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书坊     
《广西教育》2012,(40):68
陶行知的教育学说既强调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教育的终极目的。其"教学合一""第一流的教育家""新教育"等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927年,他在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我们的信条》《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等文章在农村教育问题的探讨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已培育了足够的中小学储备师资,但一些地方依旧有编不补,在乡村小学长期使用临聘教师。这种怪象根植于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二元用工土壤,造成了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持续低下,导致了乡村小学生的持续流出,强化了乡村小学教育管理者的避责逻辑。其背后是县级公共部门长期使用临时工的政策惯性,非“一票否决”考核语境下的行政“理性”,为纾解财政压力、应对部门间编制需求博弈的“平衡策略”,以及失范的乡村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应基于公共部门临时工问题治理的视域,审视乡村小学临聘教师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建议把“有编不补”问题纳入对县级政府的“一票否决”考核清单,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编制专项治理、盘活存量师资、建立乡村小学教师编制退出机制等举措,尽量为乡村小学补充编制。对于确实需要临聘教师填补的空缺,建议通过政府购买临时师资服务的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1949—1976年,中国乡村学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1976年全国乡村小学、初中、高中的入学学生分别以几倍、十几倍和几十倍的数字高于开始有统计资料的1962年。这种情况,没有大批教师的补充和任用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当时究竟采取了什么办法满足乡村教师队伍急剧扩充的需要呢?除了少量政府文件,很难找到相关文字资料,也没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有鉴于此,口述史研究就成了弥补这一不足的好办法。本课题的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46位有代表性的乡村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口述资料,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发现,当时是采取政府配给和乡村自聘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国家政策,把大批本地生长、出身不同、学历不一、水平参差的人员补充到教学第一线。这种方法造就了一批热爱教育、热爱乡村、师德高尚、锐意进取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来说,历史上作为权宜之计的乡村教师补充任用办法,是值得借用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在向工商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乡村社会日趋凋敝,建设乡村的运动应时而起,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备受重视。然而,乡村学校数量少,办学方向"城市化",乡村民众教育不发达,影响乡村建设的成效,亟需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的乡村教育。陶行知面向乡村建设,探讨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教育的"乡村性"。他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提出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其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兴起了一场乡村师范教育运动。它是在乡村教育家的试验与改革下,在国民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而兴起的以专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为宗旨,达到改造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目的的一场师范教育改革运动。其发展历程大约经过五个时期。乡村师范办学的针对性与训练学生的农村社会适应性等特点,或许能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自1927年至1937年十年间,从晓庄到山海,对乡村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深入研究其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师聘任制实施有不少年了,它给教育系统的人事改革带来了一股春风,给教育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一时间不少的地方都采取了这样的方案,但随着聘任制的逐步深入,其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并日益趋于矛盾尖锐化。聘任制"聘"到了教师许多方面,同时也"聘"走了教师不少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社会变迁,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问题再次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根据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度,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之关系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新式学校教育在乡村社会建立的起始原因;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矛盾关系与原因;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对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影响;乡村教育改...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盘星,还是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的压舱石,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助力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上历经历史洪流中自救、历史困境中起伏、历史趋势中推进和历史潮流中转折这四个阶段;其政策上体现为在乡村发展与现代进程的契合中创设、在制度环境与运行机理的融合中执行、在时代发展与现实困境的碰撞中接续等三个方面;其价值上主要涉及乡村教育的乡土性唤醒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乡村教育的生态性夯实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乡村教育的在地性增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育人本色、乡村教育的现代性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进程等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3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从培养制度、编制、待遇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通知明确,重庆市将建立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制度,城镇学校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不得短于2年。(9月24日《重庆晨报》)让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两年,其用意不外有二:一是藉以充实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二是为新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对艰苦的锻炼平台。不过,这种带有"镀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