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试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命题形式上看,这18套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考生在立意与选材方面,都有极高的自由度,便于尽情发挥。在文体要求上,江西卷与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省份一般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2.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的高考作文试题,总的感觉是由考形式到考内容,由考客观描述到考主观的表现.由写冷静的分析到写热忱的展露。由“冷眼向洋看世界”到“热风吹雨洒江天”。变化的趋势是——  相似文献   

3.
一、命题内容解读及趋势预测 1.关注时代现实(新闻实评),关注常识回归,折射着当今社会文化特点。 综观2009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试题,关注时评热点回归,关注常识的回归与尊重,由“务虚”转为“务实”,是作文命题的明显特征与主旋律。如江西卷的“兽首拍买”,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苏卷的“时尚”等,都是曾引起过时评界广泛评论,紧扣时代特点现实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前几年比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促进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指导高考作文教学将会产生较大影响。认真审视与分析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秦葆  程鸣 《新高考》2005,(5):13-14
一、2004年高考作文的特点 004年全国各具特色的15道高考作文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祥勇 《现代语文》2009,(5):156-158
1977年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大致经历了四种变化,1977年以命题作文为主,1978—1998年开始则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交替使用,1999—2004年则成了话题作文的天下,2005年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分天下,2005—2008年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重新升温,话题作文逐渐淡出。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是探寻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契合。对于千差万别的考生来说,写作统一的作文题,本身就带有对考生个性的限制,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过去的命题,往往把限制推向极端,变成了主题的严酷封闭,强行规定惟一合法的主题,这既扼杀考生个性,也窒息了多元话语空间,与高考检验考生素质的目标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8.
综观2007年的18套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话题作文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再。全国18套语文试卷中,竟然有14套试题的作文采用的是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的形式,而采用话题作文的仅有4套。而且作为高考命题的风向标的全国  相似文献   

9.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后话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要写好此类作文必须重视审题立意。我根据指导学生备考作文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后话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要写好此类作文必须重视审题立意。我根据指导学生备考作文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共17个作文题。与2011年相比,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在规律与基本趋势更加明显,深入分析其命题形式、命题材料、命题难度、命题追求等方面的特点,对于把握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备考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克力  高会 《学语文》2012,(4):44-44
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义回到了材料作文的类型。与2010年诗歌材料相比,今年的小故事材料作文在审题难度上有所降低。尽管如此,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依旧被网友评为“最难写”。可见。今年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依旧是关键。那么,该如何审题?怎样的立意才是比较贴切的?  相似文献   

13.
从作文的命题形式看,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有如下两个特点: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继续保持在18个作文中,命题作文有8个,话题作文有2个,材料作文有8个,三分天下的格局继续保持,但明显看出话题作文已渐趋渐弱,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劲头正足。  相似文献   

14.
张祥云 《学语文》2012,(5):30-31
俗话说“高考年年考,热点是语文,焦点在作文”,虽然今年高考语文的考试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是围绕今年高考作文试题的讨论才刚刚开始,认真阅读今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试题。我觉得试题采用“材料作文”的设置比较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5.
上面文题中的三则材料,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是关于荣辱的话题,关于文明的话题。你要别人尊敬你,首先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让人能觉得你是个文明人,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国籍的人或身在何处,都应该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的良好文明素质,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涵养。具体立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1)荣与辱。在文物上刻字,自以为是荣耀,实际上是一种耻辱。我们在生活中要分清荣与辱,明辨荣与辱,要争做光荣的事情,不能以辱为荣。  相似文献   

16.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以能力立意”,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推动中学开展素质教育,基本上是一份好的试题。但是,今年高考作文话题缺乏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薛川东 《中国考试》2000,(10):18-19
一考前,总有一些考生千方百计找“名师”,希望“名师”能押上作文题,哪怕押上类型、范围也好。更多的考生则是针对历年试卷的作文题型进行“备考”。怎么“备”?少不了要“背”它几篇范文。辛辛苦苦,都是希望到考试时能以现成的东西——自己的或他人的——应对那道神秘的高考作文题。其实,高考命题并不神秘,它早已通过《考试说明》把考试的目的、范围、要求公之于众。作文题也无甚秘  相似文献   

18.
高考已实行全国命题和各省市自主命题相结合的两种命题形式,2005年作文的命题仍以话题作文为主体,同时又有题意式话题作文、命题式话题作文并存的格局。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的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新的命题形式应运而生 1999年以后.高考作文开始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由于话题作文具有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的开放优势,所以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是最近两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文样式。比如2006年的全国卷(乙卷)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20.
从2013年开始,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由命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变。与去年故事型材料不同,2014年的材料是哲思类的,主要由两个大家的两句话组成,构成有关"青春""朽"或"不朽"的思辨性话题。"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它来自于法国作家让·克里斯托夫·吕芬。而在英国作家赫列斯特的散文《青春不朽之感》中,开头就说:青年人都不相信有朝一日会死。因为中国人避讳死,所以命题时有所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