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茵 《文教资料》2012,(26):42-44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评论家兼文学家学,他以发现自我、创造自我为理论内涵,以直觉性、情感性为批评形式,以诗意化艺术化的语言格调,建立了一种中国化的印象主义文论。本文旨在结合李健吾的具体批评文本,对从作者独特的话语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批评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的高扬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试论茅盾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历史贡献单元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茅盾,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茅盾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成长和发展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作出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历史贡献。他的儿童文学编译、创作和理论批评构成了他文学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化批评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其理论中的历史意识才能够深入理解他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批评以及文艺理论。论文从"对理论及作品的历史化"、"历史与现在"、"历史与文本"三个方面对詹姆逊文化批评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德里达为先锋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开始在法国和美国兴起,并带动了文本主义文论的蔚然成风。然而,萨义德虽为后结构主义理论进入美国本土理论界的引介者之一,但他并未成为后结构主义理论神话的忠实信徒。相反,他以陷入文本的德里达、耽溺文本性的功能主义范式和沉迷文本修辞性的美国解构批评派为支点,开启了对文本主义文论的批评与反思,而文本观念恰恰关系着萨义德在其批评实践如《东方学》等中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5.
叙事批评在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发生发展历程.在西方,叙事学诞生之初,注重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叙述者的作用和叙事作品的构成体系.经典叙事学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纯形式研究;后经典叙事学则以阐释具体作品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具体作品的意义.自觉的叙事批评经过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将文本的叙事分析和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分析结合起来,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叙事批评大致经历了文史不分的叙事批评、感悟式的文学叙事批评、有理论自觉的叙事批评三个阶段.叙事批评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运用叙事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批评;在叙事理论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叙事批评和其他批评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价值的准则制定一直在"儿童文学批评理论"的范畴之下。这个范畴更强调的是批评原理的形成规则与标准的制定。本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批评伴随着中国儿童文学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这套丛书由此诞生。方卫平编著的《1978-2018儿童文学发展史论》作为其中的一本,对近四十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发展的历程进行了追踪、描述、分析与思考,由此得到的理论轨迹拓展了儿童文学准则制定的外延。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批评家兰色姆的文学批评理论是教育权力的话语产物。他反对传统学者脱离文本的教学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重视历史研究的前提下回归文本,是非形式主义的"回归文本论",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学教育理论。他把文本分为"结构"和"肌质",两者彼此依存、交互影响,著名的"本体论批评"就是在结构之中进行肌质批评,找出诗歌言说。当下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严重脱离文本,实质上正处于美国新批评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补上兰色姆以及新批评这一课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波地区部分小学中青年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尚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理论匮乏,对儿童文学文本解读得不够深入、准确,在教学中缺乏正确处理儿童文学作品的理念与能力,对学生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不力或方法不当等几个方面。同时,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经历了三阶段:通过作者来理解作品的作者中心论,通过作品文本自身来理解作品的文本中心论,通过读者接受来理解作品的读者中心论。这三种范式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批评形态为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根据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文学理论与批评范式的变革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文本中心批评范式在立足文本形式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学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构成了强大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理论范式的变革、扬弃以及当代理论的多元化走向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之后,在世界进步思潮的冲击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注意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其中,最先揭起儿童文学这面旗帜,较系统地论述了儿童文学的意义、特点、作用的首推周作人(1885——1967)。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上的原因,建国以后,我们对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理论不但缺乏认真的研究和总结,而且把他作为资产阶级的反动儿童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一笔勾掉了。这不仅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对繁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提高儿童文学创作水平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是不同于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国内新时期的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与国外新历史主义批判理论之间彼此互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本文以《温故一九四二》为例,从新历史主义文论批评视角如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大写历史小写化、客观历史的主体化以及戏剧张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3.
陆敏洁 《文教资料》2014,(29):89-91
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有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构起了一条独特的儿童形象长廊。本文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三位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为例,运用玛利亚·尼古拉耶娃《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的理论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对乡土儿童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翻译选择问题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选择何种文本进行翻译是翻译伊始就要面对的问题。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对源语儿童文学文本的选择涉及跨文化交流的诸多要素。翻译目的或动机、源语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源语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历史、政治、经济关系等都会对翻译文本的选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最为人熟知的是他诙谐机智的戏剧、小说和童话故事,但王尔德的批评理论却少有人问津。实际上,其批评理论,既是其唯美主义诉求在批评中的反映,也是最能标志其美学思想之独创性的内容。王尔德倡导艺术化批评,认为批评是一种独立的个性化创作。独立于艺术家的意图并且批评相对于创作的优越性,认为是批评精神渗透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王尔德对19世纪末批评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个有着自足体系的批评理论,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他自己独特的新人文主义立场的文学观上的。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文学观,进而对他的批评理论本身进行梳理,从人性、历史的透视和判断、伦理几个关键词分别对其理论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目的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其理论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非学理性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传媒的介入,使文学批评的非学理倾向逐渐增强:一方面是平民化文学批评倾向明显,没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等晦涩的概念和理论范畴,注重文本对读者的亲和力;另一方面,深度的放逐,批评批判化的倾向出现,导致真正批评的缺席,没有比较中和的批评互补,不能推出新的典范。和谐的批评秩序来源于在丰富、完整、立体、多维的理论批评视野中观照文本,以一定的学术规范进行文学批评的写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着眼点,通过阐明原型、原型的理解和"文学移位"等相关问题,结合传统文化中历史悠远的灵石崇拜情结,以具体的文学文本对该理论加以阐释,力求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对灵石崇拜的多种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修辞论美学是研究文本的符号系统与文化语境的修辞关系的一种美学理论。它是由文艺评论家王一川教授提出的。认识论美学、感兴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是其三大理论来源;文本阐释、文化语境阐释和历史阐释是其三个阐释层次;内容的形式化、体验的模式化、语言的历史化和理论的批评化是其四大特征。修辞论美学吸收了社会语言学的某些特性,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代表着一种美学潮流,而且具有民族文化渊源,更适合解读中国文本。当然,修辞论美学在对历史力量的认识、对自身最高境界的阐释和对多种批评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等方面也有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