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想象、朗读,逐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我”对国旗、对祖国的赤子真情。  相似文献   

2.
依据一:从课文本身的理解障碍考虑。阿累深受鲁迅的恩泽,虽然仅仅是一次赠书,但是给他带来莫大的鼓舞。文章在第二部分写道,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受到种种残酷的打击,也总是昂起头,高傲地说:“鲁迅是和我们一起的。”立时焕发他生命的活力和勇气。对于先生的逝世,他更表现出惊人之处,化悲痛为力量,沿着先生未尽的道路前进,这是一种更加深沉崇高的怀念形式,而且是永恒的。但这种情感有没有被拔高的倾向?学生会不会认同?由于作品的时代反差,学生肯定难以接受,甚至觉得虚伪而反感。说实话,若照教科书的解释,教者自己都不接受,怎么能去糊…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想象、朗读.逐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我”对国旗、对祖国的赤子真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批评背景、历史与现实三个不同角度试图揭示出海斯特并不确定的“另一面”的某些特质。体现在这一人物身上,许多的界限被打破,小说亦即历史;对事物非此即彼式的理解无形中被瓦解;尊严、激情、自由等成为海斯特为代表的美国新夏娃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一面》可谓一篇“古老”的课文,也是一篇常考、易考的篇目。因而,很多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表现得小心翼翼,总想极尽所能将文章讲细讲透。记得我上中学时也曾学过此文。至今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在黑板上抄了很多赏析的语句。其中,对于文中几个特殊的称呼“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等词的理解,记忆犹新。记得当时老师也没有让我们过多思考,只是让我们抄下来,抓紧时间背诵。  相似文献   

6.
自渊明当时直到近代,论者一直激赏他的隐士品格:固穷守节、淡薄名利、超然物外、任真自然等等。但鲁迅却指出渊明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超凡脱俗——针对一般人所认为的陶渊明"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认为"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总不能超于尘世"。  相似文献   

7.
茹志鹃的当代短篇名作《百合花》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必读篇目,在审美认知和革命情怀两方面都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影响了几代人。文章简述了它成为经典名篇的原因,并以李建军、张清华和许子东等学者的经典文本解读为例,提出教学《百合花》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度”。《百合花》的课堂教学,要采取艺术性与时代革命精神相结合为主导性思想的教学思路,认为守正和创新要辩证地进行,这才是教学中要切实坚守的正道。  相似文献   

8.
今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71条——一教学方法问题,里面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种多层面的结构存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入手进行研究和阐释,能够获得不同的评价,形成文本的不同意义。《黄河大合唱》经典地位的建构过程,实际上是来自政治、学界和海外的不同力量从《黄河大合唱》文本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和阐释,获得契合自己最高标准的层面意义,使其合法化并获得中心地位的过程。论文将对建构《黄河大合唱》经典地位的多种阐释力量进行考察,研究其经典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李衍柱先生的《经典文本与文艺学范畴研究》一书是钱中文、重庆炳两位先生主编的“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本专著既是作者对20年来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既有成果的扩展、深化和总结,更是新世纪作者对文艺理论进行新的探索的理论风  相似文献   

11.
曹和光 《职教论坛》2002,(12):37-37
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育学家加涅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类似的观点,“确保学习的最可靠条件是先前学习的必备能力。”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一个用已知同化未知,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时代在发展,学制在改革,我们的教学也必须适应形势,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因人施教。对于年龄在16~18岁的学生来说,正处在一个求知欲旺盛的时间段,但从感知能力来说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不够强,常需要依靠直观想象的辅助。从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游清 《福建教育》2011,(1):40-40
1991年踏上讲台至今,与教师这个职业已有19年的相守。从初出茅庐,到现在别人眼里的老教师,阅读陪着我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刚走上讲台,教书育人的能力并不能与我的教师身份对等。所以我需要学习,除了身边的同事,书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朗读题目 (音画视听:"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师:话说北宋政和年间,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这便引出了《水浒》一百零八将。今天先表一人。  相似文献   

14.
对于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写有“民族魂”的旗帜。此后,产生了大量纪念缅怀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谭勇军 《湖南教育》2005,(11):46-46
十二年前,身为教师的父亲,积劳成疾,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醒来……那年的我,刚遭遇高考落榜,正在补习。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我犹如一只受伤刚愈的雄鹰刚刚振翅高飞却再一次遭遇暴风雨的袭击,重重跌落了下来……无奈的我不得不终止学业,以“以工代教”的形式,接过父亲的教鞭,走上了讲台。我被分配到一所偏僻山村小学任教。校舍是一座旧祠堂,放学后,同村的老师都回到各自的家了,只有我独自一人守着空荡荡的校园。说实话,当时的我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半途退学,心里更有一种失落感。我根本无心钻研教育教学,对于这些穷乡僻壤的山村孩子我甚…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收到一封信,是麦克博士寄的,信中写道: 周贝怡小朋友,我邀请你来麦克实验室参加一项伟大的试验,叫做“看看你的另一面”。如果你同意,请在2010年5月18日上午7点整站在小区门口。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提倡多元个性化阅读,鼓励自主感悟,关注独特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面地去揣摩感受课文的内涵.通过感受、领会、体悟等形式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化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系。学生的思维也因此获得了自由驰骋的窄间,阅读行为变得生动、灵活和充满灵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个体独特感悟与课文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时,教师如何处理多元个性化解读与课文的价值取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2.学习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20.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是语文教师早就秉持的教学理念.可是目前教材所编选的文本有一些是高于、甚至远于学生生活的.这时,教师如何将文本与生活链接起来呢?前一段时间,观摩《九色鹿》的课堂教学,看到了两种结尾,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