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兵 《文教资料》2014,(16):67-68
作为安徽地方戏主要剧种的庐剧历史悠久,流派纷呈,上中下三路各具特色,传统剧目、现代小戏一应俱全。虽然庐剧的起源区域和形成年代尚无科学论断,且说法不一。但是建国后庐剧所经历的发展、传承和危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十分明显,人们对庐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此,对庐剧艺术资源的全面调查;对庐剧传统剧目与创作剧目的整理编制;对庐剧的唱腔表演地方特色与美学特征;对庐剧文化的综合价值与发展前景,以及对庐剧文化的生态保护与艺术传承等问题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其首要特性就是音乐性。词的音乐性反映在填词和唱词两个方面。在歌伎唱词盛行的宋代,歌伎唱词使得作词主体在音乐层面和语体层面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词人会根据唱词场合和唱词之人有意识地创作合乐之词,苏轼就是其中一位。与一般认为的豪放词相比,苏轼供歌伎演唱的词作,俨然形成了艳丽旖旎的风格。由此可见,歌伎唱词对苏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庐剧作为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派分为东路、西路、中路庐剧。其中,东路庐剧流行于芜湖、无为、宣城等一带。本文选取无为庐剧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与生存现状进行研究,解析庐剧发展的困境,呼吁大众重视起对庐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作为安徽的地方戏,庐剧深受当地百姓热爱,亦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通过梳理学术界对庐剧研究的成果,从庐剧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庐剧流派、庐剧与民俗的关系、传承与保护等层面对庐剧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在其基础上对庐剧研究进行了反思,认为庐剧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诸如整体性研究不足、理论性研究不够、待研究的领域较多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文人、歌妓、唱词、受众成为歌妓唱词传播范式的主要元素,四者之间的互动搭建起唱词传播的整体框架。从传播学的角度不难发现,唱词的传播动因始于文人的创作,歌妓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唱词的传播载体具有独特性,受众的反馈作用影响了词风的转变,等等。因此,对上述四者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歌妓唱词传播范式的主要脉络,是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河南濒灭剧种的唱词通俗美主要表现为鲜明的地方性、浓郁的生活性、率真的乡土性、唱词的即兴创作性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戏曲与三农文化——以安徽庐剧考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庐剧的考察与研究,试图从它的流派、流行区域、艺术形式和内容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与三农文化之间的关系,解读戏曲艺术的生成环境和人文内涵,简单了解庐剧的历史,让更多的人知道庐剧,进而更好地促进庐剧艺术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歌妓的特殊身份和活跃的特殊场合,使歌妓唱词成为宋词口语传播的重要形式。在歌妓唱词形成的媒介环境中,口语化、即时性和互动反馈的媒介特点,影响了词的创作和传播。歌妓乞词的创作动机,使词的内容趋于歌舞宴饮,出现了以俗为美的审美特征和词为艳科的文化特性,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歌妓唱词广泛的媒介受众,决定了词不可避免地向着通俗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雅文化"与"俗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9.
庐剧是安徽省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讨学钱》作为庐剧的传统小戏,尽管情节设置稍显简单,但剧中幽默诙谐的人物形象、特色鲜明的喜剧技巧以及细腻精湛的表演艺术,令其成为庐剧最具经典性的喜剧作品。  相似文献   

10.
黄梅  吴敏 《黄山学院学报》2012,40(6):130-133
西路庐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主要分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从其花腔音乐表现风格上分析,其旋律线条粗犷高亢,音乐结构感性和谐,表现意境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西路庐剧流行地那种去声音调的地域语言、口传心授的流传方式以及朴素的小农生活情调。这种独特的音乐表现风格构建了西路庐剧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1.
漫瀚调是蒙汉两族人民在长期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民间山歌,在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不断成熟完善,成为了鄂尔多斯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漫瀚调唱词做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漫瀚调唱词创作的即兴性、唱词语言的生动性、唱词内容的丰富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并着重挖掘了三个特征所分别展现出来的鄂尔多斯地区的民族特征,即率真的民族性格、淳朴的民族风情与和谐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12.
庐剧无论在语言、唱腔风格还是表演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民间艺人一方面通过庐剧诉说黎民百姓的悲苦命运,另一方面也将坚忍、豁达和乐观的性格元素融入了剧作和表演之中,于是庐剧就形成了以寒腔悲调为主,又带有某些幽默诙谐的成分和戏谑性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3.
黄梅戏唱词文本的音韵研究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结合对部分优秀唱词文本的音韵学分析可知,声母、韵母主要作用于唱词的音色,在轻柔或热烈,晦暗或明亮的对比中,表现出内在于文本的情绪和性格;而声调则是唱词的内在旋律,体现出其自然的音乐性,有助于体现黄梅戏的特色韵味。对唱词的音韵分析有助于黄梅戏艺术的创作和实践:编剧因之有所遵循并有所变化,作曲因之强化黄梅戏音乐“滚唱”和“转调”的特色,演员因之在吐字归音中寻找乡音与声情。  相似文献   

14.
西路庐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主要分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从音乐上分析,不论是唱腔旋律,还是演唱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归其美学特征有三大点,即浓郁的乡土韵味、"小家碧玉"的演唱形式、形式多变的传播特色,也正是这三大特征构架出西路庐剧在我国戏曲界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依字行腔"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创腔原则,意指声乐旋律的创作需注重与唱词字调的吻合,以便使听众听懂词义。迄今学界仅认为此创腔方式影响了旋律的流畅性,而并未注意到,"依字行腔"对词义的表现功能不仅十分微弱,且难免有扭曲词义的弊病;而唱词声韵的特征才是词义表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路庐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主要分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从音乐上分析,不论是唱腔旋律,还是演唱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归其关学特征有三大点,即浓郁的乡土韵味、“小家碧玉”的演唱形式、形式多变的传播特色,也正是这三大特征构架出西路庐剧在我国戏曲界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每首诗词都充满了不同韵味,而以诗入乐,则相得益彰。由香港著名作曲家曾叶发先生谱曲,以宋代词人李清照两首诗词作为唱词而创作的合唱作品《如梦令》,在调式、语言和唱词韵母三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诗乐合一的艺术魅力,是一个大胆而精妙的艺术创生。  相似文献   

18.
歌曲《嘉绒四季》是雅安籍青年作曲家丁一根据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创作的一部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套曲,作品运用专业作曲技法创作的同时,又保留了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原有的风格.作品歌词根据硗碛传统民歌唱词特色,以藏语和汉语结合而作,充分展现嘉绒藏族唱词特征的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汉语进行情感表达,既保留了当地传统民歌风格,又使得歌曲受众群体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对该作品艺术性的分析,希望能对硗碛藏族传统民歌的创作提供新思路,为当地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曲分两类,作为清唱的叫散曲,作为演唱的叫剧曲。所谓剧曲,就是古典戏曲的唱词。它随着戏曲的产生而产生,它依附着戏曲的存在而存在。它是以一种新的韵文样式出现于文学剧本之中的,具有某些独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对它的特征作一些研究,这对古典剧曲的认识,和对当前戏曲唱词的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庐剧从乡间田野走进城市,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其表演形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品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仅凭文化层次不高的草根艺术家是较难达到的,正是有了文化艺人的参与才促使了庐剧艺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