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文萃》2001,1(7):188
“九”为奇数之最。在我国,“九”字最富于神秘的色彩。帝王时代,凡城门数、宫殿数、 门钉数多以“九”计,如形容紫禁城“宫阙九重”,太和殿采用“九开间”,故宫的门钉取 九九八十一个数目。甚至宫廷器物之名亦贯以“九”字,如九龙杯、九桃壶、九龙柱等。以 “九”表示广大繁杂众多的词也不少,如:九天、九州、九重、九泉由“九”的倍数派 生而来的数字也受到人们的崇尚,如十八罗汉、十八般武艺;孔子贤者七十二,天坛祈年殿 旁建七十二间长廊;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鼓楼击鼓和寺院撞钟要一百零八下… …  相似文献   

2.
裘锡圭认为《汉书·司马迁传》中"仆又茸以蚕室"之"茸"应读为为"耻"字。此字《文选·报任安书》引作"佴",如淳、苏林解为"佴,次也。"颜师古云:"茸,音人勇反,推也。"今就此三种说法加以考辨,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3.
王剑 《现代语文》2009,(10):50-50
宋朝的陆象山曾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什么是"涵泳"?"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  相似文献   

4.
谭四华 《教师》2011,(8):126-127
一、词缀 词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语素虚化的过程,词缀大多是由意义实在的词根演变而成。例如"老"字最初的意义很实在,是年老年长的意思,如《论语》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后来"老"的意思逐渐虚化,姓氏前可以加"老"字,如"老张、老赵",  相似文献   

5.
"品",应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受众关切的主观体验。办学之"品",不能只满足于某项成"品",而应该致力于项项成"品",以至汇成大"品"、做成"品牌"、创成"名牌"。要使办学之"品"由"低空掠过"的基础层面转入"高天唱响"的更佳阶段,应循序渐进,须拾级而上;得宁静致远,当整体成功。如此之"品",必更厚重、精彩……这是常识,也是铁律。  相似文献   

6.
范瑞丽 《语文知识》2013,(2):109-110
九锡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九锡文中的"锡"字,历代注者多释为"赐予"之意,与"赐"通。然而考究"锡"字字形、字源以及"锡"在"九锡文"中作为名词本身的特性等发现,锡字本身即有赏赐之意,来源于甲骨文"易",且早于赐字产生,故窃以为锡字读音为xi或更可取。  相似文献   

7.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推行惠政、薄敛、节用、爱人;重教轻刑,反对"不教而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子不能欺君,但君主有错应犯颜谏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峭法严刑,"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君主用"术"驾驭群臣;独揽大权建立专制,"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汉武帝以后的统治者,根据封建统治的需要,"德主刑辅",德治与法治结合,刚柔相济,成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孙小倩 《文教资料》2014,(27):24-25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麗"古字为"丽",旅行之象,本意为旅行,后为了书写简便又简化为"丽"。"丽"确有数、两及附之意,没有思的意思。胡承珙认为"思"字是"附"字之讹,但经过简单的考证,作者认为胡氏这一说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9.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两种情形"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本文就"以形助数"才分析证明含根式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无所短长之效"这六个字中,有三处存在异议:其一是"所",经过分析,"所"应为代词,作定语;其二是"短长";应为偏义复词,重在"长",也作定语;其三是"效",应为名词中心语。  相似文献   

11.
林长华 《小读者》2011,(9):51-51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多以九为单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用“九路钉”,每扇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的极数.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多以九为单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用"九路钉"装饰.每扇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竖九排.共计八十一个.故宫"三大殿"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正阳门正楼也是九丈九尺.颐和园的排云殿同样是九丈九尺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乃至汉简、石碑、敦煌抄本等出土材料中的字形入手,分析"杨"字的繁体——"楊"当从"昜",而非"易"。甲骨文、金文形体中",楊"均为从"昜";战国文字形体除秦系文字外,仍本自金文;秦系文字中开始出现二者相混的情况。虽有《说文》保存正确的小篆形体",易""、昜"二字之隶定形体仅一横之差",易""、昜"二字相混的现象仍相当常见。"杨"作为姓氏乃源于国名,国灭又为采邑名,食采邑者以其为姓。  相似文献   

14.
曹丕在写给大臣钟繇(yóu)的信中这样写道:中国自古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也叫作"重九","九"含有"长久"的意思,"重九"意指活得长长久久,当然值得设宴聚会了。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许多信息。首先,重阳节由来甚久,至少在曹魏时期就有了这一节日,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海南历史卷选择题第2题如下: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相似文献   

16.
刘闻亮 《上海教育》2014,(34):52-54
在地处上海闹市的巨鹿路上,有一家叫做"逸想秀"的特色"店",这家"店"里所展示的"商品"和其名字一样透着一股飘逸、灵秀之气——手绘玫瑰花潮鞋、古典盘扣装饰画、织锦缎手袋、"我爱上海"马克杯、原创蛋糕模型……所谓"逸想"即超尘出世的思想,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些极具设计理念的创意作品,真是最贴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17.
思有何乐?行有何喜? 哲人用"思"来证明"我"的存在,希图以此为出发点,推演出一切命题,若成,则自得大乐。佛陀以"行"完普度众生之"愿",借以达至圆满极乐之境地,若成,则自有大喜。然蹉跎如我者,无哲人之大智,亦无佛陀之宏愿,竟也妄言"思"之"乐","行"之"喜",为何?  相似文献   

18.
<正>在阿拉伯数字中,"9"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素问·三部九侯论》中也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意思是:天地自然之数,开始于一,而结束于九。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常以数字"九"极言其多其重。如称天之高为九天,天空的最高处为九霄;地之  相似文献   

19.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是近代汉语时期重要的白话文资料,口语程度比较高。《取经诗话》中",如"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共出现了31次。"如"字不仅意义丰富,而且构词能力也比较强。文章主要对《取经诗话》中的"如"字及其组合形式作了穷尽式的调查,并采用例证的方法,对"如"字的意义及由"如"字构成的四字格词语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11,(12):52-52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紫禁城的房屋九干九百九十间半;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于是多用九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与九有关的还有: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