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结果。孔乙己的命运和他生活的那个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场所,为展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2.
好友孙伏园在概括鲁迅当年告诉他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应当成为我们解读《孔乙己》的一把钥匙。孔乙己的确算是一个苦人,不论是就其生活的物质层面而言还是从其精神世界来讲。而"一般社会对于孔乙己的凉薄"则表现为孔乙己周  相似文献   

3.
从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分析了《孔乙己》“白描入骨”的美学特征;从众人笑孔乙己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两个细节分析了《孔乙己》“细节摹神”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静昕“笑声”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在笑声中谢幕。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后传     
被打折腿的孔乙己自光顾咸亨酒店之后就神秘失踪了,据作者猜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那就是说孔乙己还存在生还的可能性。如果孔乙己还活着,他最终能把当年欠下的十九个钱还上吗?  相似文献   

7.
从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分析了<孔乙己>"白描入骨"的美学特征;从众人笑孔乙己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两个细节分析了<孔乙己>"细节摹神"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记叙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三个主要场景的精彩描写道出了孔乙己最终成了"孔乙己",让读者在鲁镇酒店的小格局中看见了当时的大社会。  相似文献   

9.
[于漪课堂]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遇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的命名张明军关于孔乙己的名字,小说原文中写道:“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从中我们看出孔乙己的得名,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平时说话...  相似文献   

11.
赵爽  赵宏梅 《教学随笔》2016,(5):148-149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记叙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三个主要场景的精彩描写道出了孔乙己最终成了“孔乙己”,让读者在鲁镇酒店的小格局中看见了当时的大社会。  相似文献   

12.
教学《孔乙己》时,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开始,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由讨论"谁是凶手"来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3.
初读《孔乙己》,觉得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孔乙己死要面子,是咸亨酒店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迂腐又以设问句做标题,引起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孔乙己是“小丑”,他的悲剧看似自食其果———初读感受。喜卖弄学问,竟然不合时宜地想要告诉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总之,初读时我感觉正是孔乙己自身的“小丑”行为导致了他的悲剧。细读《孔乙己》,便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很发人深省。孔乙己善良: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子们享用。我想那些慢慢踱进…  相似文献   

14.
张永红 《广西教育》2013,(38):63-64
有关《孔乙己》的研究很多,比如关于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已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的结构安排的研究,甚至是对课文中某一句话、某一个词的妙处的分析等,可以说不胜枚举,本文对这些内容都不再赘述。而是试图围绕小说《孔乙己》的原文,来猜想一下与孔乙己相关的几个生活问题。一、孔乙己有过妻室吗?  相似文献   

15.
初中刊2004·3【教材研读篇】卡片①孔乙己和“偷”《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的“偷”……以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将他推上了悲惨命运的末路。孔乙己是偷了人家东西,但是,孔乙己的“偷”又不是人格的必然,而是命运的必然。孔乙己的“偷”违背了他自己恪守的儒家“君子固穷”的古训,也违背了他的人格良知。通过孔乙己的“偷”,作者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以悲剧的震撼力。孔乙己的“偷”,偷得无奈,偷得凄惨,偷得可怜、可悲、可叹。文章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咸享酒店和绍兴老酒凡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都不会忘记孔乙己经常去喝酒的咸亨洒店。当年,咸亨酒店(古人有“品物咸亨”之说,作为店号是取其通达顺利之意)在周家新台门所在的东昌坊口,是鲁迅先生的远房本家开的。有个象孔乙己这样的人常常去喝酒,此人的绰号叫孟夫子。鲁迅写“孔乙己”并非为那孟夫子写照,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牺牲品中的典型人物。当时象孔乙己这样不肯脱下长衫去做工,却已  相似文献   

17.
从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分析了《孔乙己》“白描入骨”的美学特征;从众人笑孔乙己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两个细节分析了《孔乙己》“细节摹神”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孔乙己似乎与“半”字有不解之缘,因此本文想从“半”字这个角度来谈谈孔乙己。孔乙己可怜可笑,可悲可叹的一生始终都未逃脱一个“半”字。姓名之半:孔乙己姓“孔”,姓是真的;名字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描红纸上得来的,这是一个绰号,名字“乙己”是假的。一个人活着,在日常生活中连身边最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个人活着就成了多余的人。正如小说中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姓名之半是对孔乙己人生价值作…  相似文献   

19.
第一·最后·唯一──关于孔乙己的出场魏润身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只用了二十多字便活画出旧中国倍受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困窘落魄、自命不凡、心地善良、好吃懒做的迂腐性格。孔乙己的悲剧意义和认识价值之所以在鲁迅先生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深刻揭示,得...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你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孔乙己》中的其他人最记得孔乙已的什么?”“《孔乙己》中的其他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三个层面,在三“记”之间探究“忘”与“看”的深刻内涵,一步一步真实再现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是残喘在‘忘’与‘记’之间的苦人”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