扬文艺理论体系真正的形成应该是在四十年代,延安《解放日报》在其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扬新中国以来文艺思想及其实践,为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贡献.周扬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内容,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文艺都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两次对当时中国文艺发展的不满改变了周扬的命运,也促进了周扬文艺理论的调整.周扬的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调整中日渐完善的.周扬提出“我们的文艺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周扬毕生都在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1983年,复出后的周扬提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继而上升为批判性的政治运动。在这次风波中,周扬的身心虽然受到了重创,但他的理论和思想却被誉为"生前短暂却又难能可贵的心灵闪光"。然而,究其一生,周扬文艺思想的维度其实是一致的:它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无产阶级新文艺和新文化并为之付诸实践的巨大热情,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周扬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理论是自成体系的,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积极推崇文艺斗争是周扬建国前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实践则是作为政治家的社会政治批评与作为文艺家的审美鉴赏式批评的矛盾统一。对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的研究和阐释,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批评史的研究中,人们提到茅盾、周扬或胡风,无疑把他们归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家族,都承认他们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开拓与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他们三人之间为什么又出现过或明或暗、或激烈或平和的论争呢?不少研究者的回答,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各自存在着宗派主义情绪这一角度来看他们的论争,已是一种常见观点.茅盾在三十年代批评周扬时使用过,他的回忆录仍然坚持了这一点.胡风对周扬的批评,同样把宗派主义作为一个重要证据加以论证,认为周扬正是在宗派情绪的支配下对他进行了长期的批判.而周扬自己在面对这样的批评时,也把对宗派情绪的检讨作为自我反思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确认.我以为,在有关两个口号的论争,创作自由的驳难,何为写真实的探讨里,他们确实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宗派的情绪.不过如若过于  相似文献   

7.
<读书>杂志,在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群中有着重要影响.发表于<读书>杂志不同时期的<摇荡的秋千>(李辉)、<周扬的目光>(王蒙)等一系列文章构成一个独特的周扬研究历史.<读书>中的周扬不是一个理论家的周扬,而是作为一个人的周扬,一个政治化的知识分子,一个不能脱离知识分子的许多特质,而又陷入了政治漩涡的文人.周扬的"悲剧",周扬的性格,与胡乔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读书>中,他们两个常常并提,互证着对方.晚年的周扬,以一个忏悔的形象;但他的忏悔,也遭遇到了非议.作者们写周扬,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如王蒙与李辉,便在写周扬中显出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在中国现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塑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周扬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整风运动中,周扬扮演了批判与自我批评的双重角色,即对王实味的批判和关于鲁艺专门化方针的自我批评.经过这一转变,周扬逐渐成为真正"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在文艺界的领导者,他的文艺思想不再驳杂,他的社会角色也日渐单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前苏联文艺界在批判“拉普派”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初,周扬第一个向中国全面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后来,他又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阐释,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5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受到质疑,周扬根据毛泽东的一次讲话,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取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是周扬在阐释“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过程中,甚至在新时期的文艺论述中,仍然谨慎地维护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本文以"写真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周扬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战线长达50年的领导人,他文艺生涯的前期为时代“左”倾思潮所胁裹.难免带有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晚年复出的周扬走出了“左”的思想樊篱,找回了自我,复归了个性.重领文坛风骚,在思想界和文艺界掀起了“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实现了人的重新发现和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发现。晚年周扬是他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周扬心理发生重大变化。他带着真诚的快乐来到延安,在整风运动中受到严厉批评,不断自我纯化,积极向现实政治靠拢。之后,他成为延安文艺政策的发言人和衷心实践者,绝对认同延安意识形态。全面分析周扬延安时期的心路历程,不仅可以看到更加真实的周扬,还可以看到一个富有艺术才情的文艺理论家转变背后一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文学月报>是"左联"继<北斗>之后主办的又一较大型的文艺刊物,先后由姚蓬子、周扬任主编.鲁迅曾热情地指导<文学月报>的编辑,并在该刊发表文章数篇.他热爱翻译工作,与同时代作家相互讨论自己的翻译观,并且引进及翻译外国文化成果和优秀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书籍出版、报刊编辑和美术绘图等方面,给进步青年以指导、支持、鼓励和帮助;支持、歌颂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中苏复交以热烈的祝贺,显示了他的政治立场和国际主义精神.鲁迅十分重视报刊这一斗争的舆论工具,并对中国现代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是相当独特、不容忽视的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毛泽东———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左翼启蒙派文化思潮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左翼思想文化传统;与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相比,它又确立了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同路向。20世纪中叶许多著名的文化政治事件大都是围绕着左翼启蒙派作家而展开的,这是因为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在当时语境下特别有价值和感召力,切合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实质上说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的要求,周作人对西方文化人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了他独特的知识体系。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滋养,正是文化人类学使周作人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跟整个20世纪的“人”的觉醒与解放运动完成了精神呼应,它同时也垫高了周作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观照视点,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北魏政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化变革的历史。《太和十五年》所张扬的是民族化的本位主义,意在说明,在化冲突中,保持自己化的重要性。孝帝迁都洛阳,放弃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化,是维系北魏生存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的人生悲剧,有其复杂的思想根源。其中,作为"爱智者",其早期的生命与进化观、存在与历史观中,就潜伏着与鲁迅迥然不同的消极成分,加之其文化性格的独特性,使他在命运的沉浮中,呈现出人格形态的分裂情形,虽以理性自恃,热衷于"生活之艺术",仍然不能不堕入悲剧性的泥沼。探究周作人的命运与道路,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18.
古易创自伏羲。《连山》、《归藏》、《周易》虽有先天后天之分、八卦方位之异 ,但其基础图像阴阳太极图是传承不易的。在老子《道德经》和孔子《周易大传》中都有其孑遗。至宋道士陈抟始将古图复原 ,并由邵雍集其大成。邵雍所以能为孔子《说卦传》做出权威注释 ,完全基于对两种太极图的认识 ,即先天古太极图是上阳下阴的反S形曲线图形 ,后天八卦太极图是左阳右阴、逆旋左行的S形图像。近年在小浪底水库修建的过程中 ,就有这样两类图像的阴阳鱼太极石面世。其一太极石的阴鱼尚有阳眼一只 ,这正是阴阳鱼太极图的源头。远古的伏羲 ,只是将这样的现成图像赋予了阴阳两仪与四象的含义。阴阳鱼太极石为河洛地区所仅有。因此 ,简约其像、高深其理的阴阳鱼太极图这一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其源头就只能在河洛。  相似文献   

19.
周扬从三十年代初参加左翼文学运动开始,就坚定地站到了捍卫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一方,四十年代更以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宣传者的身份活跃在解放区的文坛上,为建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革命政治型批评家,他在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也不忘克服自己阈定的政治思维,进行文学艺术规律的孜孜探求。但总的说来,他的批评理论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实践形态,以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而体现其理论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20.
王洋是宋代诗人,著有《东牟集》,周必大曾为其文集作序。学术界对于王洋生年向有争论,对于其举家奔淮的时间与原因则多含混之词。经考证:王洋生年应为1089年,举家奔淮时间应为1107年,而遭祸之由当是其父王资深坐张怀素道术书案,贬职新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