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分析,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与发布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从质量管理的视角和问题入手,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必须加强制度化、社会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2.
今年,7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13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文分析了这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质量,提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 的原因,并为规范质量报告发布、提高质量报告的质量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考题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的考查起码有两道题目,约占8分,是重要的必考项目。考查的要求,一是“辨析”,二是“修改”:病句考查的类型指定为六种:第一,语序不当;第二,搭配不当;第三,成分残缺或赘余;第四,结构混乱;第五,表意不明;第六,不合逻辑。根据考纲规定,本辅导的每一部分,均以“辨析与修改”为基本点,围绕六种类型的病句逐一进行分析,既讲语病的“辨析”,又讲语病的“修改”,从中揭示方法和规律。希望考生通过辅导和训练能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门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构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创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基于32所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高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就业方式偏好、就业地域偏好、就业单位性质偏好和就业单位行业偏好。从就业方式来看,高校本科毕业生明显偏好于"国内升学"和"国(境)外留学";从就业地域来看,高校毕业生明显偏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等机构和单位;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导致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就业地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单位行业等方面存在就业偏好的成因:一是"985工程"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对优越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二是"985工程"高校良好的社会和学术声誉,三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典型的二元分割。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偏好,毕业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风险防范意识,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政府要努力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一虹  侯顺 《教育研究》2006,27(9):90-92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迫切需要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渠道,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与温州人事局共同组建的“研究生温州实习基地”采取了高校联盟与人事局强强联合的组织形式,对开拓就业新渠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青海教育》2005,(9):34-34
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专报 2005年我省共有普通大中专毕业生21650入,其中:省属高校毕业生8515入。截止7月1日,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1.2%,同比增长16%。今年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2015~2018年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博士毕业生去向仍以直接工作为主,但近年来到境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有所提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后从事学术类工作的比例约60%,平均15%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会进入企业就职,“溢出”效应明显,研发型企业招聘博士毕业生人数突出。  相似文献   

9.
关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指导”和“服务”作为两大核心内容,全方位地开展各项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引导航,使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课题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并对自己不能顺利就业有着正确的认识。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问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在择业地点上盲从中心大城市,将不能顺利就业归结于高校扩招政策或者父母的能力。为此,文章提出: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其次,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方面人手,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最后,只有政府、高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才会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1.
3月29日,青海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发布会在西宁召开。这是青海省首次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书中公布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2005,(6):63-63
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出《做好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要求今年所有直属高校都要积极开展为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奖励或代偿助学贷款工作。  相似文献   

13.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大费力气地成套的病句理论知识.而实际的效果却让人尴尬:学生拿到具体的时仍然看不出“病”在何处.颇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1991年至2004年.语文高考(全国卷)每年都考了病句的辨析或修改。然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拿着“病因混杂”的题目进行训练时,总是感到无从下手、困难重重。其实,辨析病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它总有一些“症侯”显示“我是病句”,我们只要找出那些“症侯”(标志)加以认真分析,即可判定它是不是病句。用此法来辨析病句,既节省时间,准确率又高。下面就试着分条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viwill 《大学生》2014,(22):25-27
2013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高校今后每年发布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4月,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编制的首份《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在网络发布,数据的内容细化到各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趋势等,希望以此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回应社会关切。2014年就业更难季,就业率的统计方法依然是: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的就业类别包括:签约就业、国内升学与出国留学、自主创业、其他就业(包括应征义务兵、参加国家与地方项目、科研项目助理、自由职业等就业形式)。与十年前最大的区别是,在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很多高校已经把"自主创业"单独作为一类就业方式,不再放在"灵活就业"后面的括号里。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4届代表性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分析了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就业去向分布、就业单位分布、就业地域分布及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除个别高校外,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普遍很高,艺术类和师范类高校灵活就业率普遍高于工科类高校;在就业去向上呈现东部研究型大学升学和出国“双高”态势;在就业单位上呈现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聚态势;在就业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属地就业”和东部就业特征等“溢出”效应;在就业行业选择上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等综合特征。建议未来应重视做大做好中西部地区博士后工作,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和治理体系,省级政府应继续增加对省域内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对于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就业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结合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就业成了日益突出的问题。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力。因此,高校不能忽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认真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以及个体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择业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概念家喻户晓,而在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那些由于自身原因和一些结构性原因而不能及时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高度关注。通过对他们的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这才是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根本。  相似文献   

20.
朱四倍 《成才之路》2010,(10):I0011-I0011
2010年3月30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湖北省教育厅一位副厅长批评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正确,称“有业不就”、频繁挑选岗位、毁约、岗位资源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见3月31日《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