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西笑笑 《良师》2011,(12):32-32
在乌干达,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听到“达姆、达姆”的鼓声。鼓声牵魂动魄,不分男女老幼,一听到鼓声就会自然地扭腿摇臂,跳起舞来。  相似文献   

2.
仓慈传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世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两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战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赢,甚得其理。  相似文献   

3.
安宗光 《中学文科》2000,(11):13-13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权右,扶恤贫赢,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  相似文献   

4.
“欢渡”还是“欢度”语病错字门诊守饮”,后面“太守谓谁”照应前面“太守自谓”。只有前后伏应,首尾顾盼,文章才能天衣无缝,细密谨严。二、意境美一是山水相应之美。文章之中山泉林亭,一应俱全,相与映带,增光添彩。有青山,则流泉不孤;有流泉,则青山不寂;有佳...  相似文献   

5.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158-158
南朝梁时,东海郯人徐摘富有才学,被梁武帝所爱重。武帝听别人说徐摘自思年高,又爱泉石,想到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当官,以怡养天年。于是召见徐摘,对他说:“新安大好河山,任防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意思是说,新安郡有着绝佳的风景,文学家任防等相继在那里当过太守,你就去那里当太守吧。徐摘于是便当了新安太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日教读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一文,遇到这样一个句子:“①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②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③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④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课堂上学生对此句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这句话读起来有些不通,有种病句的感觉。我也有同感,可顷刻问又找不出问题之所在。这句话真是病句吗?  相似文献   

7.
题目二当______遇上______滁州琅琊,清泉环绕,林木蓊郁,独酌于醉翁亭中,耳闻林间鸟鸣虫唱,原本因贬谪而抑郁的太守更增烦躁之绪。倒酒,饮之,再倒,再饮……自号醉翁的太守,已有七分醉意,举杯对天,低喃着,邀蓝天,邀浮云,邀古木,但求有人相伴复饮之。没有回应,只有周遭雾气渐浓。太守有些失望,伏案而睡。良久,听到人声唤己,醒来,如身处仙境,四周皆浓雾,雾间一人影,渐近。来者乃一道骨仙风的老人,提酒一坛,至太守前。  相似文献   

8.
教《寡人之于国也》时,我们会碰到…-个有趣的问题:孟子描述战场,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填然”文下注解是:“填,拟声词,模拟鼓声。”这很让人费解:“填”是模拟鼓声的,根据拟声词以音记音的特点,它所模拟的声响应该是“填填”的声音,可是,鼓声怎么会“填填”作响呢?  相似文献   

9.
[例文] 序越州鉴湖图 曾巩 鉴湖,一日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东西渠江,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皆委之。州之东,自城至于东江,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确曾任吴兴太守王瘦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为江表大郡之一,自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以来.朝廷素委信臣主之。晋室东迁,吴兴是京畿建康的拱卫,更遴选重臣良将如周、蔡谟、陆统、陆纳、谢安等任太守。王羲之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亦曾于东晋孝...  相似文献   

11.
《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札记(二)李正宇一、"孟授渠"条多有可议孟授渠长廿里右,据《西(后)凉录》,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于州西南十八里于甘泉[水]都乡门上开渠溉田。百姓蒙赖,因以为号。─-P.2005"孟授渠"条此云敦煌之孟授渠为敦煌太守孟敏所开,百姓...  相似文献   

12.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课本注“太守自谓”为“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但细究上下文,该句上文是“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有问有答,自然通畅。何以问到“名之者谁”,作者便不直接回答“谁”,却去说明命名“醉翁”的因由呢?这不是答非所问吗?我认为“自谓”就是“自称”“自号”,其后又省略了“醉翁”二字,下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正是对“自谓(醉翁)”的说明。但如果把该句直译为“是太守自  相似文献   

13.
从鼓声能量与鼓声循环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从多音信号中识别鼓声的方法。充分利用鼓声能量高于一般谐波乐器的特性,通过对重音信号、NAE拍谱、重音拍谱有效组合的方式,将鼓声的起点在识别函数中突出反映出来,从而根据节奏信息来识别鼓声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鼓声识别的正确率和召回率上,较常用的K.Yoshii时频域模板迭代法和A.Zils时域模板迭代法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说“鼓之”     
《曹刿论战》:“公将鼓之.”“之”是什么词?有的说是助词,有的说是代词,说法不一.假定是代词,指代什么?有的说指代鲁军,有的说指代齐军,说法也木一.“之”和“鼓”关系密切,了解“之”的词性,不能离开这个“鼓”字.“鼓”在这里是动词,“鸣鼓”的意思。古代行军作战,鼓声就是命令,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士卒行止全靠金、鼓.所以“鼓之”的“之”应该是代词,指代鼓声所指挥的士卒,做“鼓”字的宾语。在古书中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如: 1、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墨子·兼爱中》)  相似文献   

15.
北熹 《师道》2014,(5):42-43
五四运动,乃新文化健将面对家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巨劫,力引西方理性之光,痛针旧邦之弊,竖科学民主两大旗帜,欲从精神深处唤醒民智,以期实现救民救国,自新自强的滚烫思潮。五四之鼓不是太平的助兴,是平地一声声惊雷。历史太沉重、钳制太猖狂、封建太柢固、民众太愚昧,这鼓声不由显得甚急甚繁,而繁杂中我们又听得清楚.鼓点重重落在了批判之厉与启蒙之切上。  相似文献   

16.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年)宗正刘庆忌被贬任辽东太守,前人对这一任辽东太守的认识仅限于此。史籍所载西汉宗室名庆忌者共有四人,经考证可知任辽东太守者为楚元王之后裔——阳城厘侯,主要生活在元、成两朝,曾官至宗正、太常等要职。今见《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所记其卒年早于其任辽东太守的时代,应是文献传抄误漏所致,鸿嘉元年贬官辽东的事实可以信从。  相似文献   

17.
说明:“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此文之所以传诵千古,得益于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厚的涵蕴。文章写景重在一个“美”字: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文章写情全在一个“乐”字:众宾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  相似文献   

18.
鼠数数     
河边有面牛皮鼓,鼓旁站着花鹦鹉(抓ng wo)。鹦鹉唤来小金虎,金虎河边敲(qi口。)大鼓。鼓声引来小松鼠(Sh口),松鼠跟着鼓声数。数着一二三四五,鼓鹉虎鼓鼠数数。鼠数数@罗莎~~  相似文献   

19.
顾军 《现代语文》2007,(3):87-8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2004年版)第三册收入《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文.其中有这么一句:"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教材注:这是太守叫郡丞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其实,太守的说话对象并非郡丞,而是太守之子.  相似文献   

20.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旧题诗。雁门,唐代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太守,官名,秦设郡守,掌管一郡政事.汉景帝时始改为此名。隋唐时,以州刺史为郡行政长官.但有的诗仍沿用旧说.称一郡的行政长官为太守。行,为乐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