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立报、新闻博弈是地市晚报竞争取胜的先导和先锋。地市晚报在新闻运作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但要实现地市晚报新闻在本地“顶天立地”,形成一只开拓和巩固读者和广告市场的“拳头”,在与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竞争中更胜一筹,需要引入和运用“控制论”,对新闻策划、采写、版面、反馈及其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形成新闻产品生产高质高效的“流水作业线”。  相似文献   

2.
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竞争上有诸多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晚报》以其新鲜感、归属感、亲近感赢得了本地广大受众的欢迎,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一、在时间上贴近,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  相似文献   

3.
在时间上贴近,多发昨日新闻、今日新闻,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纸质媒体来讲,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晚报的叠数、版数比地市晚报多,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些地市晚报对于如何办好文化新闻版感到很困惑,娱乐新闻版明星猛料不断,版式活泼,吸引眼球;相比之下,文化新闻版的经营就逊色多了,不仅版式呆板,而且稿件的新闻性和可读性比娱乐新闻也要差一点。依照笔者多年来从事晚报文化版编辑的实践来看,文化新闻版立足本地,做出“土  相似文献   

5.
正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同样一个新闻素材,其他媒体刊登了,但本地的晚报可能没刊登;或者说,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地市晚报和其他媒体却有着很不一样的报道角度。地市晚报和党报一样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它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政策传播和对本地焦点热点难点社会事件给予正确引导的功能。正是基于这一特殊的属性,决定了地市晚报对在新闻题材的取与舍方面,必须多加一道"道德和责任"的安全阀,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做到避免以下四大忌。  相似文献   

6.
“如履薄冰”这个成语,形容当今地市晚报处境可谓最贴切的了。在中央、省级新闻单位派生的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媒体强势杀入地市的同时,最近又传出全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时间表。这一切都令向来敏感的地市晚报媒体人感到了“腹背受敌”之忧。  相似文献   

7.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晚报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各类新闻的内容和分量也大大增加。业内人士有言:报纸要用新闻“招客”,用副刊“留客”,可谓一语中的。新形势下,怎样“转轨变型”办好地市晚报副刊,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副刊只有与晚报总体架构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8.
晚报副刊的转型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华 《传媒观察》2004,(4):48-50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晚报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各类新闻的内容和份量也大大增加。业内人士有言:报纸要用新闻“招客”,用副刊“留客”,可谓一语中的。新形势下,怎样“转轨变型”办好地市晚报副刊,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一张晚报的地方特色有多强,不仅仅体现在本地新闻、乡土内容的质和量上,还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满足本地读者的需求上。做大做强非本地新闻,满足本地读者的新需求,是地方特色的应有之义。做好非地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度:速度——用足时差优势,加快新闻传播速度;广度——打造各类新闻应有尽有的“新闻超市”;深度——烹制新闻盛宴,把本地市民特别关注的国内外热点、焦点新闻做大做足做透。要妥善处理好加大非本地新闻资源开发力度与体现地方特色的关系,展示地市晚报的个性魁力。具体操作上应注意:①合理灵活地安排两者比重;②根据所在城市读者特点确定开发重点;③力求报道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陈建国 《新闻世界》2004,(11):70-71
地方新闻是地方媒体坐拥的一个富矿,充分挖掘这座富矿.这对地方媒体强身健体、抵御外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地强化本地新闻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地增加本地新闻的版面.始终充当本地新闻发布的“第一媒体”.这是《大江晚报》创刊九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从2003年6月1日至今,《大江晚报》将第三版辟成了一个专门报道昨夜、今晨芜湖发生的新闻的专版,名叫“昨夜今晨”。版面开设一年来,以及时、客观、贴近生活、敢于说真话、为百姓办实事而受到读的喜爱,成了《大江晚报》又一个深受读欢迎的“拳头”版面。读说:“昨夜今晨”版是《大江晚报》向读奉献的一道“鲜活、麻辣、家乡味十足”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2.
本地新闻是地方晚报的特色,凭借其贴近性,地方新闻更可以说是地方晚报抗衡省级强势媒体的一大“法宝”。但区域优势从另一角度来看,又可能成为“区域之茧”。因为固守区域,报道面狭窄,新闻的亮点、份量难以与省级强势媒体相比,加上各大城市内部报业竞争激烈,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对于地方晚报来说。如何突破“区域之茧”。是摆在地方晚报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陈泳 《新闻记者》2005,(4):79-80
“全国视野”。按我的理解。就是地市晚报在巩固好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报道触角伸向全省、全国乃至国外,挖掘鲜活的新闻.丰富新闻的内涵,做到非独家新闻独家化、独家新闻精品化。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地市报,应该地方性、开放性并重,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因此,它必须处理好服务中心工作与全方位服务读者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本地”与“放眼四海”的关系,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办报,尽可能地满足读者获知更大范围信息的需要。 地方特色要融入大背景 地市报是地方性综合报纸,它最大的个性特色就是地方性,这是地市地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价值所在。地市报的地方性在报道内容上的体现是让地方新闻唱主角。作为地市报,首先要保证地方新闻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5.
评析性新闻应成为地市晚报要闻版的重要品种朱梅华宁波晚报副总编辑新闻界一位颇有声望的前辈曾经提出,晚报要闻版新闻不外乎两类:一是报道:二是评介。依笔者之见,这里所说的评介,不仅是指言论,还应包含评析性新闻。细心的读者也许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地市晚报...  相似文献   

16.
眼下新闻理论界对单一的时事报道和本地新闻报道的方法论探讨得较多,而在两者如何更好地结合上研究得较少。2001年以来,作为地处浙西山区的地市晚报——衢州晚报,抓住了北京申奥、菲律宾人质事件、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和中国加入 WTO 等一系列国内外焦点、热点新闻,通过整体策划和对新闻资源的整合,使之有效地本地化,并形成舆论强势,强化了引导舆论的力度,很好地体现了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对地市晚报来说,本土新闻既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又是参与竞争的重要筹码。精耕本土新闻,是地市晚报自强的一大法宝。《上饶晚报》自2013年5月以来通过精耕本土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活动新闻,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与市场期许。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一些报纸特别是地市报的时事报道,并.不像本地新闻那样让人可信。突出的问题是,少数时事版面有“水分化”和“庸俗化”倾向,片面追求“读卖效应”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政治性、准确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19.
地市晚报是率先走入市场的“弄潮儿”之一。然而,现实给地市晚报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观念的更新和机制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那种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办报思想和方法,只能让地市晚报走入歧途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人们的经济生活及其遇到的经济现象也逐渐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经济事件、经济政策、经济信息的需求,也表现得更加迫切。但平面媒体特别是地市晚报上的经济报道,却往往因缺少可读性、趣味性而难以成为受众必读的内容。经济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吸引读者呢?笔者认为,地市晚报经济报道的社会新闻化写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即借鉴社会新闻可读性、趣味性强期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的特点,从经济报道的选题立意、写作形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全面变革。地市晚报经济报道的不足(1)题材偏深、偏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