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培峰 《教育学报》2012,8(1):74-82
特殊教育的价值源于其自身之于特殊儿童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欲求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构成,欲求方式规定着他们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生活本质主要体现为欲求的意识结构.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要重视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激发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其中,关怀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体验是特殊教育关怀的基本方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梭在教育论著《爱弥儿》中,从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师作用等几方面提出了他的教学思想.认为教育要尊重儿童(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要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性学习,磨砺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学会做人,要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教师对儿童(学生)的引导作用.这些教学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生存和成长现状令人担忧.如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等等.为此,要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作,但关键的是要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4.
儿童问题行为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从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习惯于做儿童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观察者和评判者,忽视了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内在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是一种追求爱的方式、对谴责的焦虑和对陪伴的渴望.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就要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5.
雷红霞 《甘肃教育》2014,(23):39-39
正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余年,多年来一直留意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摸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对待留守儿童,除了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之外,还要多留心他们幼小心灵的细微变化和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有恰当的教育引导方法,以使他们更好地和身边的人交往,快乐健康地成长。一、创设"爱"的环境,让留守儿童敢于交往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儿童问题行为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从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行为,习惯于做儿童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观察者和评判者,忽视了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内在需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是一种追求爱的方式、对谴责的焦虑和对陪伴的渴望.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就要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7.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双手要接受头脑的命令.(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相似文献   

9.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形成学生良好品德行为.德育教学要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其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所面对的一大课题。那么怎样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同样快乐成长呢?本人认为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三要"和"三不要"。一、留守儿童教育"三要"1.要多给关爱。留守儿童多住在亲戚家,有的甚至在朋友和邻居家,可无论在哪,他们都属于暂时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这种情况对他们的人格和性格总会有些影响,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偏激暴力,有的怯懦自卑,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心理上关心这些学生,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班集体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多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总之,教师要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相似文献   

12.
一、把握重要的原则 (一)尊重、平等、开放民主 1.尊重.小学生虽年龄小,但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应尊重儿童的权利和需求,根据其兴趣、个性进行引导,使其主动、乐意去做各种事情.对儿童的缺点或错误要包容,要善于引导,不能说一些伤害儿童内心的话,更不能当众斥责他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要求,安慰支持他们,当发现孩子取得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时,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相似文献   

13.
说起教育和教学的追求,李洁玲用到同一个词——“回归”.她说,她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 “回归儿童本真就是要从成人的思路中跳出来,还儿童自主权,使课堂回归儿童味,符合他们的学业水平;使教育贴近儿童的生命状态,满足他们的心灵需求.”李洁玲解释道. 那么,李洁玲怎样实现教育、教学的双双回归?  相似文献   

14.
在年幼儿童身上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他们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喜欢自言自语.国外诸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的自语对其认知和行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幼教工作者要转变原有对儿童自语的观念,关注儿童的自语现象,支持儿童自语,并透过儿童的自语来了解儿童.  相似文献   

15.
儿童作文所反映的事是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体现的事,儿童自己对生活的发现与感悟,是儿童独创的语言符号,这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而一旦用成人的目光去删改孩子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出他们原来要表达的思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给孩子们的心灵松松绑,为孩子们开拓一方自由飞翔的蓝天.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一学段语文应该和童诗走得最近 第一学段的语文应该钟情于童诗.从母语的特质来看,汉语是最美丽、最具有诗意的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黄金时代,童诗是他们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他们说出的话就是诗,他们的举止也可能是诗.我们要给儿童以艺术的童年,首先就要为他们提供最匹配的儿童文化阅读文本.第一学段的儿童最擅长用童诗的方式来思维,他们秉有小诗人的智慧.从匹配性阅读的角度来看,童诗显然是适合他们阅读的美餐,简洁、形象、生动、有趣,儿童喜爱指数很高.因此,第一学段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和童诗走得最近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一般没有不喜欢画画儿的,但他们把绘画只是看做一种游戏.我们辅导儿童绘画要从游戏开始. 教师辅导儿童学画一般是根据儿童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掌握工具的能力来施教,先让孩子练习点、线、形等基本功.从道理上讲,这是不错的.但有的教师和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反复练习,忽略了儿童绘画时的心理特点,便事与愿违了.要知道,儿童并不把绘画看做是一种技能训练,更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陈永兵 《文教资料》2008,(11):93-94
儿童发展领域存在大量持有不同观点的理论,它们探讨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发展等问题.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不可能提供绝对的真理,因为研究者们对他们的观察结果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此外,儿童是复杂的:他们的成长有生理方面、智力方面、情感方面和社会性方面的不同内容.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对此做出全面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儿童教育的第一步是要正确识别孩子的气质,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本文对儿童气质的有关理论做简要的评述,并谈谈孩子的气质如何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每个不同的班级都有着共同存在的群体,那就是"差生".所谓差生就是在某个方面表现比较差,被教师公认为"朽木"的学生.但是笔者认为"差"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不可改变的.其实,教育"差生"的过程就仿佛是雕刻"老藤朽根",只要我们精心雕刻,他们定能成为"绝妙盆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力量."因此,要转化差生就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尊严,理解他们,不能歧视他们.要相信,他们的落后并非自愿,而足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要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有进步.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产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人们研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里对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以培养儿童的多向性数学思维为引导,激发儿童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努力发挥他们自己的真知灼见.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更要关注更要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