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不难,就是写我们自己的感受。可是,要把感受写好,必须注意区分怎样的感受是“自己的”,怎样的感受就不是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之所以没有写好,吃亏就在没有注意这个区别,本来想写好自己的感受,结果却写成了一般化、人云亦云的文章。所以,这里说说这个区分问题,帮助大家写好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的独特感受必须以尊重作者的原意为基础,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能脱离作品所处的时代,学生的独特感受要以人文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感受生活     
明朗晴空,我感受阳光的明媚灿烂;朋友同学,我感受友情的真挚坦诚:身处初二,我感受青春的激昂执。  相似文献   

4.
平静的味道     
多彩的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感受,这感受就好似我们吃饭时尝到的味道一样,多种感受就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成。而那一次,我品尝到的却是平静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学研究的“整体感受”,是从现实感出发对历史的感受和最大程度地“客观”化了的“主观”感受所形成的学史“语境”感中对人的生命感。但是,感受欲望中意志、情感与理性内在相联系,在当下研究中,现实人生体验和感受生成的精神资源如何转化为对史料的理性思辨力和理性概括力,以实现微观层面感性形态的学史感受向宏观视野中理性形态的学史话语的转换,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情绪是一种动机,帮助我们为行动做好准备,它是自发的生理过程,并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无意识的身体表现,意识到我们的情绪,比如大笑。感受是对情绪的一种解释。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会基于感受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7.
1、通过欣赏、律动、演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体验美,感受美。2、感受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展现生活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林桂珍 《考试周刊》2012,(45):180-181
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可以感受学生的进步,可以感受生命的丰满与充实,可以体验智慧,能带来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9.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去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在教学中往往学生参与得少,用心体会得少。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应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下工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去体会卢沟桥的美,感受卢沟桥狮子的“数不清”。  相似文献   

10.
写作能力的培养建构,是一个立体多元的系统工程,包括观察、感受、立意、选材、想象、结构、表达、修改与鉴赏等能力的训练。本文从张开心眼的视界及超越表象的体验两个角度,探讨观察与感受的本质、写作要求与实践方法。把握观察与感受水乳相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切实培养观察能力与感受能力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感受生活,感受人生,用自己的笔将这此感受写下来,并结合语课本中的经典作品,结合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去分析,去总结,去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做人的真谛,也是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感受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契机。任何一篇优秀作品的问世,都不是作者为一时的消遣所写,而是根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是现实感受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冲动的结果。这种感受由浅及深,日渐丰富,就会促使感受者去“想”、去“说”,作文也就有了内容,而不再是“空洞无物”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一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再创造中,主体阅读感受有它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主体感受的发展有它的阶段性。本文试图把意境创造要经过初境、拓境和凌境三个阶段的理论用于研究阅读感受发展的阶段,论述初感、拓感和悟感这三个阶展的特点,阐明意境创造发展的三个阶段由阅读感受发展三个阶段的不同点和相通之处,从而提示阅读感受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少,理性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即使面对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老师也总感觉无处下手。而孩子们在粗略的感受了文本美妙的插图.朗朗上口的文字后。再也提不起任何的兴趣,更别说走进文字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故事的魅力了。  相似文献   

15.
文平 《青海教育》2014,(7):71-71
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多少,不应是在教师反复强调下得到的,而应是在学生感受和体验教学活动之后得到的,感受越深,所学的知识就越多,记忆也越牢固。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再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才有可能发挥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灌”,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数学教学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16.
种子的责任     
成勇 《学前教育》2008,(2):28-28
落笔之时,内心是澎湃的。短短的几日西部之行,在心中留下太多触及心灵的感受。想逐一梳理,想句句记录,却无奈言辞贫乏、感受纷繁。  相似文献   

17.
天亮 《现代语文》2005,(12):37-38
清晨的每一缕阳光啊,依然悠远的天空啊,晚风轻抚的脸啊,每个无梦的夜晚啊,我的心曾乘着风啊,自由穿行梦想里啊,我沉默的祈祷啊,感受着你的光芒,感受着你的神奇,感受着你的平凡,你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感受指的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感受建立的感觉的基础上,感觉依赖于感官,故培养感受能力,往往得借助于人的五官,通过这些器官大量吸收外界信息,将这些信息储存于大脑。大量信息储存在脑中,写作时便可信手拈来了。借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我们便不难体会出感受在学中的作用,他曾说过“写作之前,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情愫最最美好, 鲜花似的在心头怒放, 这就是和祖国妈妈一起, 细细地感受感受 第60个生日里的最灿烂的阳光。  相似文献   

20.
文字阅读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阅读需要想象力,书应该慢慢读,需要用心去感受。现代人恰恰对感受毫无耐心,往往只关心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