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职业大学的历史作用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职业大学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她的办学特色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具有现实的意义。本分析了职业大学的历史作用,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办学体制诸多方面论证了职业大学将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继续发挥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不断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调整,已逐步建立起多形式、多主体的开放式高职办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门性实用技术人才。而就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来看已呈现出多样性,其中包括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地方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等。本文拟就普通高校举办高职教育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普通高校举办高职教育的优势普通高校办高职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它一诞生就…  相似文献   

3.
纵观我国职业大学30年的办学史,职业大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第一面旗帜,开创了地方高等教育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职业大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最早开展了高等教育市场化就业机制、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地方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探索;职业大学作为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198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六朝古都"南京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短期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学校座落于"浆声灯影"的秦淮河畔,毗邻素有"天下文枢:之称的夫子庙.为南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金陵职业大学的办学宗旨.十载春秋,金陵职业大学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蓬勃发展的道路.学校从无至,从小  相似文献   

5.
一.职业大学的办学特色是确定核心期刊的依据 职业大学的办学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办学性质的职业性 国务院(1986)108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主要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即是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大学办学性质的职业性。 (二)办学方向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技术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有效缓解经济发达地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国家教委于1980年批准成立了南京金陵职业大学、汉江大学、无锡职业大学等13所短期职业大学。这批职业大学的诞生,开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例,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始,它基本代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雏形。1985—1993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实践,职业大学从1980年的13所一度发展到1993年128所。  相似文献   

7.
二次创业绘新图金陵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面向社会、紧贴经济,沿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风雨兼程已15载。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学校初具规模,初显特色,初见成效。她基本适应了地方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金陵职业大学十余年来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并从理论上进抒了深入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深化改革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教育方略。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岗位群或某科技领域为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并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建立应当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具有20年办学历史,以本科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唯一的一所由普通高教转为高职教育为主的大学。近10年来,我院以本科教育实力为依托,坚持“三教统筹,高职为主”的办学基本定位,努力探索并实践着独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艰难的草创期、生存期,迎来了蓬勃发展期,"探索——转型——跨越——提升"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职业大学对高等职业教育创立与发展功不可没。变革与创新是职业大学30年办学的重要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郑志英创办于80年代初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艰难历程,已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自成体系。时至今日职业大学应该怎么办?本文结合我省及四平职业大学的实际,讨论办出高职特色及职业大学办学体制改...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把职业教育从中等引向高等。然而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招生制度、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等方面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研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对口招生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为生产第一线输送技术、管理和智能型人员的高等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文化和技能的双向深造,毕业实行“双证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代,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已成必然。然而,高等职业学校向中国特色职业大学急速转型带来的困厄是多方面的,既有办学层次提升带来的结构调整难题,也有办学规模扩大带来的格局重构困难,既有专业建设转变中的方向迷失,综合改革带来的“空中停车”隐忧,也有外力推动带来的“范式强加”效应。今后,需要在办学导向、发展起点、办学重心、推进机制与合作机制等方面保障高水平特色职业大学的实现。具体而言,需要构建职业教育“技能型”与“研究型”的新生态;围绕职业教育“三高”打造职业大学新特色;打破“孤岛”境况,构建职业教育“四维一体”新系统以及探索职业教育转轨、升级的新方案等。  相似文献   

14.
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培养外向型人才,推动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金陵职业大学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对国外技术教育的学习和借鉴,学校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视野的开拓,同时也扩大了金陵职业大学的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职业大学的特色是职大得以生存的土壤。没有自身的特色,就失去了它发展的根基。随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大学已崭露头角。然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大学如何区别于普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范畴,它又如何在众多高校中占有一席地位,这是职业大学不能回避的问题。职业大学是伴随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生产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一种教育。一方面,职大办学方向取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腾飞,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地方职业大学发展水平及  相似文献   

16.
走国际合作之路强高职教育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培养外向型人才,推动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金陵职业大学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对国外技术教育的学习和借鉴,学校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视野的开拓,同时也扩大了金陵职业大学的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然后详细阐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在上述分析、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树立并坚持"为职业实践进行技术教育"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尧 《教育与职业》2007,(16):77-78
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仅有20余年的历史,但发展道路曲折而艰辛.自1980年在南京建立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所地方性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以后的10余年间,由于缺乏政府与社会的认同和有力支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曾一度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19.
职业大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十几年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实用人才,也为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摆在各职业大学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以三明职业大学的办学历程为例,认真总结经验,试图探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途径与方法,也期望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得到诸位同仁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是职业大学的生命线 ,本文结合闽西职业大学教育管理实际 ,就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如何围绕突出“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而进行教改提出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