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徽州传统村落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其特色价值对徽州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对CNKI相关主题文献进行分析,回顾徽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历程,系统梳理徽州传统村落的特色价值,总结徽州传统村落特色价值评估、保护与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展望徽州传统村落特色价值保护发展研究趋势,以期为徽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六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对2003年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的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九江市下属的三个传统村落为例,从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的保护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以及在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哈尔滨南部周边有17个满族乡,聚居的村落遗存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城镇化进程中,哈尔滨周边满族村落文化不断变迁,呈现新特点。满族村落文化传承主体认识不足、保护发展不均衡、保护制度不健全等是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域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全、坚持可持续性原则,选择一条符合哈尔滨周边满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SLEUTH模型,在3种规划预案下研究沈阳-抚顺都市区城市规划。结果表明,低生态保护的城市增长预案导致了城市快速扩张和农田、林地等其他景观类型面积迅速减少.严格的生态保护规划预案虽然能很好地保持聚集的城市增长格局,减少对其他景观的侵占,但限制了城市增长速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相矛盾.如果扩散的城市增长格局能得到进一步的控制,适当生态保护的城市增长预案将是沈阳-抚顺都市区未来发展的推荐预案.  相似文献   

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景观优势度、植被生物量,以及景观多样性3个景观格局指数,从结构和稳定性两方面构建生态完整性综合指数,对丰满水电站库周生态完整性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生态完整性综合指数从1979年的0.8698下降到2008年的0.8419,生态完整性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恶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态困境中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生态学、体育学等学科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存在形态和当前村落传统体育面临的文化生态困境进行了分析,相应提出保护与传承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和民间遗存进行分析.徽州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是徽州民众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地区民众的生活、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体现出徽州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借助徽州文化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契机建立一套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节日民俗活动、特色节庆演出等形式,推动徽州民俗体育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山水工程以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等,形成对生态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农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分为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区、太子河流域生态修复区、汤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障区、葠窝水库工农业水源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区、辽河口水环境生态修复区、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区等七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通过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类似的山水项目评价分析和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对当今市镇建设、传统聚落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归纳及分析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文献资料,其相关研究集中在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形成背景和景观基因识别两方面。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相关研究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中的实时避障,提出一种局部规划方法。该方法根据传感器实时探测到的障碍点信息,随时构建出一个狄利克雷边值问题。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该问题,即得到一个局部地图的拉普拉斯势场。随着传感器信息的更新,不断更换新构建的势场。这种构建势场的方法对各种障碍物形态适应程度高,且势场中不存在局部极小点。以势场的负梯度方向作为参考方向,并以此生成参考速度,采用 PID 控制器进行速度跟踪以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最后,使用 MATLAB 进行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无人机在不同未知环境下的实时避障导航。  相似文献   

12.
正达村原生态村落体育"盘古王戏水"活动源起于神灵崇拜、战争衍生、祈福需求;从活动主体迁徙及思想转型对其衍承提出了挑战,相关部门干预中原生态特性的两难抉择,现代化传播媒体与活动娱乐观赏性的双重博弈,活动组织的随意性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几个方面阐释其原生态发展困境;并从注重发展经济与营造村落文化氛围相辅相成,建立以村落基点、村民为自治核心及相关部门为服务体系的发展机制,制定因地制宜的活动方案与合理规划活动过程的双重实效等方面提出了原生态村落体育发展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是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狭隘的库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新要求,需要实现"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的战略转变.应从流域发展视角调整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区的范围,探索构建三峡库区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区;要设立三峡库区(流域)环境保护分支机构,逐步建立"五维一体"的多层次生态补偿体系;同时,要注意对各种政策的融合和创新,实现各部门、各区域的协同治理,并积极实施五大工程,为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儒家和道家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形成了“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种不同的审美观。二者构成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两个方面,体现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本文以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探讨了徽州民居在村落址,民居建筑特色,庭院构建艺术,淡泊宁静的农耕文化以及建筑审美价值中所体现的社会伦理价值。这些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在“生命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安全、水文化等层面的现实困境。山东省应加强多方协同治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生态防护水平、提升森林湿地综合治理水平,促进黄河水沙关系协调、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科学化构建生命共同体视阈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搭建在民众文化生活和国家文化建设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幸福状态的写真,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举措。研究结果表明: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核心在于改变当前过度依靠政府行政力量为主体的“档案式”保护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村”“文化生态村”等以社区组织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模式通过制度化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使社区居民参与到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之中,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主体积极性和参与能动性,从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摘要:体育文化是一个国家体育思想形成发展的基础,是构建体育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体育事业的总体特征和发展方向。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文化强国构建的文化核心问题进行综合梳理,针对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全球化、体育文化产业等核心问题进行集中审视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文化强国构建的文化核心问题反映出体育文化研究呈现出的多元研究格局,四大核心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在理论层面找寻依据,同时需要在实践层面找准现实源头,体育文化强国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支点作用,挖掘民族体育文化和传统国学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契合,重视全球化下文化的抉择、融合、矫正、抵制问题,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以来,这一概念就成为概括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格局的经典概念。在此之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们借助这一概念提供的理论视角来考察中国乡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并由此推衍中国社会变化背后的文化因素。本文通过对今年来的研究进行梳理,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期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之势,众多环境犯罪却主要依靠行政处罚的方式进行规制,环境污染刑事救济机制"名存实亡"。构建以生态法益为核心的刑法理念,发挥刑事司法打击环境犯罪的关键作用成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生态文明的时代需求。唯有从立法上设立刑事环境犯罪专章,完善环境刑事司法专业性追责体系,才能更好发挥捍卫生态法益最后一道法律屏障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